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明
(郑州人民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应急措施与流程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就诊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通过120急救入院,院前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对照组患者为自行入院救治,院前未进行任何干预处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6.7%,伤残率为5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3%,78.3%,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完善有效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入院救治的效果,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应急处理;措施;流程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42-02
急性脑血管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且临床死亡率与伤残率也十分突出[1]。因此,构建完善有效的临床急救体系,及时给予相应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有利于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与伤残率。下文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救患者,采取不同的院前急救应急干预,观察其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血管病急诊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救治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120急救入院接受急诊救治,共60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19至79岁之间,平均为(64.7±11.2)岁,急性脑出血患者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7例,急性脑血栓患者12例,其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例;对照组患者均为自行入院接受急诊救治,共60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平均为(64.9±11.3)岁,急性脑出血患者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11,其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院前急救环节未给予任何干预处理。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环节给予相应的应急处理和疾病干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了解患者的主要情况,结合患者病情需要准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及药物,五分钟内出诊。其次,对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在简要了解患者病史后,进行生命体征快速测量,同时进行患者病症危重程度评估,及时进行吸氧处理,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然后以静脉注射方式对患者进行纳洛酮、醒脑静或乳酸林格注射,对存在颅内压增高征象患者,进行250ml的20%甘露醇静脉滴注,同时对血压升高患者及时进行血压维持控制,现场救护期间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心肺复苏与气管插管应急救治;最后,在患者送往医院救治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头部受到震动,并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引起窒息,此外,继续对患者进行吸氧和心电监测救治,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加强对症治疗,控制患者病情恶化;并在转运途中与医院急诊病室建立联络,以便于医院急诊病室做好接诊救治准备。
1.3 疗效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及住院治疗时间、费用等情况进行统计,以对比分析院前急救应急处理在患者病症治疗中的作用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突出,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7%,3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伤残,伤残率为58.3%;对照组1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8.3%,47例患者出现伤残,伤残率为78.3%,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低,P<0.05,如下表所示。
表 患者住院时间与费用对比
3.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具有相对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临床治疗中,对急性脑血管病救治患者采取相应的应急干预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为患者抢救治疗争取时间,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率与伤残率,作用意义十分显著。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救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院急诊服务的对外延伸环节,通常包括出诊准备、现场救护、转运与转运救治三大部分,对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讲,其急诊救治的预后效果与患者发病后进行救治的时间以及应急干预有很大的关联[2]。临床研究显示,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急诊救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干预措施,使患者在院前就能得到一定的合理有效的救治,这为减缓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保障,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死亡和伤残发生。
本次研究中,对120例急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院前急救环节采取不同应急干预处理,结果显示,进行应急干预患者的死亡率与伤残率均比无干预患者好,且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也较低,效果突出。这是由于院前急救中应急处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救治处置时间,为患者后期手术及其他治疗提供了时间,使患者救治效果显著提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总之,采取完善有效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入院救治的效果,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荣,刘永胜,王合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26-727
[2]倪燕青.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与处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99
论文作者:李芝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患者论文; 伤残论文; 急诊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血管病论文; 应急处理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