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南充市中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作者介绍:1.张博达,1982-,男,讲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肺病方向
通讯作者:2.谢芳, 1982-,女,主治医师,硕士,南充市中医院,研究方向:针灸治未病
摘要:中药疗效的好环与药材质量、医生辨证、药房调配、中药剂型的制备、服药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中药汤剂作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剂型,其制备中的诸多因素均可能对中药的最终疗效产生影响。本文将中汤剂煎煮中的均多因素加以探讨,以使读者对正确的中药煎煮方法有明确认识,为临床实际操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药 疗效 煎煮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265-01
中药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主要载体。其中汤剂因其加减灵活、制备方便、吸收迅速且能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成为中药的最主要剂型。除外药源性及医源性因素,汤剂的煎煮加工方式也对中医药最终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本文着重从汤剂的制备环节探讨其对中药效疗的影响因素。
1.煎煮器具
中医汤剂的煎煮器具取材广泛,砂锅、陶罐、搪瓷器皿等因其化学性质较稳定、不与药物发生反应,且保温佳、导热均匀故可作为煎煮工具。但需避免使用铁、铜、锡等金属器具。早在明代李时珍就指出“煎药并忌用铅铁器”。现代也有研究结果表明[1],铁锅在煎煮山楂、五倍子、大黄等中药时,药物中的鞣质与铁锅中的铁原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不但影响了药物的疗效,而且使药味变得苦涩,同时有铁锈味,药液外观呈深紫色或墨绿色。而铝锅虽不与多数中药反应,但遇强酸强碱时性质也不稳定,故亦不选择。煎煮器具的形状也应是容量大壶身高而开口小,这既可以有效防止药液外溢,又方便倾倒药汁。
2.药物煎煮前的预处理
因大多数中药饮片里含有灰尘及杂质,应在煎煮前对饮片进行快速冲洗以除尘。药材有效成分溶出与药物表面积有正相关性,梅全喜 [2] 研究发现动物甲骨, 如龟板, 鳖甲经炮制打碎后 30min 和 60min 的煎出物相差较大。孙建民 [ 3] 通过石膏的粉碎度和煎出量的观察比较, 60 目以上煎出率可达 100%。提示为最有效地增加矿物, 甲骨、贝壳类中药的溶解度, 宜粉碎成 60目共煎。但含淀粉丰富的药材不益粉碎太细,否则煎煮时易糊化而影响疗效。一般来说,根、茎、皮、叶类药材煎前应切成细段,而果实、种子类药材均应打碎,果肉、茎肉类药材切薄片,矿石甲壳类药材打粉。
3.煎煮前浸泡
目前医院使用中药材均为干饮片,如煎煮前不进行浸泡则药物的有效成份难以溶出。有研究显示[4]泻白散未经浸泡直接加冷水煎煮,与经过不同时间浸泡处理,测其煎出率,经浸泡煎出率均比未浸泡的高。另有实验证明[5]茵陈蒿汤未经浸泡的,第一次煎出量为19.05%,第二次煎出量为7.69%,而预先浸泡60分钟再煎煮的,第一、二次煎出量分别为21.31%和9.63%。而浸泡用水益用冷水浸泡30min左右,使脱水的细胞恢复细胞内溶液含量,有利于内容物溶出,但浸泡时间不益过长,以免引起酶解或酶败,如黄芩所含的酶在水中可以酶解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使黄芩的有效成分下降[6]。浸泡同时应伴有搅拌,以破坏药材表面因空气附着而形成的气膜,有利于药材细胞吸收水分。
4.煎煮水质水量及煎取量
古法煎煮用水种类繁多,有泉水、甘澜水、无根水等等,如今为取材方便,疗效确切,一般选用洁净含杂质及矿物质较少的自来水、井水、纯净水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入水量也对临床疗效有明显的影响,加入水过少,药物有效成分难以充分溶出;加入水过多,汤剂有效浓度降低,增加病人服药量。高忠宝[7]在制剂生产条件下: 取赤芍饮片50g加12倍蒸馏水浸泡1h,煎煮2h,过滤。再加10倍蒸馏水提取2次每次1h,合并3 次滤液,浓缩至250mL。在汤剂煎煮条件下: 取赤芍饮片50g,加250mL蒸馏水浸泡1h,煎煮1h,过滤。再加200mL 蒸馏水煎煮1h,合并2 次滤液,浓缩至250mL。测定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提取量和提取率。制剂生产条件下均大大超过汤剂煎煮条件下。原因在于两者加入水量有明显差异,增大浓度差能增加扩散速度,使扩散物质的量增多。故笔者主张煎煮中药时加大煎煮水量,每次加入水量益药材质量的5-10倍,并煎煮两次,合并浓缩。另药材煎煮完毕后,所剩药渣内亦含有大量有效成分,有试验显示[8],吸水性强的药材药渣中有效成分含量药为原方剂的1/4。自古以来就有“绞去滓”的方式,将药渣放入纱布当中压取所吸际的药汁,可与原药汁一并浓缩。药材煎取量由服用量决定,服用量又因人、因时、因地、服用次数和服药量的不同而不同,依据方书之祖《伤寒论》古训,大多数药材服药量为200mL,服药次数为3次居多,故多数情况下,一般将药材所煎取药汁浓缩成600mL。
