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

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

郑敏惠[1]2003年在《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叁个平面”理论和“大叁角”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对福州方言“有+vP”句式进行全方位考察。论文首先探讨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句法特征、语义价值和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与普通话中“有+VP”句式进行平面比较,接着探寻古汉语中“有+VP”句式的语法意义及其演变轨迹,并解释其演变的动因和机制,证明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然后分析“有+VP”句式在福州方言得以长期保存的社会历史条件,最后对“有+VP”句式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在研究中注意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联系和区别,采用意义和形式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对“有+VP”句式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赵涛涛[2]2007年在《“有VP”句式的多视角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古汉语、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中存在的“有VP”句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普—方—古”的大叁角考察,最终明确“有VP”句式的语法特征、结构特点及其句法分布等问题。同时,试图对此句式中“有”的语法定性和作用给予一定的分析,并力求解释诱发“有VP”句式产生、发展的动因和机制。最后,对“有VP”句式的发展前景作出预测。在研究中,本文注意句法、语义和语用叁个平面的联系和区别,尽可能做到意义和形式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努力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展现“有VP”句式的全貌。

韩旭[3]2009年在《现代汉语“有VP”句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我国大陆媒体、影视文学及现当代作品中,“有VP”句式频繁出现,这是汉语传统语法中不存在的。本文以大量翔实的例句和资料探讨了这一句式的历史演变过程、如何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其构成成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即“有”的词性、意义和功能以及VP的性质和类型,指出“有VP”是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同时受到南方方言和英语have的影响,“有”字句的这一特殊用法在普通话使用越来越广泛,并将继续发展下去。全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原因、“有VP”句式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本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作铺垫。第二章“有VP”句式的历史演变: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一句式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时期探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变化。其实这一句式在古代汉语中早已存在,而且“有”的意义较为丰富,VP的类型也较为复杂,使用频率较高。但在近代汉语中经历了逐步萎缩的过程,完成体的用法和表强调的功能消失。第叁章“有VP”句式在现代汉语的变化:这一句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有VP”使用越来越广泛,这一过程同样受到其他语言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南方方言和英语have的影响,而这一用法正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如今在普通话中重新崛起,并有了进一步发展。第四章“有VP”句式的构成成分:新兴的“有VP”中“有”的副词性使VP的性质和类型获得了发展。VP具有陈述性质,即各种结构关系的动词词组,共有十二种类型。在这一句式中,“有”字在语义和语用上更为丰富,除了语义上的完成体意义外,语用上也具有标记焦点的功能,表达强烈的感情色彩。第五章“有VP”句式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这一句式受到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即汉语语法体系自身的调整——“没有VP”和“有没有VP”句式的影响,媒体的传播及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我们有理由相信“有VP”句式将在普通话中继续发展下去,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并将在现代汉语中取得一席之地。

康梅花[4]2014年在《“有VP”句式研究及其教学探讨》文中提出本文以普通话口语中的“有VP”句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论着考据、语料搜集分析等方法,对普通话“有VP”句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包括该句式分布、语用功能及其结构特点等问题,“有”的性质的判定以及对“有VP”句式对普通话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本文进行“有VP”句式教学探讨,通过对汉语学习者关于对“有VP”句式的感知程度、接触程度、学习兴趣与方式等的问卷调查,发现“有VP”句式的教学需求,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处理建议。研究得出:“有VP”句式主要分布在陈述句、疑问句和作答句中。在语用功能上,疑问句有两种:表询问,询问“已然”与否,是“有没有VP”的省略形式;表反问,形成或加强反问语气,起到肯定语意的作用。“有/有V”可以作为然否句的肯定回答。陈述句的功能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具有成句作用,兼表“已然”与“肯定”,肯定程度根据语境和VP的叙述性而定。另一种情况是“有”不具有成句作用,仅表肯定或强调。“有”是个副词,与副词“没有”相互对应。“有VP”句式的出现和发展,将对普通话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实现对称性、丰富表达性和修正补充的作用。“有VP”句式存在教学需求,若在教学中涉及“有VP”句式,可考虑本文在明确教学内容,区分难易点,确定教学顺序,合理划分教学对象以及选择多样教学方式上提出的参考建议。

