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的“生活味道”、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享受学习的“成功乐趣”。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我校成立了以年级为单位的数学备课小组,集体备课时,一人主讲,其他教师各抒己见,大家献计献策,达成共识,完善教学设计;然后上课,其他教师听,课后大家想一想、议一议,相互交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动,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改动后再进入课堂教学,从而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一轮的教学需要。但不能千篇一律,可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上出自己的特色、个性。有效的备课应是备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进行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
二、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要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1.提问要有针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提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后,只要无原则性错误,老师就不能否定,应该抓住思维的闪光点。
3.提高提问的技能。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契机的把握、提问的语气、提问的质量等有很大的关系。一句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要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要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符号是很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效率。
四、运用有效的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先予以启发,让学生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五、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识结构必然是多元化、个性化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其努力改正、争取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哪怕是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热情鼓励。不同的学生表达语言不同,不管是否严密,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加以引导,逐步严密化,让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 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论文作者:郝菊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抽象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