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效果,特选取阿托伐他汀做为本次研究药物。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7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剂量阿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脂调节情况比对照组患者的调节速度明显快,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脂达标向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症;高剂量
近几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长[1],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他汀类药物药物在治疗冠心病方面逐渐凸显出来[2],特别针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他汀类药物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显著,他汀类药物中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确切,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特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7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临床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患者7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并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相关判定标准进行确诊。纳入标准:患者无精神、意识障碍,可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患者无伴随性恶性肿瘤;患者无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有严重障碍;患者有相关药物使用禁忌症;患者为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入组前有其他药物使用记录,对实验有一定影响;患者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将79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患者,年龄48岁到78岁,平均年龄(58.91±2.34)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47岁到76岁,平均年龄(57.19±2.57)岁;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包括降压治疗,讲堂治疗,饮食控制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阿托伐他汀剂量临床治疗,每天口服20mg;观察组采用高剂量阿伐他汀治疗,每天口服剂量为40mg。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年TC、TG、LDL-C、HDL-C的水平变化;(2)两组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肾功能检查,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6个月、1年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脂调节情况比对照组患者的调节速度明显快,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脂达标向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主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的破裂造成急性血栓,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类临床综合征[3-4]。近几年来临床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效果凸显,其中阿托伐他汀为他汀类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5],其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从而减少干细胞对胆固醇的合成以及存储,达到降低和调节血脂的作用。阿托伐他汀临床治疗没有依懒性,同时具有改善血管的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以及血小板聚集等,在临床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6]。但临床对于阿托伐他汀的使用量尚无统一意见[7-8],多以小剂量保守治疗为主,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剂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脂调节情况比对照组患者的调节速度明显快,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脂达标向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急性冠脉综合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高级里那个使用无不良反应,同时使患者血脂情况可以快速恢复到正常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安平,许海彬.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09,23:65.
[2] 张芝云1,程玉凤.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接受PCI 治疗后持续应用对预后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2015,36(6):161-16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4-6
[4] 王金艳,张庆华,亢瑞娜,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治疗后中断他汀对预后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4,43(22):2938-2940.
[5] 郑秀莉,张怀东,陈丽娟.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症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8):1178-1179
[6] 李乐,柯娩英.瑞舒伐他汀与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 反应蛋白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34):789-790
[7] 许春平,赵献明,曾波,等.黎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非ST 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炎性因子和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08):89-90
[8] 徐祥凤.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治疗与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326-2327.
论文作者:吴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患者论文; 血脂论文; 综合症论文; 剂量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