袁月华[5]2017年在《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有+VP”句式研究》文中提出尽管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但它仍然在逐渐发生变化,语言要很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有+VP”句式不仅有其存在的历史渊源,也有它乐于被大众接受的优势条件,因此在未来此类句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可能逐步摆脱俚语的身份,进入标准的现代汉语体系。“有+VP”句式即在“有”的后面加上一个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一种句式,主要起到完成和强调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进入到标准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多在口语中出现。有了新生语言现象的使用,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就是,虽然对于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来说,了解并掌握新生语言现象并无太大障碍,但是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学习汉语的难度,可能会造成以下的问题:第一,汉语学习者好不容易学会了一个语言点的基本含义,可以在简单的句子中进行操作,但是一旦了解它的流行语用法,造成困惑,从而止步不前;第二,一个语言点有多种用法,容易造成混淆;第叁,分不清用语场合,分不清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以为学习语言意义表达到即可,而忽略了用语规范.,第四,由于前叁点的影响,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那么第四点问题一定是汉语教师面对的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都希望能够达到教学效果,如果大量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新生语言现象时表示放弃,无疑对教师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移情,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量,充分分析学生的心理,并且在工作中及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生语言现象产生,对汉语教师的教学功底甚至研究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要求在业内,要加强对汉语教师的定期提升和培训、教研,不能简单地以为汉语教学自教师学成毕业开始就一劳永逸,在日后的工作中,要及时注入新鲜的血液,对新的教学知识点保持关注,虚心求索。“有+vp”句式在古汉语、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都有出现,虽然目前还没进入到对外汉语教材中,但是它有使用上便捷的优势,又受到流行因素的推动,因此它可能在未来进入标准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邢芬[6]2016年在《“有vp”句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我国大陆媒体,综艺节目的影响,一些诸如“这个我有做过”,“因为一直都有看这个节目”,“我有去你的演唱会做义工”之类的“有vp”句式频频出现。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这些是不存在的。本文从历时的角度,运用大量丰富的语料来探究“有vp”句式在古汉语中的演变及现代汉语中的分布情况,探讨了“有vp”句式的产生是受古汉语的传承,“没有vp”,媒体的传播,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及南方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尝试分析了“有vp”句式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句式的未来走向。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语料来源以及“有vp”句式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有vp”句式,对这一句式进行定义,并分析了它在现代汉语中的结构,有后面跟的动词有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同时,动词后还可以跟动宾结构、状中结构、中补结构、连谓结构、把字句、被字句等其他成分。第叁章“有vp”句式的古汉语溯源,从历时的角度分析这一句式在古汉语中的结构以及发展演变。“有vp”句式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且结构类型丰富,随着语言的发展,其结构逐渐趋于单一。第四章“有vp”句式在现代汉语的分布,总结了五种不同的分布情况,它在普通话中受到推崇,不是偶然出现的语言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第五章“有vp”句式产生的原因,“有vp”句式在现代汉语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没有成为现代汉语中规范的语法现象,但是却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不但受到媒体、经济性原则、南方方言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古汉语、“没有vp”句式等内在因素的制约。第六章探讨了“有vp”句式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及其走向,这一句式实现了语言的平衡,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语体形式及完句功能。在研究过去的基础上,预测了这一句式的使用范围及未来走向。受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即古汉语的传承,汉语语法体系自身的调整——“没有vp”句式的影响,南方方言,媒体的传播和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使我们相信这一句式可能在现代汉语中得到认可,并且成为可以接受的语法规范。

郑敏惠[7]2010年在《闽方言“有+VP”句式溯源》文中研究指明上古汉语中这类"有+VP"句式和闽方言"有+VP"句式在动词的陈述性、结构类型、"有"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都具有类似的特征,应是闽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除语法学上的论据外,闽方言"有+VP"句式的起源还可以寻找到社会历史学角度的依据。西晋末年汉人大规模迁徙入闽,为闽方言输入了相当数量的上古汉语的语言成分。而闽地相对闭塞的地理、社会环境使得这些上古语言成分得以保存至今。方言学相关分支学科的研究也可作为辅证。

