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发展论文,信息产业论文,全局论文,科学发展观统领论文,快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2004年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2004年,信息产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精神,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预计,全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5650亿元,通信业3850亿元。全年宏观发展目标基本实现,行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5万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5亿户,电信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历年累计达到252.5亿美元,邮政储蓄余额突破1万亿元。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举措在信息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信业为社会提供服务效果显著。预计,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9770亿元,增长34%,其中电信9205亿元,增长37.5%;邮政566亿元,增长5.2%。通信业务收入完成5743亿元,增长12%,其中电信5205亿元,增长13%;邮政538亿元。发展固定电话用户53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00万户,总数分别达到3.16亿户和3.34亿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4.3%和25.7%。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9500万人,国际出入口带宽总容量达到60G。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0亿元。业务结构更趋多元化,异质竞争效应明显,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试验圆满完成。
——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增长40%,产品出口增长41%。实现利税总额1500亿元,增长44.6%,利润增长速度首次超过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额达到2200亿元。生产计算机4300万台,手机2.3亿部,彩电7400万台,集成电路211亿块,主要电子产品产销同步快速增长。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有1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信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18号文件进一步得到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芯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的12英寸、0.13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中文Linux软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快。移动通信、光通信、数据通信、信息家电等领域自主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TD-SCDMA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技术标准工作取得新成果。
——信息化推进工作取得新成效。推动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促进了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各个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信息技术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社会服务已通过信息网络深入到基层和社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稳步推进。全国IC卡应用广泛开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配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果。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培训蓬勃开展。
——法制建设、行业管理、市场监管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发布了第一批行政许可项目及有关规定。推动出台了《电子签名法》。《电信法(送审稿)》已报国务院法制办,推动出台了互联互通刑事司法解释。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法律框架。深入贯彻落实国办75号文件及部的实施意见,电信市场秩序逐步好转。电信强国、电子强国战略研究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等取得阶段性成果。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和声讯台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民航专用频率整顿工作成效明显,无线电频率规划、台站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各省区市专用通信局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在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重点电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至17%。电子信息产业行业管理成效明显。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取得积极成果。企业“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支持香港申办2006年世界电信展取得成功。巡视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电信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在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我们对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二是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三是对转变政府职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四是对大局之下协调配合开展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二、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形势。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近四年来最好,2005年将继续看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投资活跃,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信息技术等为标志的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发展融合,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创造了新的社会需求。这些都有利于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和配置,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解决“三农”问题等一系列战略举措逐步实施,全社会对信息技术、网络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央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有保有压”的方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我们面临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既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需求,吸引社会投资,争取政策支持,也有利于解决产业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行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及国际汇率的波动,将使我国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其它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承接发达国家制造能力等方面的步伐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成本低的优势面临新的挑战;按照加入WTO的承诺,电信市场将扩大对外开放,外资进入的步伐有可能加快,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从信息产业自身情况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结构不合理,软件业比重严重偏低,集成电路产业整体水平还有差距,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二是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装备制造业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三是业务创新能力不强,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依靠开发新技术新业务、扩大产业链来促进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没有形成,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适应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需要,监管力量比较薄弱。五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差距较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尤其要看到,面对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够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还有待增强,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信息产业农展和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国家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整体素质,这本身就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另一方面,信息产业自身也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内涵式、集约型增长,做大做强。信息产业虽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品、服务以及经营管理的技术含量很高,但无论是制造业还是运营业,与各行各业一样,也都存在发展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十分艰巨。
