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雪辉
13028219790xxxx440 250000
摘要:在新的时代,为了满足对高层建筑质量的严格要求,必须对连接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素进行控制,才能使连接结构的施工技术不断更新,不断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抗震性能,做好各种技术参数测量、混凝土浇筑和转换层施工也是必要的,这是为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
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新颖结构形式的需求日益俱增,在高层建筑迅速发展的历程中,出现大量复杂体型的超高层建筑,高空连体结构为其中典型的一类。该类结构体系的特点是连体部位处于高空,跨度大,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同时塔楼之间由于连体而形成较强的空间耦联作用,其施工过程的分析模型、受力性能要比一般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得多。
1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表现形式及施工技术要求
1.1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常见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1塔楼设计。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塔楼是重要的连体结构之一,且与单体建筑物的结构存在一致性,大都表现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与框筒结构等。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塔楼建设的对称性,还要考虑到塔楼的个体性与单体性,其影响着建筑连体结构的安全性。
1.1.2连体设计。连体结构设计主要存在于塔楼之间,其与桥梁的结构模式相似。从静态的效果来看,连体结构主要是承载来自水平或竖直方向的荷载,若从动态化的角度去观察,连体结构主要负责塔楼两端的振动。
1.1.3强化塔楼与连体的相互连接,其在连接上应保持慎重,选择三种连接方式:两端都和塔楼建立刚性的连接;两端都和塔楼建立铰接;一侧与塔楼建立刚性连接,一侧建立滑移连接。
1.2施工技术要求。
1.2.1抗震要求。对于高层建筑物来说,高层连体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保证安全性与稳定性,其在连体结构操作主要是限于两栋以上的建筑,采用架空连接的方式而形成的,在连接跨度上的设计必须以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基本用途与设计方案为前提。在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刚柔并济,选择刚与柔两种连接方式相互结合的方式,强化主体与连接体的合理化连接。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其在连体结构上,竖向上的刚度设计极易发生改变,使得整个连接结构变得更为复杂。因此,为保证高层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应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效果,是保证建筑安全的重要条件。为达到抗震的效果,必须及时强化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及时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屈曲问题予以处理,做好节点刚度的控制是关键。
1.2.2整体结构的刚度要求。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塔楼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极易产生一系列的刚度变化,是塔楼连接过程中亟待完善的重要关注点。若连体结构的刚度相对较大,则该区域的刚度突变现象就相对明显,若连体结构刚度相对较小,应简化处理双塔连体结构,以保证连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特征分析
第一,型钢混凝土结构自身安全性较高,在连接过程中,要保证连体结构的刚度以及竖向挠曲变形几率随之下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二,型钢混凝土结构技术较为先进,相较于传统连体结构,型钢结构的自动化程度更好,且整体施工效率较高。第三,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较强,且刚度能得到有效保障,若是利用有限元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则能证明其侧向位移符合标准,结构竖向沉降变形差以及水平方位位移协调结构贴合需求。第四,型钢连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好,能缓解在地震过程中受到的侵害,且整体延性较强。第五,型钢连体结构的使用面积较大,不仅能有效降低梁高度,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方法
3.1施工测量技术
施工测量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工作人员要确定好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内控点及预留孔,内控点位置的确定对后续测量、放线和施工等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第二,将垂准仪架设到能全面观测内控点的位置,做好设备仪器的布置工作。第三,利用激光将内控点投射到事先标好十字的楼层玻璃上,并对附近的混凝土做好标记。第四,工作人员控制内控点进行标志线和放线作业。第五,根据内控点和放线口进行轴线、柱边线等参数测量后同样做好标记,用于之后楼层梁柱等的安装。第六,做好每层的放线工作后将模板拆除干净,方便后续放线工作的展开。第七,全部放线作业完成后,将放线口做好保护措施。第八,轴线控制网的设置需要按照先主控轴再轴网的顺序有序进行,并对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整体和电梯井等地方的轴线做好控制工作。第九,上述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做完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整体复核检测工作,并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偏离做好记录和改进。
3.2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时,需在高空将两座或多座塔楼连接在一起,而且悬空的高度和跨度较大。如按常规的施工技术进行连接,对模板的支撑体系会带来较大挑战,一般模板都无法承受这样大的荷载。因此,不应选择常规的连接法。同时,连体结构的转换层施工是连体结构施工的重中之重,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来加以保障。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利用钢梁来进行承重连接。在钢梁安装之前,需要在连体结构两端楼层内安装两台起重设备,以便能够将钢梁吊运至连体结构层。钢主梁在起吊前,需进行试吊,并在保证所有设备都能满足起吊要求后,方可进行正式起吊。起吊时两端设备同时启动,运行速度也必须相同,以保证钢主梁起吊过程中的平衡。如果在起吊过程中发现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在吊至规定位置后,进行定位、校正并焊接,以完成钢主梁的安装施工。
3.3连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
连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时,需在浇筑混凝土的地方进行标高设置,然后根据混凝土由高到低的浇筑顺序进行施工。应先浇筑墙柱等位置,然后再浇筑梁板。浇筑前需对所有浇筑点进行明确划分,并保证每个区域浇筑工作的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进行保湿覆盖养护工作。每个楼层的混凝土浇筑都应遵循以上的操作步骤,进而完成整个连体建筑的混凝土浇筑项目。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在某个点浇筑一定时间后,使其能形成一个扇形的坡面,然后再慢慢推进。这种循环浇筑的方法,能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此外,为避免施工缝的出现,还应保证后浇筑的混凝土能在先前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完成。通常在高层建筑连体结构中,混凝土浇筑方式大多采用泵送。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应保证输送混凝土管道的平直,且强度也应符合要求。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软管或弯管作为泵送混凝土管道,这有利于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和混凝土性能的稳定,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也方便对管道进行清洗和维护。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应避免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一定范围内垂直于模板进行水平移动布料。
结束语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复杂性以及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其在高空进行施工,很大程度上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不利于施工的正常进展。运用连体结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合理的应用施工技术,连体结构技术硬符合建筑的实际要求,做好施工测量准备工作,规范使用施工测量技术、转换层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施工的质量,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樊涛.高层连体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07):18~19.
[2]孔震.试论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323-323.
[3]王艳.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西建筑,2015,41(4):37-38.
论文作者:安雪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塔楼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刚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