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国际投资论文,新趋势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行将走完的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快的一个世纪。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和网络革命的推动下,全球化浪潮显现出了不可阻挡的澎湃之势。因此,以全球化的经营战略获取全球化竞争中的胜机将成为21世纪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及其经营管理的主旋律。临近世纪之交,人们都希望能对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作出一个合乎人意的预测,但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变幻速度,我们的任何预测都可能显得苍白无力,正如上个世纪的人们万难料想我们今天所已达到的进步水平。基于此,我们无意也不可能对下个世纪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整体趋势作出清晰的把握和预测,我们所想做的和所能做的只是就近几年所出现的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最新趋势以21世纪全球化的时空概念作一延展,并以探究的方式作简扼的尝试性分析。
(一)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所面临的新环境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将发生的各种新趋势,源于它所面临的一个日新月异的新环境。
1.自由化浪潮
近年来,贸易、投资、技术和金融资本流动的自由化进程明显加快。贸易自由化开始于战后,伴随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发展而发展,并于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达到新的高峰,工业化国家工业产品平均关税被削减到低于4%的水平,许多国家已采取措施, 向外国服务提供者开放服务行业。80年代初期以来,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自由化进程加快,许多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自由化、双边投资保护与促进协定的缔结,以及区域、产业部门和多边国际直接投资协议的洽商是其中典型的做法。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全球范围放松金融管制的速度持续增加,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于70年代中期纷纷放松了金融管制,拉美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则于80年代中后期也放松了金融管制,加入了金融自由化的进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个规模空前的、真正的一体化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贸易、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和金融自由化对跨国公司带来了如下重要影响:第一,改善了市场进入的条件,跨国公司可更自由地选择为市场服务和生产组织的方式(直接投资、贸易、许可、分包、特许)。第二,改善了获得国外生产要素的条件,跨国公司可以更容易和更广泛地获得它们生产中所必需的生产要素。第三,允许跨国公司将公司体系内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资本化,以提高整个公司体系的经营效率。第四,开辟了更大的市场,给跨国公司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也给跨国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区域和全球竞争压力,迫使跨国公司不断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第五,改变了决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随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大量减少,作为传统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重要因素之一的市场规模,其重要性降低了,而区域间的成本差异、基础设施的质量,经营环境的宽松和技术工人的可供性则越来越重要。
跨国公司从自身利益和经营战略角度出发,始终是自由化的极力倡导者。有迹象表明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作为强大的“院外集团”,对国际组织展开了游说攻势。在欧洲统一市场的谈判中,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处处有跨国公司的身影。可以肯定,在21世纪自由化浪潮的续演中,跨国公司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2.技术进步
与工业革命的成果要花费100多年时间才广泛传播不一样, 信息时代的成果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人们普遍可以买得起的东西。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不仅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市场机会,也为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化经营管理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信息与电讯技术的结合增加了许多信息密集型服务的可贸易性,使其跨空间贸易可以不通过物化其中的人员和商品流动而直接进行。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使一个前景广阔,容量巨大的信息产业市场为跨国公司敞开了大门,为跨国公司在这一领域创造了无限商机。1996年12月,美国、欧洲和另外12国签订了关于信息技术产品(电子计算机、芯片、软件等)贸易自由化问题的协议;1997年2月15日,在日内瓦,将近70 个国家也在第一个关于电信自由化问题的国际协议上签了字,该协议涉及到电信服务市场(电话、传真、数据传输、企业租用线路等)的93%。这一领域的营业额在1996年达6700亿美元,并且还在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这一领域的传统垄断已被打破,为跨国公司进入这一领域的竞争创造了条件。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使跨国公司钟情于网络的经营革新,如开展电子商务,发展网络化投资、虚拟化经营,成为21世纪跨国公司全球化拓展的重心和热点。
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跨国公司得以低成本地广泛加工和交换更多的信息,使跨国公司可以对分散于世界各地的生产与服务网络加强日常的管理。
总之,技术进步将对21世纪跨国公司的战略导向、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3.国际化生产的扩大