要牢固树立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信息产业的观念。信息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将有力地推动信息化进程。同时,信息化建设覆盖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激发人们对信息产品、网络服务的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职能有分工,但都应围绕信息化这个大局开展工作。
(三)进一步转变观念,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为行业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对产业发展模式、市场竞争模式、政府监管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我们要认真分析这种变化,努力适应这种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适应新技术,而不能让新技术来适应我们。
要进一步加深对“后退一步,站高一步”的认识,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转变职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还管了一些不该由政府管的事,还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没有把主要的精力转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转变职能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落实“后退一步,站高一步”,要把握好几点,一是在管理工作当中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能够解决的问题要依靠市场解决;二是对政府管理工作要准确定位,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统一;三是要充分发挥竞争对于促进发展的有效作用,我们支持在科学发展、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基础上的良性竞争,反对不择手段挤压对手生存空间、低于成本的恶性竞争。
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创造环境上来。一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信息产业部成立以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国务院批准,出台了鼓励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发展、部分重点电子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等政策,目前正在联合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扶持政策。这些措施将有效改善行业发展环境。部省两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开展工作,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为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创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要坚持标本兼治,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积极研究和探索解决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建立规范市场竞争的长效机制。政府创造环境,既包括软环境,也包括硬环境,要积极履行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推动技术业务研发平台、测试环境等的建设。
三、2005年工作任务
2005年信息产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围绕信息化和电信强国、电子强国建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技术业务创新、市场监管、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005年信息产业的宏观发展目标是:信息产业增加值1.145万亿元。其中,通信业425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7200亿元。通信业务总量1.25万亿元,增长28%;发展固定电话用户45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800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7.6%和30%;通信业务收入6350亿元,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3.4万亿元,增长28.3%,其中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额2900亿元,增长31.8%;利税总额1680亿元,增长12%;出口总额2400亿美元,增长20%。
2005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规划、政策和法规工作,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规划要突出重点,注意把握好几点:一是规划的制订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战略机遇期,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体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体现行业做大做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体现以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全面准确分析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尤其要找准薄弱环节和差距,提出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三是要明确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要有可操作性。加强对各地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工作的指导,并积极参与区域规划工作。四是要把规划的研究制订与完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改善。要认真总结“十五”规划实施情况。
积极务实地推动电信强国、电子强国建设。要围绕增强企业和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我国参与21世纪国际竞争的整体实力,促进信息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电信强国,就是要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使用电信手段,充分享受电信服务,具备良好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电信业的规模、技术、服务、管理、综合效益以及创新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国际一流的电信运营企业。建设电子强国,就是要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稳固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基地,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信息技术应用等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发挥重要影响。要围绕总体目标,从政府、企业、环境三大要素入手,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推动企业机制创新,促进运营业和制造业互动协调发展,并与解决当前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要以“十一五”时期为重点,结合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不同发展时期,明确阶段目标、措施和任务,务实推进。
继续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问题的研究。去年部提出这项工作任务以来,已取得一些进展。2005年的重点,一是继续抓好电信强国、电子强国战略研究;二是推进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有关政策研究;三是开展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四是继续开展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和鼓励信息技术应用的政策研究;五是加强对“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研究。要加强组织实施,确保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成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立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随着法律环境的逐步改善,社会各方面对政府依法行政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在制订规划、出台政策、处理问题时,必须做到法律依据充分,要全面深入地贯彻实施有关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各项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要做好《电子签名法》和互联互通刑事责任司法解释的宣传贯彻工作,抓紧出台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紧做好《电信法》立法及《邮政法》、《无线电管理条例》的修订等相关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电子信息产业法规建设,推动地方立法,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邮政普遍服务范围及市场准入、速递市场准入政策等问题的研究。稳步推进邮政体制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二)树立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促进电信业更快更好发展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日新月异,原有业务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对现有的运营模式、监管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影响是革命性的。电信业要适应这种变化,突破原有业务领域的概念,树立大行业观念,立足于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点。要增强紧迫感,以科学的态度,未雨绸缪,超前研究,从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企业运营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整。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管理和规范,综合考虑市场竞争、技术发展及不同业务市场的特点,适时制订业务发展政策,从市场准入、资源配置、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并组织协调好相关的技术业务试验,为行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引导电信企业拓宽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网络和技术优势,加强与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内容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合作,扩大和延伸产业链,在技术业务创新中做大做强,在市场开拓中实现快速发展。
