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能源新疆公司安全监察部 新疆 830000
摘要:煤矿安全及监管要以相关的法规制度为依据,坚持预防、管理、培训等措施的落实,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宽其专业知识面。加强制度的实施,消除安全隐患,另外,部门监管方面要精简不必要的部门,减少形式主义,要在煤矿生产企业内部找根本原因,只有从源头上杜绝了相关的安全因素才能有所成效。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1 煤炭安全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以下是各种问题和相应的措施分析。
1.1我国煤矿管理体制和机制需要协调
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中,并没有让生产管理体制稳定化系统化,体制和机制之间还存在着不协调的因素,例如有些省份对煤矿上的管理职责范围不清晰,一个煤矿由多个部门同时监管,但缺乏主要负责的管理部门,很多部门应付上级的检查,在管理工作上敷衍了事,不给予重视。另一点是管理部门在职能的分配上有重复交叉的地方,因为其相应的协调力度不够强,造成了安全管理易上出现问题。
1.2煤矿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我国存在许多的小型煤矿,相比于大型煤矿,它们在安全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较为欠缺,有的虽然设立了安全管理体制,但并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很多都是当事故发生以后才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而忽视了采取预防的措施。
1.3技术人员缺失,违法乱纪现象严重
技术人员的缺失也是煤矿安全事故总是一直发生的重点,有一些技术能力很强的人才的流失,会导致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正常的运行,工作人员在对煤矿开采之前的准备工作做的不是很好,比如矿井没有地质说明书和通风系统图,对开采环境以及条件不是很熟悉,对开采计划也没有做的很细致,在开采的过程中不按照管理的制度进行,这些都是导致煤矿发生事故的原因,有一些煤矿的矿主总是追求高利益,导致很多违法的现象发生。
1.4生产力不集中,开采困难
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造成我国煤矿数量较多,多数煤矿企业分布不一,多数在广阔的地区,但井下煤矿分布结构差异较大,开采较为分散,对生产力集中造成一定的阻碍。我国煤矿企业的井下作业设备和安全管理技术不过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机械化程度较低,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凭借主管意识和工作经验进行安全管理,难以控制多变的井下煤矿灾难,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有严格谨慎的科学管理模式才能保障企业的安全,我国煤矿企业由于矿产资源分布不平衡,在偏远地区所招聘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多为基本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无法保障煤矿生产的进度,严重影响到开采的进度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煤矿作业中,缺乏对操作人员的基本培训,操作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培训,存在糊弄的情况,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
1.5 设备安装和运行环境问题
机电设备在安装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安装环节与环境不协调,有的时候会发生冲突或者对抗的问题;在对机电设备进行安装时没有按照标准安装,和部分安装的环节出现安全隐患;在机电安装的过程中,与别的部门沟通不及时,使工作衔接不上,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设备运行环境具有灰尘多和腐蚀性等环境特点,为了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在设备的存放中,认真进行防尘或防潮等一系列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协调相关的管理机制和体制
为协调相关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点:第一,为打破管理混乱的格局,应将煤矿管理职权和部门进行指定,便于煤矿安全的有效管理。第二,建立监察部门,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抽查和长期监督,对发现存在安全管理问题的煤矿进行追责。
2.2 健全煤矿安全管理体制
为了强化安全生产的法治观念,规范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健全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对生产一线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监督检查、技术审批制度以及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入井检身与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系统的体制来保证煤矿工人的安全。
2.3消除煤矿安全管理隐患
2.3.1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
这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安排生产、执行生产计划、总结生产时,抓好强制检修制度进行设备维护和检修,监督和总结设备检修的完成程度。利用先进的设备状态预测设备故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和降低维修费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防范事故的发生。
2.3.2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要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这是煤矿企业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和效益工程,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是我国煤炭行业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形成的一套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方法。矿井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能高效地促进生产的安全性,投入和效益形成成倍的正比,具体内容包括采掘、通风、机电、运输、应急救援等多个体系的标准化管理,因此要长抓这一标准,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有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过程的达标。
2.3.3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
煤矿企业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培训和日常的管理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矿井的危害因素;有害气体、水害、火灾等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及避灾路线;自救器等安全逃生装备和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要保证培训的有效性,让职工能最大程度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以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制定专人负责,管理安全问题,坚持入井跟班制度,确保排查安全隐患。
2.4建立煤矿生产的监控系统
目前煤矿事故存在瞒报、漏报的情况,我国的煤矿安监局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建立实施的监控体系,实现煤矿的安全监测和监控,及时掌握井下生产的数据,目前常见的电子在线监控系统有虹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检测技术系统等可以分别对井下有害气体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监测;在实际的操作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管理,可以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建立人工工程学原理,从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入手,重点对煤矿一线人员的技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核查,充分运用先进技术,达到人机之间相互协调,加强优化煤矿开采环境,增强井下作业的安全可靠性,不断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分析井下作业人员开采过程中的各种机理反应,确保人员的健康作业。
2.5强化设备安全安装
对于机电设备在安装时出现的问题,我们用以下方法可以解决:一是要根据机电设备的数据资料设计合理的方案,二是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要确定机电安装的重要性,所以在安装的过程中要认真完成安全工作,三是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机电设备安全的标准进行,四是安装的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以确保安装的质量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煤矿行业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加强企业、政府的监管力度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安全运行状况,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控系统,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树立煤矿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煤矿监管体系,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张俊峰.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5,06:290+292.
[2]李张军.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30:60-61.
论文作者:李新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煤矿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井下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管理体制论文; 企业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