随着愈来愈多的跨国公司推行复合一体化战略,国际化生产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纷纷设立分支机构,1993年总部设在15个主要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总数达到了2.7万家, 比1968~1969年增加了近3倍。目前,全世界共有4万家跨国公司,17万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不包括非股权联系的分支机构);每一家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国外子公司也在增多,从90年代初的4家增加到90 年代中期的7家。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际化生产有不断扩大之势。 这既是跨国公司推行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体现,又使跨国公司的竞争真正演变为全球化的竞争。跨国公司必须抓住经营环境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否则将会在竞争中被淘汰。跨国公司应在复合一体化战略框架下,将国外分支机构转变为利用全球资源,为全球市场生产产品与服务的一体化国际生产体系,以获得一体化生产的好处与内在的竞争优势。
4.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最近20年来,全球经济日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而产生了“后工业社会”、“信息经济”、“新经济”等一系列新概念。1990年,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第一次提出了这种新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经合发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指出,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这反映了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与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经济时代。
经济形态的转变将使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及跨国经营观念均发生深刻的变革。在传统经济的概念中,生产取决于所用生产要素的数量,特别是劳动力、土地和资本,技术或知识往往被看作是外生变量。建诸在这一假设前提之上的传统经济学必然将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奉若至宝,以此展开一系列传统经济中的理论框架;而在知识经济的概念中,知识资本成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并第一次真正进入了生产函数,从而创造了边际收益递增的全新经济理论概念。循此概念,知识增长更直接地取决于知识的投资,因为知识可以扩大传统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知识可以调整生产要素创造革新产品和改进生产程序的能力。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是资本和积累。与此相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核心是鼓励创造新的知识和在经济中传播新技术的手段。跨国公司作为当今世界最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同时作为高新技术的拥有者和优秀人才的聚集地,必将走在知识经济时代大潮的最前端。目前,在许多跨国公司已出现了开创学习型组织、业务流程重组等知识型管理的革新运动,同时公司愈来愈强化全球经营网络内的研究开发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这些趋势都显示了跨国公司将走在知识经济时代前列的信心和姿态。
(二)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新趋势
走入21世纪,新环境将为跨国公司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广泛的市场机会,与此同时,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又必然使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及其经营管理出现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跨国公司为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作出战略调整的内在要求。
1.知识型投资成为主要的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将逐渐改变传统的寻求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为导向的初级形式和以寻求资本密集、规模扩张为导向的中级形式,而代之以寻求知识创新为导向的高级形式,即知识型投资将成为未来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主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产业分布上,知识密集型产业,如制造业中的信息技术产品(计算机、芯片制造),生化、医药等和服务业中的电信、软件开发、金融、保险、会计、咨询等将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已有的数据表明,近年来这些领域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传统产业,并仍有不断上升之势。1990年,美国在信息业的投资首次超过其他领域的投资,到1998年,美国用于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和产业投资已达2960 亿美元, 比1995年增加了61.7%。
第二,在区位选择上,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能提供优秀人才和具备知识创新潜能的区位进行投资。美国的硅谷日益成为精英汇萃之地和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公司投资的热土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硅谷自1992年以来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从业人员的年薪平均达4.6万美元,比美国平均水平高出50%:仅在1997年,硅谷的风险资本投资额增长了54%,新建公司约3500家,住房开工项目创10年来最高纪录。当硅谷的企业市值1997年超过4500亿美元时,它已一跃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发动机。“硅谷”效应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举办高科技园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形式来吸引跨国公司投资。至今为止,全世界建立的比较规范的科技园区已达9000余个。
第三,知识型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取向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机制在西方被称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推进器”。美国苹果公司、数据处理公司等高科技跨国公司,在初创阶段都得益于风险资本的支持。目前美国有4000多家的风险投资公司,居世界首位,它们每年为1万多家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据统计,1997 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共向1848家公司投入114亿美元的风险资本, 比上年增长16%,其中投入信息业的风险投资为70亿美元,占全部风险投资的62%。