2005年,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提出我国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决策建议。要按照“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将有关的市场准入与完善业务、资费、监管政策,与深化电信改革、进一步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与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配套实施,同步推进。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服务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电话卡余额、短信息服务退订难、“霸王条款”等热点问题,要加强与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沟通,广泛听取用户意见,推动企业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继续深化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认真做好行风举报问题的核实、处理和通报工作。
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大力推进农村通信发展。要积极探索形成一个各方面广泛参与,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农村特点的长效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推动普遍服务基金的出台。继续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五”农村通信发展目标的完成。充分发挥邮政的功能和网点优势,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展邮政服务“三农”的领域。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需求,抓好数字电视、新型显示器件、新一代视听产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专项,加快发展一批高附加值、量大面广的信息终端和产品,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强薄弱环节,促进信息安全产业和集成电路、专用仪器、设备与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配合做好高技术产业东北振兴专项,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加快发展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抓好电子标签产品的开发应用,扶持发展一批IT咨询服务企业,推动老工业基地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把软件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尽快提高软件业在全行业发展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信息产业的整体结构。当前要在继续落实产业政策、完善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软件发展力度,一是着力抓好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中文LINUX、网络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提高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提高标准化、兼容性和系统集成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外包业务,推动软件出口,加强合作研发,加快软件出口基地建设,增强市场拓展能力;三是配合做好软件正版化、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工作,推动形成产业良性发展的机制和氛围;四是加大软件人才培训力度,尤其注重领军人才的培养。继续完善和落实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推动“中国芯”工程的实施。电子发展基金等资金要进一步向软件、集成电路等领域倾斜。
积极推进大公司战略,不断提升产业层次。要加强对百强企业的指导,借鉴国外公司的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企业在研发能力、跨国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下功夫,协调出台扶持政策,为企业成长壮大创造外部环境。今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500亿元的公司分别要达到22家和3家。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和重组,不断增强企业活力。进一步开展部省合作,做好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政策配套工作,改善投资和发展环境,更好地承接国外产业的转移。加强检查和指导,促进各产业基地在提高集中度和掌握核心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突出特色和优势,有步骤地开展产业园的认定工作。
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统筹各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工作。制造业的发展应突出重点,基础较好的地区,由于历史等因素已形成产业聚集带,是产业布局的重点,应加快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实力的壮大,但发展中要防止结构雷同和分散重复。加工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生产项目上不搞横向攀比,不搞不顾条件的招商引资,而要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推进上大有作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应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上。要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和信息引导,做好产销衔接,促进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技术和业务创新能力是实现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的中心环节。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软件等是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基础,不仅关系产业发展,而且关系我国科技、经济、国防实力,关系国家大局。要举全国之力,在这些关键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带动整体科研开发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要围绕这个大局,加强协调,充分发挥信息产业部门的作用,从投资、研发、人才等方面,组织和引导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集中投入,重点扶持。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加大攻关力度,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要采取更有效措施,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资”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一是加强行业科技发展和攻关项目的统筹规划,加大政府研发投入,发挥政府投资、社会资金和资本市场的作用,引导各方面投资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二是加快建设软件和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技术开发中心、关键技术测试平台和共用工具库,支持建立不同形式的技术联盟,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和服务。三是通过政府投资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四是加快发展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要抓紧制订信息产业“十一五”科技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完善技术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创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标准和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努力把市场潜力和技术研发结合起来,鼓励企业加强重点领域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在比较优势领域不断增加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支持自主标准的开发,以企业为主导推进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2005年要加快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技术标准与工作体系建设,重点开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宽带无线接入、NGN、集成电路、软件、网络与信息安全和电子产品有毒有害与污染防治等标准的制定工作。
