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构建与发展_战略思维论文

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构建与发展_战略思维论文

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构建及其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者论文,思维能力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战略思维能力的若干种“因素”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功能,并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战略思维能力的系统结构。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高低强弱,则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而开发这些“因素”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依赖于理论思维、有关科学知识学习,又依赖于战略活动实践、思维方式的广度和深度。

一、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构建

战略思维能力可抽象为若干战略思维“因素”。包括有:战略洞察与战略判断能力、战略分析与战略综合能力、战略预见与战略创新能力、战略统筹与战略决断能力。在战略思维能力中,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战略思维能力的系统结构,并决定着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高低强弱。因此,领导者只有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素的质量,建立合理的战略思维能力结构,才能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一)战略洞察力与战略判断力

战略洞察力与战略判断力表现为时间的继起性,空间的连续性,是领导者战略抉择的前提。

战略洞察力是指对战略问题及其因素的高度敏感性和深刻洞察力。它是战略思维能力中的“前导”,对开辟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战略判断力是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进行判别和鉴定的认识能力。它对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至为重要。

具体说来,战略洞察与判断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敏锐的“感觉”能力,或叫观察力;二是科学的抽象能力,或叫“加工”判断能力。具有战略洞察与判断能力的人,善于观察事物,善于获取信息,善于搜集各种材料,有丰富的“感觉”。善于将丰富的感觉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即“科学的抽象”,产生出合乎规律的结论来。

领导者的战略洞察与判断能力,最主要的是表现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能够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具有非凡的战略洞察和判断力。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引起了生产力的革命和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以至整个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邓小平以敏锐的眼光洞察、感知并准确判断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新趋向。他提出科学论断:实现现代化,教育是基础,科学技术是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我们国家也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因此,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有战略洞察与判断能力,这对开辟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战略分析力与战略综合力

战略分析与战略综合是构成战略思维活动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日本著名学者、被尊为“战略先生”的大前研一认为:战略分析是战略思维的逻辑起点。从通常角度看,战略分析能力是指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和要素,并逐个加以研究,将它们的属性、特点等分析出来的思维能力。客观事物都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集合体。当人们要认识一个事物时,就需要运用分析的方法,以达到把握事物本质的目的,从而为战略目标或战略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

战略综合能力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分解的各个部分、方面、要素的认识统一起来,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认识的思维能力。综合的要求就是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并认识事物,也就是从系统和全局上把握并驾驭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思维能力。但综合绝不是各个部分或侧面的机械相加,也不是主观地捏合,而是经过分析、深入到整体的内部,然后再综合起来。

综合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能力。它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正确的综合。综合的思维进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整体。分析在完成了它的职能以后,就转化为综合;综合完成了它的职能以后,又开始进一步的分析。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循环往复,直至认识事物的本质。分析和综合也经常是交叉进行的。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一文,就是分析、综合统一于客观实际的光辉典范。《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详尽地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之后,加以综合才“计上心来”的。毛泽东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作了精辟的理论分析和概括,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的战略方针。《论十大关系》的光辉思想,不仅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这当中用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现在仍然熠熠生辉。

(三)战略预见力与战略创新力

战略的着眼点,不是事物短期的发展而是事物的中长期发展。所以战略思维能力就要求有战略预见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时代的敏感性,要善于见微知著,在事物初露端倪时,就敏锐地把握它的本质和走向。善于从世界的变化中把握时代的脉搏,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作用结果要有正确的反映。如,邓小平非常重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见。1983年10月他在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就倡导要“面向未来”;1989年6月他又强调指出,“要总结现在,看到未来”;又说,要“研究下一个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从邓小平的这一系列具有战略思维的思想、观点及方法中,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邓小平战略思维的预见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战略创新是当代战略理论中的新的生长点。从更宽的视野来看,战略创新能力在战略发展能力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这首先因为战略创新最符合战略的本性。战略是通过设置新的目标和战略措施,通过效用结构去改变现状的,它是面向未来的。其次也因为战略创新往往是最好的战略发展,它使得战略主体处于最有利的战略格局之中,常常是一种最有效的战略导向。所以,提高战略创新能力,积极进行战略上的创新,是战略思维极为重要的方面。

(四)战略统筹力与战略决断力

战略统筹力是战略综合力与战略决断力的“中介”。对领导者而言,具有内在的规定性。

战略统筹力表现为总揽全局,组合局部,筹划工作的能力。

领导者要提高统筹能力,必须学会从全局出发看问题。站在制高点上,把各方面的情况统筹思考。纵向上从最高点捋到最低点,横向上从一个端点捋向它的尽头,抓住纵向与横向上的结合点,从中找出工作的重点,然后以重点为坐标,外展开去,梳理工作思路。

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高度,着眼全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总体设计。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表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具有很强的战略统筹能力。

