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新趋势论文_胡昔云,张芳,丁录永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新趋势论文_胡昔云,张芳,丁录永

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相对其他管理较严谨的活动,目前国际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呈现规范化、集成化及量化特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采用相对一个工程项目而言至关重要,采用适宜的模式能使工程项目中的各项工作得到统一。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结合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情景,展望了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新趋势。

关键词:项目管理;新趋势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将项目管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通过特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使系统能正常运行,并确保其目标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及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工程建设项目日趋大型化,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这样在原有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应运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文章主要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1 简述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1.1初期,工程由国家统一财政拨款投资建设,一般的建设工程由各级政府部门自己筹建自行管理,重大建设工程,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其进行建设管理。这类管理模式投资来源固定,资金约束力差,工程进度和质量保证低。

1.2中期,改革开放后,在改革单一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并与国际接规的基本国策下,国务院在基本建设和建筑业领域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确立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建立起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流程,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体系。

1.3现期,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企业 ISO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认证,规范项目管理各参建主体的运作,注重工程管理在各阶段参与主体的行为细节,加大奖惩力度。

很明显,中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正在高速发展,争相与国际接轨,相信终将分离提炼蜕变出适合我国行业专业的管理模式。

2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

2.1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常用模式

2.1.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Pattern)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是由发包人与工程设计人员签订专业的服务合同,委托其进行前期各项相关工作(如可行性研究),待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工作;在设计阶段,工程设计者既要完成设计工作,还要准备施工招标文件,在设计任务全部完成后,要协助发包人通过公开或邀请招标的方式选择出最满意的施工总承包商来完成工程的施工任务,并签订工程施工合同。而工程部位的分包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一般都由施工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供应商单独签订合同并组织实施。这种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工程项目的实施是线性推进,只能按顺序进行,即上一个阶段结束后才能开始下一阶段,耗时相对较长。

2.1.2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Pattern)设计建造(DB)模式是为了避免设计与施工分离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一种新模式,它是相对较简练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及设计建造一体模式。发包人只需要明确项目的要求和原则并据此选择设计建造一体的承包人来负责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该模式下,设计建造一体承包人负责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并以公开或邀请招标的方式选择分包商,或由本公司自行完成。因设计与施工紧密的搭接,发包人可从报价费用和时间方面节约经费并减少利息支出。承包人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在设计阶段预先考虑各种施工因素,来减少因设计的疏忽和错误引起的变更。DB模式可采用阶段发包方式缩短工期。不足是在该模式下发包人对设计人员的选择有局限,无法全面考查,对过程细节把控弱,最终设计和实施效果方面也很难掌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onstructionManagementPattern)是发包人、发包人委托的工程项目经理和工程设计人员联合组成一个项目组,一起负责工程项目从规划到设计与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各成员工作职责不同,工程设计人员要承担全部的设计工作,工程项目经理要协调设计工作的管理并控制项目总投资造价,在施工阶段还要负责工程的监督、管理及协调工作。主体设计方案确定后,完成某部分分部工程的设计即可对这部分工程分段进行招标选择承包人,发包人则直接与承包人就每个分部工程签订合同。项目通过工程项目经理的协调,可阶段性发包缩短工期,节约投资并减少投资风险;设计者可采纳工程项目经理的建议,事先考虑各种因素并及时施工,设计变更少。该模式的不足在于工程招标前,发包人不能对项目有完整的计划,投资控制较困难;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分部工程不可避免会发生设计变更或工期延误,那将会给整个工程项目带来重大偏差。

2.1.4项目管理模式(ProjectManagementPattern)项目管理(PM)模式是发包人委托项目管理公司,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对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进行控制,并提供合同与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服务。PM公司不参与设计和施工活动,主要是发包人的代理顾问,提供咨询并代表发包人的利益,它们之间是合同关系。国际上与我国现行的PM模式不同,国际上PM模式是全过程的管理,而我国PM企业只针对若干阶段或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服务。

2.1.5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Pattern)BOT模式是依靠私有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项目管理和融资方式,是政府通过招标选择项目公司,通过特许协议许可其融资建设和在一定期限内经营特定的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出售产品或向用户收取费用,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在特许经营期届满时,整个项目无偿或以极少的名义价格移交给政府。它是不改变项目所有权性质的融资与投资方式。当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特许协议后,即由一家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和投产。BOT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政府的许可和支持,可以因此获得一些优惠政策,融资渠道也相应拓宽。该模式主要不足是参与方多,结构复杂,项目前期过长且融资成本高,在特许期内,政府对项目失去控制权。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3.1主要采用项目总承包(EPC)模式,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既可以打破界限申请其他资质,还可以通过重组和改造,发展成为具有设计、采购、施工(施工管理)综合能力的工程公司或和其他公司组成联合体进行工程总承包。跟进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大型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企业与国际工程公司以合作或合资方式,组建国际型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

3.2引入Partnering模式,即联合体承包模式,目前建筑市场大环境下,工程公司在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储备己经不能满足市场要求。采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手段建立长期的合伙关系,已逐渐成为建筑业进行工程总承包的突出特点。联合体承包模式的实施正是基于信任、合作、学习、沟通,以此为各建筑企业进行经营机制转变和组织变革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提供合作与沟通的经验。Partnering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管理模式,将其引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工程建设效益,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改革和发展以及丰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3.3运用BOT模式,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跟上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利用率高,平均成本低,从而使其吸引力比较大。因此大力推进BOT模式,引入国内外投资人参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营运和管理,有利于较快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

结语

在国际竞争变得愈加白炽化的今天,我国的建筑行业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将如何,怎么缩短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去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呢?文章将就此问题针对我国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研究帮助。

参考文献

[1] 钟长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 佘俊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3] 谭健,孙囡.关于建筑设计中审美模块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

[4] 孙囡,谭健.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管理[J].民营科技,2014(04).

论文作者:胡昔云,张芳,丁录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  ;  ;  ;  ;  ;  ;  ;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新趋势论文_胡昔云,张芳,丁录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