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芬 贺艳琴
云南省昆明市卫生职业学院护理学院 650607
【摘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营造多媒体教室,模拟病房、演示实训操作室,三位一体的教室环境。制作多媒体课件,灵活应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实训,角色扮演,课堂回示,师主导,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推动了学院教学工作的发展。培养护理工作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使护生形成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既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有创新意识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护生;岗位能力
高职医专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以教学为重点,而教学的重点又要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是重新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观念,要把实践提升到主导地位,把理论由主导地位转变为从属地位。一体化教学就是遵循这一理念的模式,是由师生共同融资入到一体化教学中[1],在模拟病房或在示范教室中进行项目化的教学,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际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打破了理论、实践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基础护理学》课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术服务有机融合,形成一个个教学项目,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内容科学性、艺术性整合,使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融为一体,在对护生岗位适应取到良好效果。
1优化教学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首先采用专业带头人负责制
度,由专业教师监管实训室,并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专业技术开发和建设等工作,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所以我们将授课教室与实训室合为一体【1】,按照现代医院病室的规格、布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以1:1比例建成仿真式的实训大教室或基地,创造学生能看、能触摸、能做的学习环境,实现护生与实际护理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职业情景,保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克服专业教师很难参与专业实施建设的难题,激发了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的热情,使专业教师更方便的进行教学活动,把教学和专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专业现代化建设,另外配备优质的足够的、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2 强化教学团队,加强师资建设,实现教师一体化 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专业教师配备要合理,要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既为讲师,又是护师,既要能系统讲述理论知识,又要能规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训,这就给基础护理课的教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外护理课的教师全部都是硕士以上的学位,她们担当护理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社会职业工作者等多种角色。而我校教师除少数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外,其他任课老师大多毕业于医疗专业,她们缺乏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思想,缺乏护理教育理念正确的认同感和价值取向,因此,在确定某些教育内容时,往之是医疗专业的压缩和翻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2】。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从抽象理论教育转变形象思维教学,从枯燥的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技术能力,在课堂中给学生冲分的时间思考和训练,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由一位基护专业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摆在实训室,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操作、临床见习及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在一体化教室中进行,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共同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教学形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减少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职特征。将应知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理论的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护生的实训兴趣,为她们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3】。
4 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实践与探索 注重见
习阶段的心理适应期、心理稳定期、心理不稳定期,管理中进一步加强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实习前有计划地组织岗前心理强化训练及实习前教育指导,实习过程定期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举行座谈,及时帮助护生调整心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杜绝工作中的失误,促进工作的积极性;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针对护生的人际关系及沟通能力较差,做好管理者我们应运用语言的艺术,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帮组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注重法律知识的培养,临床实习对学生而言是一各重要而有特殊的手段,法律法规教育应贯穿护生实习的始终,使护生明确自己的责任与身份,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差错事故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随着护患关系的紧张,应不断提醒学生增强受伤观念,融入以病人为中兴的整体护理中,避免护患纠纷,加强自我保护意识【5】。
5 体会 《基础护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代之以“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培养护理工作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既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有创新意识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巡回指导、提向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4】,完成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升护生到岗位后的适应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院基护教研室在基护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营造了多媒体教室,模拟病房、演示实训操作室,三位一体的教室环境。制作多媒体课件,灵活应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实训,各种操作演示,角色扮演,边教、边学、边做【6】,师生携手共同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推动了学院教学工作的发展。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减少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职特征。
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下,建议高职医专教育及民办高职教育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教学模式及各项配套改革,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实现从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目标,把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办成培养高素质职业劳动者和高技能卫生人才的基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贴近临床,缩短学校与医院的差距,达到教学与岗位之间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涂清林;《浅谈一体化教学》【丁】职业技术教育2001.6(2)
2.毕春华,夏焕君;《浅谈基础护理学实验室开放及效果》【丁】中华医疗2009年23期
3.刘小艳;《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丁】陕西教育(商教);2010年06期
4.康萍;《对护理技术强化培训教学过程的思考》【丁】;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23期
5.靳彦;《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生综合素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年6期
6.董彦琴;《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体会》;【丁】全科护理;2010年29期
论文作者:金玲芬,贺艳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理论论文; 专业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学生论文; 实训论文; 基础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