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中医医院 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结果 经治疗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8.9%(P<0.05)。对照组的CSS、MRS和观察组的NIHSS、CSS、BI、M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活血法可以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
脑梗死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已经被列为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脑梗死指人体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肿瘤细胞、心脏内的附壁血栓、纤维软骨等随着血液流入脑动脉,造成血管堵塞。当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造成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猝然昏倒等。脑梗死对人体的危害极其大,部分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就会导致瘫痪、昏迷等症状[2]。部分患者因患有脑梗死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障碍,这种病症极其容易导致死亡。因此,需要对脑梗死进行有效防治,其中针对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方法中益气活血法是一种临床效果非常好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1-78岁,平均(65.13±4.78)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44-79岁,平均(66.25±5.01)岁。两组病患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观察方法。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法共同治疗。观察方法:①中医观察法,脑梗死在中医治疗内属于中风范畴,医务按照中风症状等级将观察组患者进行合理划分和观察,并予以记录。②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观察法,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患者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实际完成生活活动的量表改良表(MRS)四项评分,观察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3]。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借助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两组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计量数据通过x±s标识,予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病发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脑梗死常见症状主要分为主观症状、脑神经症状和躯体症状。其中主观症状多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感觉性失语等,脑神经症状多为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等,躯体症状多为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肢体偏瘫、步态不稳等[4]。脑梗子还极易引起并发症如脑水肿、肺部感染等症状,所以如何有效防治脑梗死非常重要。其中益气活血法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益气活血法属于中医范畴,对于脑梗死疾病而言中医认为血瘀是病例核心,气虚是脑梗死疾病的根源。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能够明显扩展脑血管,促进血液流动,从而降低血栓的形成几率,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5]。
总而言之,益气活血法可以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祁晓,游建明,王芝平,等.益气活血方促血管新生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3):60-64,75.
[2]李庆利.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1):172-173.
[3]于桂芝,张玉武,贾志荣,赵永朋,孙洪兰,李婧雄,高向影.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衰(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8):73+76.
[4]李庆利.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1):172-173.
[5]吴海波,张云云,王晔,龙燮,甄晓敏.益气活血法调节微栓子对脑梗死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6):1044-1046.
论文作者:张丽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脑梗死论文; 益气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急性期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