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中心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研究对全麻手术病人麻醉苏醒室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进行择期全麻手术病人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组一为对照组,10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二为实验组,103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苏醒室内各项指标结果。结果:组二患者的单腔管拔管时间和苏醒室停留时间均低于组一,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组一,且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病人在苏醒室内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保持血压心率稳定,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苏醒室;综合护理;全麻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023-02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in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for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patients
Dazhou Central Hospital Sichuan, Dazhou Pan Xing 635000
【Abstract】Objectiv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for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patients. Method We selected 206 cases of elective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December 2016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for the control group, 103 patie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2 w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03 patients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in the waking room were compared. Result Group of two patients with single lumen tube extubation time and recovery room residence tim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contrast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of the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room can help the patients spend the recovery period steadily, maintain the blood pressure and the heart rate stability,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Recovery room; Comprehensive nursing;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麻醉恢复室又称苏醒室,其主要任务是检测治疗全麻手术后未苏醒病人,或麻醉手术后全身情况尚未稳定出现的病理生理功能紊乱的病人,保障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1]。当病人苏醒或恢复达到一定程度后,如无异常情况即可送回病房如病人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转入重症监护室。在麻醉恢复过程中,由于麻醉作用和手术创伤的影响,在麻醉恢复期病人易出现病理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病人生命,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以保障病人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因此,为保证苏醒期全麻患者安全恢复,积极提高苏醒室护理质量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苏醒室全麻患者的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进行择期全麻手术病人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组一为对照组,103例患者,其中51例男性,52例女性,年龄为26~69岁,平均年龄为(55.2±6.1)岁,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二为实验组,103例患者,其中53例男性,50例女性,年龄为29~71岁,平均年龄为(56.9±5.5)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组一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按规定认真监测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吸氧,以及各项基础护理。对组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术前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麻醉及手术操作之前,由于对疾病的恐惧感,为未知医疗操作的陌生感,极其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从而引发术前血压升高、心率骤然增快、面色赤红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对手麻醉医生的麻醉药品用量的判断造成干扰,以及对手术操作产生不利影响[2]。为此,护理工作人员应在患者进入手术室路程中及进入手术室内,向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麻醉后状态等。安慰患者麻醉后为无意识状态、不会产生疼痛及不保留意识,尽可能放松患者心态,同时减少患者苏醒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
1.2.2苏醒室内交接护理:患者送入苏醒室后,苏醒室内护理人员应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认真交接工作。在交接过程中将病人术前的病史和并存疾病,麻醉手术情况,用药和麻醉过程中治疗情况等认真了解掌握。对有异常情况患者如气管插管困难,术前饱胃,休克,昏迷等应特别留意。并立即给患者控制或辅助呼吸,或吸氧,并同时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等。并且苏醒室护理人员至少每10分钟记录一次,严密观察患者的变化,做好监护和护理工作,协助麻醉医生及时处理治疗病人[3]。
1.2.3苏醒室体位护理:患者进入苏醒室后,护理工作人员应根据麻醉医生交代情况,正确摆正患者体位。为患者实施去枕平卧体位,并舒展摆正患者四肢,并保证输液管路及呼吸管路不被压制[4]。如有必要,则对患者实施四肢及躯体的适当的约束,避免患者在拔管时由于苏醒未完全而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防止将身体上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及静脉通路破坏,避免将医护人员误伤或坠床等事件的发生。
1.2.4呼吸系统护理:患者进入苏醒室内,护理人员应重点检查呼吸管路有无连接失误,呼吸系统是否通畅[5]。并在拔管前后及时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顺利,并且保证患者良好卫生整洁程度。配合麻醉医生监督患者吸氧装置是否正常,积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患者嘴唇、皮肤颜色,血氧饱和度等,及时为患者进行血气分析,保证各项指标均维持在安全指数以上,最大限度避免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1.2.5镇痛护理干预:随着手术结束,术中使用的各类药物进入半衰期后逐渐失效,患者在苏醒后的疼痛感越来越明显。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为患者镇痛。术前选择使用术后自主给药镇痛泵者,在患者进入苏醒室未恢复前及时连接并打开装置,进行持续给药镇痛。如未选择使用镇痛泵患者,护理人员可在请示麻醉医生的前提下,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镇静药,避免患者由于疼痛而引发的躁动不安、血压心率升高等。
1.2.6循环系统护理:患者在苏醒室内均被给予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监测,必要时应监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心功能,避免出现低血压、高血压、及心率失常等并发症[6]。如有以上并发症出现,及时告知麻醉医生并认真配合进行相应处理。
1.2.7神志观察护理:在患者的苏醒期,神志观察是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观察患者各种反射的恢复程度,对语言的反应,患者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定向能力等体征。对待苏醒延迟的患者,应配合麻醉医生积极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防止意外发生。
1.2.8体温监测护理:由于手术中,患者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受到麻醉药效的抑制,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并且术中大量输血输液,病人术前的体温状况都成为术后患者体温上升或下降的因素。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在苏醒期的体温,为患者进行适当的复温保暖措施,同时也防止体温升高过程中的寒战现象的发生[7]。
1.3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单腔管拔管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护理满意度,患者拔管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作为本文的评价指标,制作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设置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统计各项数值并以半分比形式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单腔管拔管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比较
组二实验组患者的单腔管拔管时间和苏醒室停留时间均低于组一,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麻醉苏醒期是指终止麻醉药物的给予到麻醉作用完全消失这段时期,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麻醉深度的减浅,然后出现自主呼吸,其次呼吸道反射恢复,再到最终的清醒。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紊乱,因此做好对苏醒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严密观察并调控好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对患者安全度过苏醒期具有重要意义[8]。本文通过对在全麻手术病人麻醉苏醒室内应用综合护理,分别从术前心理护理,苏醒内护理交接,体温护理、神志观察、镇痛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有效的缩短了患者拔管时间,保持患者血压、心率等平稳状态,减少了患者躁动不安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安全起到了有效保障,进而明显缩短苏醒室停留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汪亚飞.综合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9):142-143.
[2]李妮.手术前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插管术后咽喉痛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2013,19(11):1690-1692.
[3]杨慧.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439-441.
[4]叶珍红,刘永琴.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麻术后静脉炎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95-97.
[5]朱庆容.综合护理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降低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5,8(8):31-33.
[6]谭俊华,白桦.护理干预对麻醉苏醒期全麻手术留置尿管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2(5):101-102.
[7]赵曼.麻醉苏醒室全麻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5(2):313-314.
[8]廖小英.220例全麻插管患者在麻醉苏醒室里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4,20(34):120-121.
论文作者:潘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患者论文; 全麻论文; 病人论文; 心率论文; 手术论文; 室内论文; 时间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