(五)努力扩大产品出口,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
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产品出口、资本运作、投资建厂、服务贸易为重点,全面实施信息产业“走出去”战略。认真做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工作。目前电子产品出口的基数已经很大,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引导企业在保持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为国家外贸出口做出新的贡献。最近,国家对集成电路等重点产品出口退税率进行了调整,要抓好政策的落实。企业要以此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要进一步规范出口市场秩序,避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按照通行规则开展经贸活动。针对入世后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摩擦,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应对工作,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及行业协会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健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提高运用国际规则的水平。
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研究制定“走出去”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建立与商务部等部门的部际长效工作机制,将信息产业“走出去”纳入国家外经贸战略和政策框架,推动信贷、信用保险、国际结算等方面扶持政策的出台,为“走出去”创造好的环境。“走出去”形式要多元化,包括制造业、运营业单独“走出去”,也包括运营业和制造业建立产业链,联合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争取在中东、拉美、非洲市场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我国与东盟、中亚国家电信领域合作,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步伐,推进我国与中亚国家电信运营企业业务合作,继续做好东盟国家中高级电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围绕服务外交大局、服务产业发展、服务企业“走出去”,广泛深入地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开拓新渠道、提升新层次、提高新水平。今年要组织好双边、多边的各项重大活动,加强对国际惯例的研究,积极参与WTO新一轮谈判,研究和应对各种摩擦和矛盾。进一步发挥我国在相关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努力提高我国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地位。进一步落实CEPA协议,大力推进内地与港澳信息产业的合作,积极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做好2006年香港世界电信展的筹备工作。
(六)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005年,电信市场监管工作任务很重,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国办75号文件及部一系列实施办法和意见的出台,对于遏制市场无序竞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好这些文件,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互联互通监管、技术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及规范和促进互联网业务市场繁荣有序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加强通信建设市场监管。
积极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的改革。要明确几点:一是改革的大方向,是最终把资费的决定权交给企业、还给市场,逐步实现资费管理法制化、程序化和透明化。二是现阶段要加强政府必要的监管,同时将经济调节的重心由调节企业与用户的关系为主,向调节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主转移,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实现一系列转变,依法实施监管。三是企业必须加强自律,切实担负起规范资费行为的责任。加强对电信网络计费的监督管理,继续做好计费检测工作。对于在资费问题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坚决制止。认真做好电信网码号资源占用费征收管理工作。
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研究和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电信竞争模式关系行业发展、改革和监管全局,应结合国情和行业特点深入研究和探讨。国内外情况表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异质竞争已成为电信竞争的有效形式之一,无线通信在打破固网垄断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个问题,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电信市场竞争模式,并以此为出发点制订监管政策和措施,推动公平公正、有效有序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进一步加大无线电管理工作力度。加强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位置资源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切实维护和争取国家权益。强化台站管理,增强监测网络的整体协调和应急反应能力,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民航专用频率的保护工作。统筹协调与各部委、地方政府及军队的关系,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频率协调。在现有体制下,要充分考虑无线电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在人员、资金、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切实加强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监管工作。规范市场和公平竞争,是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要加快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立法进程,出台市场监管相关办法,加强卫星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税控收款机、手机等重点产品的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管理,做好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和管理。继续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工作。
(七)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务实推进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扎实推进电子政务,配合做好统一网络平台、政府网站和数据库建设,继续推进金卡、金税等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推进《电子签名法》的贯彻实施,抓紧研究制定配套规章,积极稳妥地做好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许可和监督管理等工作。配合做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继续开展信息化指标体系、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信息化培训等工作。
抓好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推进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大中型企业加快信息化步伐、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建设行业共用信息技术支持中心,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提供支撑服务。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会同农业部门,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存储、加工、流通和农业管理等领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力研制开发适宜农村使用的信息终端设备和软件。三是积极推动城市信息化,配合做好应急联动系统、智能社区建设等工作,逐步完善城市信息服务功能,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推进信息化建设,应把握好几条原则。一是要克服重“硬”轻“软”、重网络轻应用的倾向,着力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二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网络资源平台,推动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效能。三是要处理好推进信息化与保障信息安全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四是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务实推进,使信息化建设实实在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八)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和改善机关党的建设。研究制订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认真做好老干部、机关后勤等服务工作。
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一是要加强督促落实。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三是要加强对信息产业厅工作的指导和对通信管理局工作的领导。
标签:信息化规划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战略实施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政府信息化论文; 产品研发论文; 国家部门论文; 信息化农业论文; 业务支持论文; 企业软件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