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热的观察与护理效果论文_李黎

小儿感冒发热的观察与护理效果论文_李黎

阜南县人民医院儿科 236300

【摘 要】目的:研究小儿感冒发热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接诊的小儿感冒发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抽选出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观察与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多种手段的护理和观察,快速的控制了小儿的感冒发热症状,有效率高达100%。结论:小儿的抵抗力较差,易患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如不能及时控制病情将导致症状迅速加重。应对其进行完善的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小儿感冒;发热;观察与护理

引言:

感冒发热是小儿最常患的病症,在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病,其中冬春季节更替之时的发病率最高,由于小儿的抵抗力较差,如不能及时控制发热等症状,将会导致症状加重,继而引发肺炎、扁桃体炎甚至脑炎。正常情况下,小儿的腋下温度应为36—37℃,当温度达到了37.5℃以上时即为发热。对于这样一种常见的感冒症状来说,如患者为小儿则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完善的观察与护理。笔者对本院中治疗的小儿感冒发热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观察与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曾治疗的50例感冒发热幼儿病例。其中有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年龄在3—9周岁之间。其中有28例患儿体温低于38.5℃,20例幼儿体温高于38.5℃,低于40℃,2例患儿高于40℃。患儿同时还伴有轻微的流涕、咳嗽等症状。

二、病情观察

(一)体温观察

当小儿体温达到并超过37.5℃以上且在一天之内体温的温度波动在1℃以上时就是发热的症状。腋温处于37.5—38℃之间为低热,38.1—39℃之间为中度热,39—40℃之间为高热。超出40℃为超高热。如发热时间超过了两周则为长期发热[1]。在小儿出现了发热症状后,应每4h测量一次体温。可测量腋温、口腔温度、肛门、颈部、额头部位的温度。对于不足5岁的小儿,测量出的肛温最为准确,5岁以上小儿的口腔温度最为准确。每次测量的时间不能低于3min,方能保证测量的准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取不同的体温测量方法。

(二)神志状态观察

由于小儿的体温中枢对于温度的控制调节能力不强,因此体温的高低并不能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低烧情况也需要立即引起重视,而轻微的感冒问题不大,但也可能导致40℃以上的超高烧。此时应观察幼儿的神志状态,是否精神状态不佳、哭闹、情绪焦躁,还是能够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仍然对玩具等事物感兴趣。对小儿神志的观察可以作为判定他们病情的重要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观察面色

小儿在发热时面色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小儿的面色潮红,则证明其已经经历了持续的高热;如面色发青则证明即将出现高热惊厥;如面色正逐渐由潮红转为正常,则表示高热正在消退,体温下降。还有一种情况是小儿的皮肤表面能够看到暗紫色或蓝色的斑点,这是皮肤出血的表现。小儿的唇色发青或发白都证明病情较为严重[2]。

(四)观察出汗和并发症情况

小儿在发热时会出现发汗的症状,此时要观察出汗量的多少,同时也要尽量控制,避免由于大量出汗而虚脱。此外,还应观察幼儿是否在发热的同时伴有流涕、头痛、咽痛、咳嗽等症状,以免将其他传染性疾病误认为感冒,错过最佳的疾病控制时间。

三、护理

(一)对症护理

针对不同发热情况以及带有不同并发症的患儿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护理。对于发有高温的患儿,不可为其脱衣降温,也不能用厚衣物裹住,影响散热。对于体温高于39℃的患儿应立即为其服用退烧药控制。对于一些出现了呕吐症状的患儿,则需要待症状转好后立即为其提供营养的摄入。

(二)服药护理和物理降温

对于体温低于38℃的低温发热情况,主要以物理降温手段为主,服药护理主要针对一些体温高于39℃的患儿。对于1岁左右的幼儿,应选用滴剂药物退烧。本次研究的病例,幼儿年龄在3—9岁之间。可以选用一些片剂药物口服,如儿童百服宁、美林、消炎痛等。服用退烧药半小时后再次测量体温,如高温没有消退,在4—6小时后再次服药。一般来说,应以布洛芬药物为主,因为布洛芬制剂对身体的毒副作用较小,对幼儿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较小[3]。

物理降温指的是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对于低温的患儿,可以通过冷敷、热浴、解衣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体温超过了38.5℃的,应通过头枕冰袋、将冰袋置于腋下等方法来降温,待体温降低至38℃之后停止使用冰袋,转为用温水擦拭体表。

(三)常规护理

患儿就诊后,保证适中的病房温度,保持病房内的通风,打开门窗,多让患儿饮水,不能第一时间使用退烧药。在饮食方面应注重摄入食品的清淡,忌食辛辣油腻食品。应以水果、蔬菜和粥食为主,补充营养物质和体内流失的水分。向患儿家长普及相关的医疗常识,使患儿远离病原,多参与健康的户外活动,多晒阳光,增强其抵抗力。饭后坚持让小儿养成漱口的习惯,保持口腔内的清洁。

(四)并发症护理

小儿在感冒发热之时常会出现高热惊厥,表现为体温高热、身体僵硬、手足抽动。在出现了这一症状时,应首先将患儿身体放平,成侧卧位,同时采取降温手段[4]。

四、讨论

经过本次对本院中小儿感冒发热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的患儿都经过治疗与护理得到了康复,治愈率高达100%。对于小儿感冒发热,只要尽早的采取治疗和护理手段就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在幼儿入院后,应首先观察其体温、面色、精神状态和并发症等,判断患儿的患病程度,随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手段。

尽管发热是感冒中最常见的症状,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如单纯的根据温度的高低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产生错误判断,不能及时发现一些由于传染性疾病所导致的发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在患儿入院后迅速判定其发热症状是否为感冒,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荣英.探究小儿感冒发热的观察与个性化护理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7,16(7):162.

[2]叶玲萍.小儿感冒颗粒治疗103例患儿的疗效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2):454.

[3]甘艳红.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12):150-151.

[4]张海燕.小儿感冒的预防护理与健康教育[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110-111.

论文作者:李黎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小儿感冒发热的观察与护理效果论文_李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