战略决断力是战略洞察与判断力、战略分析与综合力、战略预见与战略创新力的综合反映。或者说,战略决断力是上述诸种战略思维能力的最终体现,因而也是战略思维能力的最终体现。一般说来,战略思维过程,总是可以区分为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若干阶段。就其内在逻辑而言,他们依次是:战略洞察——战略分析——战略综合——战略统筹——战略决断。从这一过程来看,战略决断既是战略思维的终点,又是战略思维的直接目的。当然,战略决断作为战略思维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也有其特殊性,它既要以战略洞察、战略分析、战略综合、战略统筹为前提,又要考虑决断时机、决断标准、决断原则、决断方法等等。因此,战略决断力还包括掌握决断时机和决断标准以及运用决断原则和决断方法的能力。

二、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开发

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既依赖于理论思维、有关科学知识学习,又依赖于战略活动实践、思维方式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来说,一个人理论思维水平越高,开拓的学习领域越宽广,掌握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知识越渊博,理解的程度越深刻,其视野就越开阔,越高远,战略思维能力也就越强。为此,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掌握理论,善于从理性高度把握规律

战略思维是理论思维的高级形式,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学好理论,提高理论思维的能力,这是培养战略思维的前提和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理论思维的深度,决定战略思维的高度。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理论思维的领导者,能总揽和驾驭全局。而提高理论思维力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学习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思维,一定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进行。

第一,学习理论要精、要管用。“学深学透”就必须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在掌握基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把握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同时,要研究人类思想发展史,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在千头万绪中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容应对重大问题,牢牢掌握好领导工作的主动权。

第二,学习理论就必须在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我们党每当革命和建设进入重大转折关头,总是把结合实践加强学习理论摆在重要地位,以此提高领导干部的驾驭转折的战略思维能力。今天,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信息网络化迅猛推进,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浪潮方兴未艾。如何应对这种复杂局面,还是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学习。所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创新,创新,再创新”。这样才能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

(二)崇尚实践,善于以求实精神开拓创新

实践是一切真知的最终来源,也是提高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可靠基础。战略思维作为领导干部的一种素质,它不可能在脱离实践的课堂上直接培养出来,而必须从实践中锻炼出来。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最终还要靠崇尚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第一,实践的需要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动力。恩格斯在谈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时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能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于担负领导责任的干部来说,最迫切的实践需要是对具有全局性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施战略指导和领导,战略思维能力恰恰是完成领导工作所必需的并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一种特殊能力。有了这种能力,领导干部就能在复杂的领导工作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第二,实践过程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战略思维能力作为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只有在领导工作实践中才能形成并提高。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领导者只有深入实践,把自己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才能感知、集中、升华人民大众的意愿,形成领导者的意志,才能坚持战略思维。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者都是在群众路线中形成自己的战略理论与战略实践的。邓小平指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鲜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指导。毛泽东说,领导干部的本事,光靠读书不行,要靠实践。

第三,实践结果是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领导干部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是为了独善其身,孤芳自赏,而是为了解决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领导工作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特定的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也是相对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战略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和提高之大小,必须以具体领导工作的实践成效之好坏作为检验标准。而为了取得好的实践效果,又必须善于以求实的精神开拓进取。

(三)培养战略意识、拓宽思维空间、更新知识结构

第一,培养和增强领导者的战略意识。战略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战略问题的反映,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是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系统中的“软件”,对战略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调控”作用。在领导战略活动中,领导者的战略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领导者的战略敏感性和战略自觉性的高低。对于具有强烈的战略意识的领导者而言,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会表现出明显的战略“趋向性”、战略敏感性和战略自觉性,久而久之,则自然会在头脑中形成“战略思维定势”。

21世纪领导者应具有的战略意识是:危机意识、超前意识、全局意识和竞争意识等。

第二,改变思维方式,拓宽思维空间。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在一定的理论和观念指导下把握思维对象的角度、程序和方法。面对同一个思维对象,由于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结果就不一样。因而对战略问题的思考,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才能不断拓宽战略思维空间。

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封闭性、求同性、单向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具体说来:从封闭性变为开放性;从求同性变为求异性;从单向性变为多向性。

第三,更新知识结构,拓宽战略视野。知识是思维活动的载体,任何思维都是以既有知识为背景,通过分析思考而获得新知的过程。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成果也就不一样。知识面过于狭窄,或者知识过于陈旧,是不能胜任宏观问题和长远问题的思考的,因此,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知识结构优化。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新学科、新知识层出不穷,许多新事物没有知识的基础是认识不了的。如果我们的领导者不注意加强新知识的学习,更新新知识结构,孤陋寡闻,学识浅薄,战略思维就会沦为空谈。因此,领导者必须摒弃传统的、单一的、狭隘的知识结构,代之以新的“T”型知识结构,即纵向知识与横向知识相结合的结构。纵横交叉,构成立体结构,拓宽战略视野,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总之,21世纪的领导者,要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提高理论素质,增强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能力,使自己成为善于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标签:;  ;  ;  ;  

领导者战略思维能力的构建与发展_战略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