张亮[8]2017年在《“有X”的功能演化及相关现象专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X”可视为VO式动宾结构,在历时与共时双重演化推动下,呈现出不同的演化斜坡。语义指涉成分的凸显强化“有X+于+O”结构的使用。韵律机制的制约和语用经济性的干预迫使“有X于”难以进入汉语词汇库藏,“于”趋向零形化。“于”的零形化诱发“有X”词族属性的重新解读,导致“有X”的及物化。“S+有X+Vp”是孕育“有X”副词化的句法环境,其源结构为“S+有X+Np”,是“有X”进一步语法化的前提和基础语境。“有X+Vp”结构内“有X”呈现粘谓分布,在“adv.+Vp”状中结构的强势类推下,“有X”具备被重新分析为副词的可能。“有望、有感、有意、有幸、有失、有待”等“有X”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不同的演化路径,在共时层面却呈现出相似的词汇化连续统,即“跨层结构→韵律词→语法词→词汇词”。“有望、有幸、有意”的副词化、“有感”的形容词化、“有待”的形式动词化、“有失”的附缀化等都是“有X”词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有”的语法化、“有+X”的词汇化和“有X”的语法化涉及“有、有X”的句法语义地位。“有、有X”的语义信息负载量与其是否会发生语法化具有内在联系。“有”失去语义核心地位,更易于发生语法化;同样,“有X”与Vp的谓语核心分配也决定“有X”的演化。“有X”语法化程度加深,主观化程度表达强化,外在体现即其句法位置的左移外围化。“有X”进一步语法化,从谓语核心的修饰成分向整个谓语的修饰成分演化,也就是“有X”的限定或修饰辖域扩大化,句法位置逐渐左移,外围化。此可谓“有X”语法化的“逆向减量”原则。“有X”的词汇意义弱化,其语用功能义强化。“有X”的演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X”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因其演化程度的不同而存有差异。“有望”正向以表示情态意义为主的评注性副词发展;“有意”是具有实际词汇意义的描摹性副词;“有幸”是具有实际词汇意义兼具评注性的描摹副词;“有待”抑制其后动词的陈述性,凸显动词的指称性,Vp的动作性或动词特征越明显,“有待”的形式化特征越显着;“有失”语法化程度加深,词义虚化,功能泛化,渐失独立词地位而倾向粘着化,最终附缀化。“有+Np双”是现代汉语中使用较为频繁的具有特殊语义功能的能产构式。“有”表存在与领属、“Np双”的抽象化程度和“有+Np双”构式化层级都以连续统的形式呈现。“有Np双”构式化连续统的最末端是副词化。“有+Vp”结构历经“繁荣→衰退→再复兴”叁个阶段,与汉语的历时发展轨迹吻合。“有+Vp”与“有+Np”“没有+Vp”互为对称结构。“有+Vp”框架下,“有”由存现动词向表确认与肯定功能的评注性副词演化。“有”的语法化与主观化是个互动过程。“有”的体助词功能是在“有”表评注副词的基础上经重新分析而来的。语言类型学的普遍共性下,“有”的确认功能可被视作“广义的完成体”。

郑敏惠[9]2009年在《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文中提出"有+VP"句式中的"有"能不能理解为"完成",至少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动词本身的语法语义性质,二是"有+VP"所处的语境。"有"所表现出来的"完成"义只是上述两种因素相遇合时产生的言语意义,它本身固有的语义是肯定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存在,[+静态]是"有+VP"句式的语义特征。通过与普通话"了1"的比较可知,"了1"是一种过程性成分,而"有"则是一种非过程性成分。"有+VP"句式的语用价值是强调、聚焦和完句功能。

林晶鸿[10]2013年在《莆田方言“有+AP/VP”中的“有”》文中提出本文以莆田方言“有+AP/vP”中的“有”(本文记为“有x”)为研究对象,主要描写了“有x”的分布情况,考察它的词性及意义。通过对“有x”的语法特点及表意特点的分析和论证,我们认为莆田方言“有x”的词性为副词,其表示的意义为加强肯定。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论部分,主要介绍莆田和莆田方言的概况,本文研究对象以及目前已有的研究现状。文章的第二、叁、四章为主体部分,其中第二章主要描写了“有x”在莆田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并从“有x”所表现出的语法特点分析认为“有x”的词性为副词。第叁章主要从“有x+AP/VP”格式在莆田方言中表示四种不同的意义这一角度入手探讨“有x”的同一性问题。我们先将“有x”分成“有x1”、“有x2”、“有x3”及“有x4”,分别对其分布条件及表达的意义进行考察。据此认为莆田方言“有x+AP/VP”中的“有x”只有一个,其表示的意义为加强肯定。随后,文章第四部分进一步探讨了“有x”的表意特点。我们在共时语言系统中分析了“有x”与莆田方言中时、体因素结合的情况,认为“有x”表示的是加强肯定的意义,与体意义无关。在对“有x”与普通话“有+VP”中的“有”进行对比分析后,我们认为莆田方言和普通话的这个“有”在本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本文还从历时角度分析了“有+VP”在古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认为莆田方言“有+AP/VP”格式是从古汉语保留下来的,但其中的“有x”却没往体标记的方向演化,而用于表示加强肯定的意义。最后,在文章的第五部分结语与余论中,我们先对全文观点进行总结,而后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角度作为补充。

参考文献:

[1]. 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 郑敏惠.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有VP”句式的多视角研究[D]. 赵涛涛.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 现代汉语“有VP”句式研究[D]. 韩旭.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4]. “有VP”句式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 康梅花. 重庆大学. 2014

[5].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有+VP”句式研究[D]. 袁月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6]. “有vp”句式研究[D]. 邢芬. 西北大学. 2016

[7]. 闽方言“有+VP”句式溯源[J]. 郑敏惠.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8]. “有X”的功能演化及相关现象专题研究[D]. 张亮.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9]. 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J]. 郑敏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0]. 莆田方言“有+AP/VP”中的“有”[D]. 林晶鸿.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