第四,跨国公司将逐步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资比重。据统计,经合发组织成员国年平均研究与开发费用占其GDP的2.3%。早在1994年,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就已达1730.2亿美元,占美国GDP的2.61%; 1996年,日本研究与开发投资达到15万亿日元,占日本GDP的3%;欧盟制定的新的科研框架项目计划,预算总额为163亿埃居(约180亿美元)。这些大规模的研究与开发投资绝大部分是在跨国公司内或在跨国公司的资金支持下进行的,这将为跨国公司奠定技术领先的优势。
第五,跨国公司日益重视公司体系内全球范围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并逐步加大了这方面的投资。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开支超过10亿美元;通过电气公司将投入3~4亿美元用于职工通过“希格玛”培训计划。跨国公司日益重视对员工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培训,以使整个企业组织成为始终保持创新活力的学习型组织。
2.协作型竞争——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跨国购并的趋势
信息时代的来临,促成经济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大规模高速度更新,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面对新的经济和金融环境,跨国公司必须尽快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转变旧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方式,不断增强竞争实力,以此为即将来临的21世纪的全球竞争作好战略准备。
跨国公司缔结战略联盟是一种新的国际竞争形式。它改变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这种联盟是指两个以上的跨国公司出于对整个世界的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采取一种长期性联合与合作的经营行为方式。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特征有二:一是联盟涉及基本技术,信任关系一般较为牢固。二是联盟主要集中于国际竞争极为激烈的半导体、电子信息、药品、汽车,以及航运和银行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跨国公司联盟的动因可归结为第一,双方技术与经营优势互补。第二,通过计算机预定联网体系,达到进入市场的目的。第三,有利于获得增值的资源。但有一点例外的是,跨国公司很少在具有核心优势的部门进行联合。
跨地区、跨国界的大规模购并将成为90年代末并延续至下个世纪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很多产业的结构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源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重新配置,调整的结果使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若干行业“巨人”从中脱颖而出。产业“巨人”们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中,不再一味地强调对抗和竞争,他们开始将目光越来越多的转向联合,强强联合成为跨国公司通过购并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在“市场三强法则”主导的当今世界,以规模和实力来提高竞争力并赢得产业的核心地位,强强合并确实如注“神力”。1998年8 月发生的阿莫科一英国石油公司并购案和9月发生的克莱斯勒一奔驰合并案, 都是欧洲与美国强企之间的联姻。通过联合,这些联盟得以步入产业“三强”之列,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在以高技术为内涵的行业,来自技术创新的威胁,也使跨国公司纷纷走上联合之路,以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的能力。近两年发生在制药业的大规模购并案中,如葛兰素—威尔康、百时美—施贵宝、汽巴—山德士的合并,实现技术互补,培育强大的新药创制能力可以说是合并的主要动因。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是在不断演化、不断发展着的,由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和购并所导致的产业资源重新配置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见,跨国公司之间的协作竞争和联盟浪潮还会“惊涛拍岸”,潮涌整个21世纪。
3.跨国公司企业再造的趋势
为适应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新特点,跨国公司不仅重视外部的协作竞争,还注重企业的内部改革,即企业再造。跨国公司再造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的作业流程进行重新安排,着眼于从过程的角度来组建职能部门,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其核心是把原来按设计、工艺、供应、生产、统计、财务、销售等职能划分的管理方式,按“以作业流程为中心”的原则对企业进行重新设计,即在同一小组内进行平行作业。它的特点主要是:第一,在组织结构上,把原来金字塔的管理层次改变为扁平式的管理,以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二,在组织形式上,用工作小组替代原有的职能部门。第三,在管理手段上,强调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在管理上的普及和应用。
通过企业再造,改变了原来企业内部纵向上下之间、横向部门之间的隔阂,围绕市场和客户进行结构调整,使企业组织机构“变扁”,“变瘦”。例如: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跨国公司。1994年利润达到40亿英磅,比1993年增长了24%,占当年投资收益的10.4%。然而壳牌石油公司于1995年初对其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改革,打破原来矩阵组织结构,取消地区总部、减少管理层次,由过去按地区和产品部门的多头管理转变为按业务范围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在伦敦和海牙两个总部的员工从3900人减为1700人,裁员30%;取消了4个地区总部, 精减了总部的职能部门。重组的壳牌石油公司按其勘探开采、石油产品、化工、天然气和煤炭五大主要业务建立五个产品集团,负责制定与各业务有关的重大经营战略和投资决策。然后由壳牌石油公司120 个国家和地区的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并按其业务范围直接向相关的产品集团汇报工作。目前,壳牌石油公司的企业再造工程大大增强了它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使其在全球化的进程上大大迈进了一步,牢固地确立了在同行企业中的龙头地位。
尽管企业再造在跨国公司世界中也才刚起步,但这一系统工程适应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它在全球的竞争力。因此,人们有理由推断,它将成为21世纪跨国公司获取竞争利器的不二法门。
21世纪将是一个令人充满憧憬和美好幻想的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不会使全球化的竞争充满“血雨腥风”,又不可能有如“和风细雨”,一切的一切,有待实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