5.煎煮火候、时间及次数
煎煮火候指煎煮时火力的大小,火力过大,水分蒸发快,药物有效成分溶出不充分,药物易糊锅;火力太小,药汁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下难以形分有效的煎煮溶出效应。依据传统观点,一般在药汁未沸腾之前用武火加热,沸腾后改为火力较小之文火,既可保持充分的沸腾状态又可以减少水分的过快蒸发。煎煮时间的要求在《伤寒论》书中一般以所加水量的减少程度而言,多以减少至1/2-1/3量,但无精确时间要求。后世有学者[9]提出主张煎煮时间应“先短后长”, 主张一般方剂头煎 15min,二煎 25min。此法对解表剂而言, 有利于保存挥发和不耐热成分;对于不作后下而多含挥发性或不耐热的药物大为有利;对滋补调理类药物影响不大。而依据现代《中药药剂学》中对汤剂煎煮时间和次数要求: 解表药头煎 10~ 15min, 二煎 10min;滋补药头煎 30~ 40min, 二煎 25~ 30min; 一般性药, 头煎 20~ 25min, 二煎 15~ 20min。煎煮次数仍主张两次煎煮,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有实验[10]得出: 一煎煎出率约为30%,二煎40-50% ,两次合并约为70-80%,3、4 煎仅占20%。因为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能溶出是与溶液之间的浓度差所致,如时两者浓度相等,延长煎煮时间不会使有效成分继续溶出,反而有可能会使某些成分在高温下破坏。头煎煎好后应立即趁热提取药汁,防止药物中产生胶凝而影响疗效。
6.特殊煎服:先煎:对于矿物类的药材,其溶出量除与其粉碎程度相关外还与其煎煮时间有明显关系,梅全喜[11]通过实验结果证明,龟甲、鳖甲经炮制打碎后,煎煮30min 和60min 的煎出物相差较大。另外有部分有毒药材可以通过久煎去除其毒性,如川乌、附片等。这部分药材可以先于其它药材入锅单煎30-60min,不麻口后方下其它药材。后下:主要是对于含有较多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应在其它药物煎好前5-10min入锅,以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有研究[12]表明砂仁在在煮沸后2分钟、5 分钟、10 分钟时其所含有效挥发油损失分别达到 10%、33%、67%。包煎:某些药物因其有绒毛如辛夷或呈粉末状如海金沙,需用纱布包裹煎煮。烊化:阿胶、龟胶等胶状物因其直接煎煮会粘附于其它药物表面故应隔水蒸炖并与其它药物煎汁兑服。另煎:某些贵重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防止与其它药物同时煎煮有效成分被药渣吸收,因另用容量单独煎煮并与原药汁兑服。冲服:某些易溶于水的药物如芒硝和蜂蜜等可直接用煎好的药汁冲服。
讨论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的质量与煎煮的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医生及药师对患者的处方煎煮方法进行充分的解释说明,如条件允许可印制专门的中医处方将药物煎煮相关内容书面化,让患者有据可依,从而保证汤剂质量,尽快解除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 贺广华.中药的剂量与煎煮[J]. 职业与健康,1997,13(2):57-58
[2] 梅全喜. 中药先煎问题的实验探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89, 9(10) : 465.
[3] 孙建民. 石膏用量用法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1, 16(2): 91.
[4] 江鸣凤,唐祥荣.浸泡时间对泻白散煎煮质量的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1997,13(1) :2
[5] 廖仰平.煎煮工艺对汤剂质量的影响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6(2):9
论文作者:张博达 谢芳,董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煎煮论文; 汤剂论文; 药材论文; 药物论文; 中药论文; 疗效论文; 黄芩论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