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银华
(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患肢力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患肢力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水平,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便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中医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恢复;临床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78-01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多数患者遗留有程度不同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对68例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了中医康复护理措施,观察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分析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实验组的34例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
16例;患者年龄在48~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8±4.86)岁;左侧肢体瘫痪19例,右侧肢体瘫痪15例。 实验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如下:上肢(1.72±0.97)分,下肢(2.05±1.68)分。对照组的34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在49~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05±4.34)岁;左侧肢体瘫痪18例,右侧肢体瘫痪16例。对照组患者的肌力评分如下:上肢(1.69±1.07)分,下肢(2.12±1.49)分。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模式:(1)建立良好的功能位,按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上肢处于伸展位,下肢处于屈曲位,并经常变化体位,积极预防肘关节屈曲、髋关节内外旋、足下垂[2]。(2)早期的被动运动和中后期的主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论意识清楚还是昏迷的病人都应进行被动运动,包括肩、肘、指、髋、膝、踝的屈曲、伸展、内收、外旋、抬举等活动。中后期应积极指导其主动功能训练,如Bobarth握手、床上移行、桥式运动、翻身运动、轮椅转换、坐立位转换、立位平衡训练。(3)病人的心理护理。深入了解病人心理特点,如早期期望值过高,后期不积极、不主动、不配合等心理。针对病人心理特点,个性化心理疏导。鼓励病人治疗之余阅读相关书籍,深刻了解自己病情。重视病人家属、病友、社会对病人的影响,积极引导病人主动参与锻炼,配合治疗,树立生活的信心,重新回归社会的勇气。
实验组护理模式:(1)按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进行规范的护理。(2)给予患肢穴位推拿,并配以推拿手法疏通患肢经络。取穴:肩前、手三里、曲池、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穴,每日每穴按压2min后,再采用揉法、一指禅、推法等手法给予患肢进行推拿以起到疏经通络、运气活血、缓痉止痛的效果,每日1次,每次10min。(3)艾灸法:指导病人家属给予病人每日艾灸1次,主要选肩前、血海、足三里、涌泉等穴,采用灸架灸,每次以潮红为度,每日1次[3]。(4)走罐和拔罐治疗:先暴露患肢皮肤,均匀涂以凡士林,根据肌肉丰厚程度,选择玻璃罐规格进行走罐、留罐,每次以潮红为度,隔日1次。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文所设计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本次研究中的相关计数资料采用n以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患肢力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可参考表1: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乏力、关节屈伸不良、肢体不能正常活动等,导致患者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也诱发较多的并发症。脑卒中发病后1-3个月为关键的疾病恢复期,在此时期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4]。中医康复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治疗、护理方法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通过按摩相应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松解关节粘连,缓解肌肉萎缩,刺激神经功能的恢复。艾灸、拔罐等可以通过热力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经皮肤、毛孔渗透入体内,达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艾灸以及拔罐的方法,对72例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康复护理。结果显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志兰,徐宝兰.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6,8(5):23-24.
[2]蒋运兰,王芳,温贤秀,等.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划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22(9):1030-1O31.
[3]李丽霞,王志宏.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2017,29(6):379-380.
[4]陆芳荣.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7,22(2):276-279.
论文作者:葛银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脑卒中论文; 实验组论文; 病人论文; 功能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