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治疗的临床有效性评估报道及分析论文_黄诚

黄诚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卫生院内科 山东枣庄 277314)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患儿分组方法:随机抽签法。83例患儿分为L组和R组两个组别。L组以利巴韦林作为治疗药物;R组以热毒宁作为治疗药物。观察指标:(1)感染控制有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3)患儿恢复正常体温、停止流涕、咽痛消失、停止咳嗽时间的差异。结果:(1)R组相比于L组感染控制有效率更高,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R组相比于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3)R组相比于L组恢复正常体温、停止流涕、咽痛消失、停止咳嗽时间更短,t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治疗的临床有效性高,可有效改善患儿高体温、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毒宁;临床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98-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主要包括克萨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另外,细菌和支原体感染也可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感染后,病毒所产生的毒素、致热源可导致患儿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症状,且伴随咳嗽、咽部疼痛等全身不适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危害患儿健康[1],因此需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本研究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治疗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患儿分组方法:随机抽签法。83例患儿分为L组和R组两个组别。所有患儿均发热,体温38摄氏度以上,伴随咽痛、咳嗽和流涕等症状,咽部充血,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2]。入组前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镇静解热药物治疗,对本次研究药物无禁忌。

42例R组患儿中:男患儿25例,女患儿17例;最小9个月,最大10岁,平均(4.34±1.29)岁。

41例L组患儿中:男患儿26例,女患儿15例;最小10个月,最大10岁,平均(4.31±1.32)岁。

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如上述,P>0.05,研究有较强的可行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行常规对症支持,避免受寒,卧床休息,多喝温开水等。

L组以利巴韦林作为治疗药物,10~15mg/kg,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或0.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稀释并静脉滴注,1天1次,连续用3~5天。

R组以热毒宁作为治疗药物,0.6mL/kg,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或0.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稀释并静脉滴注,1天1次,连续用3~5天[3]。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感染控制有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3)患儿恢复正常体温、停止流涕、咽痛消失、停止咳嗽时间的差异。

完全控制:治疗后高体温、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部分控制:治疗后高体温、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和体征好转;未控制:治疗后高体温、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和体征无变甚至加重。感染控制有效率=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4]。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研究数据统计软件为SPSS21.0软件;感染控制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统一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恢复正常体温、停止流涕、咽痛消失、停止咳嗽时间均统一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衡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感染控制有效率相比较

R组相比于L组感染控制有效率更高,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感染控制有效率相比较[例数(%)]

3.讨论

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上,利巴韦林为常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其通过在病毒感染细胞内发生磷酸化反应,产生抑制剂,对病毒复制过程需要的各种酶类进行抑制,将病毒复制过程阻断,从而有效阻断病毒传播。但利巴韦林可带来肾脏损害和细胞毒性等副作用,且可出现耐药性,对临床效果造成影响[5-6]。

热毒宁属于中药制剂,其成分包括金银花、栀子、青蒿等,其中,青蒿可清热解表、消痰祛湿,具备抗病毒、解热、提升免疫力的功效,这主要跟青蒿中黄酮类和香豆素类物质的抗菌、抗病毒作用相关;金银花有清热解毒之功,可抗炎解热,凉血解毒,清热散风;栀子可利湿清毒,降火去热,导热下行。几种成分联合,可有效发挥抗病毒、清热解毒、抗炎效果[7-8]。

本研究中,L组以利巴韦林作为治疗药物;R组以热毒宁作为治疗药物。结果显示,R组相比于L组感染控制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恢复正常体温、停止流涕、咽痛消失、停止咳嗽时间更短,说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治疗的临床有效性高,可有效改善患儿高体温、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4,12(30):140-141.

[2]李咏梅.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2.

[3]王运气.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9例[J].陕西中医,2011,32(10):1325-1326.

[4]方万芬,刘子龙,赵磊等.热毒宁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4(15):3572-3574.

[5]杜潇.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1(7):176-177.

[6] 苏小琴,邓芳菊,欧阳文姝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14(8):120-121.

[7]林鹏.血常规与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2(20):47-48.

[8]汪受传.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204-208.

论文作者:黄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治疗的临床有效性评估报道及分析论文_黄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