一、把提问贯穿课堂之中
1.提问有利气氛和谐。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才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是无法建立条件反射,甚至会影响和破坏条件反射的建立。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如果学生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提问有利集中注意力。一般来说,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由于注意力没有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因而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体会到,解决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方法有很多,而采用提问的形式教学,简单而实用。
3.提问有利动作技能教学。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初学者的水平;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改进教法;反馈信息的合理运用,提高动作的练习效果,改变环境和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时,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可以常规性地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示范之前提出要求。比方说:老师要对示范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提问,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指导和帮助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
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态度,调整教学方针,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造新型体育课堂,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1.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体育教学的各项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普及体育知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创建新型教学方法,在快乐游戏中得到锻炼。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采取快乐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在游戏中体会到合作和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游戏中上体育课,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体验到体育运动内在的乐趣,从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注重心理上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1)体育教师应站在学生立场看待教学,用学生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
三、拓展体育教学“时空”
体育课上,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一些技术动作,并能组织和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并提高动作技术,当然还会使学生得品质的锻炼和情操的陶冶。但要使学生的技能、体质和健康水平马上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体育的精神贵在一个“恒”,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真正享受体育所带来的益处和乐趣。“课内外结合,拓展体育的教学时空”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延伸的必要途径。因而,我们的“下课”不应是结束,不应是放弃,而应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只有这样,我们有限的体育课才得以拓展。走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使体育课的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延续到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我们要结合社会、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迎合学生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需要,使“体育”跟随学生走向课外,走向社会,走向家庭。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材,提高体育教学的生命力。还应建立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各个时期的动态,解决学生在各个时期遇到的困难,引导他们走健康发展的体育之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使课内开的“花”,在课外继续汲取丰富的营养,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重视体育教育
学校、家长及学生这三方都应该重视体育教育。学校方面:领导要加强教育监督,完善体育设施配置。同时,加大体育教育宣传力度,可通过演讲、体育知识讲座、宣传栏及各种体育比赛等形式,让大家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长方面:应摒弃“体育让步于文化课”的思想,精神上和物质上支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同时,家长自身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给孩子树立榜样。学生方面:学生应改变观念,甩开“惰性”,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合理安排时间,丰富自己的课外体育文化生活。
论文作者:崔技先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教师论文; 注意力论文; 动作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课外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7月总第3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