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应用几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理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雪和碎冰为何呈白色
答: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在水中的折射非常有规则,所以人眼睛看水就觉得是透明的。
雪、碎冰能透过光线,也能反射光线。冰破碎后,形成了许多不规则的棱角,再加上层层堆叠,一遇光线,就会发生多次折射、反射,从各个不同方向折射出来,我们就觉得它呈现出一片白色。而构成雪花的是冰晶,冰晶有着复杂的结构,它有的像金刚石,能把光线作更充分的反射、全反射、折射,各种光又汇合在一起,结果就形成了白色。
2.云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
答:天上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云,有的洁白如雪,有的乌黑一块,有的灰蒙蒙一片,还有的发出红色和紫色的光彩,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各种云体的厚薄相差很大,厚的可达七八公里,薄的只有几十米。很厚的云层,太阳光线很难透射,这时看去就很黑;稍微薄一点的,看上去就显灰色;孤立的积状云,由于云体比较厚实,它向阳的一面,光线几乎全部反射出来,因此看起来是白色的。当日出和日落时,由于太阳光线是斜射的,穿过大气层时,使得光线的蓝、紫色部分大量散射,而红橙色部分,却散射得不多,因而照射到大气下层时,红橙色的光比较突出,形成了彩色的云。
3.沙漠中声音为什么有时听不到?
答:大家知道,当温度升高时,空气密度减小,气体会上升。在炎热的夏天,沙漠中的沙子吸收太阳的热量,温度很高,这时,人在远处大声呼喊,只看见嘴动,却听不见他在喊什么。这是由于声波发出后,很快就随介质(热空气)拐到高空中去的缘故,如果某个地区的温度变化很厉害,那么声音拐到空中以后还会往下拐,这样,还会造成声音在空气中多次拐弯的现象。
4.电灯泡为什么是犁形?
答:日常所用的电灯泡,外形多呈犁形,这是因为电灯泡内的金属钨丝,在点亮时,温度可高达2700℃以上,这么高的温度会使钨丝升华,升华的钨丝蒸气在碰到冷的灯泡壁时,又会凝华附着在灯泡壁上,使透明的玻璃泡变黑。
专家们发现,热的气体对流是自下而上运动的。灯泡内稀少的惰性气体对流时,钨丝升华的微小颗粒往往被卷到上方聚积起来,把灯泡做成犁形,可减轻聚积物对灯泡四周和底部的影响。
5.夏天,为什么常用潮湿的毛巾包裹牛奶壶?
答:夏天,天气炎热,牛奶壶中的牛奶非常容易变质,人们用潮湿的毛巾包裹牛奶壶,是因为毛巾中的水蒸发时,要从牛奶壶吸热,使壶里的牛奶保持较低的温度。
6.体温计为什么制成三棱体?
答: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的正面呈圆弧形,由于圆弧形的玻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具有放大作用,使我们很容易看到放大后的水银柱虚象。
7.俗话“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道理是什么?
答:用壶烧开水时,水要发出响声,有大小不同的两次:一次是快要沸腾时,水发出连续的响声,声调很高;另一次是沸腾时,水发出“咕噜、咕噜”可辨的断续响声,音调没有前者高。
为什么开水响声(音调)不高,而未开的水响声却高呢?
原来,水壶盛水前,壶壁上吸附着一层空气,添水后,这层空气就变成了无数微小的气泡,因吸附力大于气泡受到的浮力,故水并不能使它们脱离壶壁。当水温升高时,气泡周围的水在汽泡内蒸发,使气泡的体积增大,当温度达到七八十摄氏度时,变大的气泡受到的浮力超过了吸引力,它们就要离开壶壁纷纷上升,同时在壶壁上仍遗留下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体积而上升。上升的气泡遇到周围温度相对较低的水,气泡里的水蒸气液化,使气泡迅速变小或破裂。由于无数气泡在壶底急剧膨胀,又在上升中迅速变小,壶里的水处于激烈的振动状态,进而又引起了空气的振动,形成了水声。由于气泡体积大小交替变化非常快,使水的振动频率高,水声的音调也高。后来,由于壶里各处的水温相差越来越小,使气泡体积大小交替变化也越来越慢,引起的水声音调逐渐变低。沸腾时,气泡在水面上破裂,引起水面大幅度的翻腾,由此而引起的空气振动频率不如前者高,水声的音调也就低了。
这就是俗语常说的“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的道理。
8.“粥开了”为什么不热?
答:锅里放入凉粥加热,当你听到“扑嘟、扑嘟”的声音,打开锅盖一看,粥里不断冒出气泡来,但此时粥并不热。这是因为凉粥的流动性非常差,锅底的粥吸热后,温度很快升高却不能很好地向上流动,大量的热集中于锅底,常常把这里的粥烧焦,而其他地方的粥却无法流到锅底附近吸热,故依然是凉的。
热粥时为了不把锅底的粥烧焦,少在锅里加一些水使粥变稀,增强它的流动性,另外,还要勤搅拌,强制粥流动。
9.为什么说“敞开锅煮馅,盖着锅煮面”?
答“煮饺子时,有人说锅中水开后要继续盖锅盖,这样热量散失少,饺子容易热,又有人说敞开盖好。到底谁说的对呢?
煮饺子锅中水沸腾后,饺子皮已基本煮熟,但馅还没有煮熟。这时可以看到饺子已胀大,漂浮在水上,说明饺子内部有蒸气,正在加热着饺子馅。开着盖煮饺子,由于饺子外皮不断蒸发水分,皮不容易煮过头,饺子不易破。
标签:牛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