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劳务输出的发展前景及方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务输出论文,方略论文,发展前景论文,延边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劳务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国际移民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备受各国的关注。我国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劳务合作形式日趋完善,服务地区愈加多元化和行业类别高层次化。劳务输出在延边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实践证明,劳务输出作为振兴延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成为延边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接轨的必然趋势。延边劳务输出大有前途,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紧抓好。
一、延边州劳务输出的现状
延边州真正有组织进行劳务输出始于1984年。几年来,劳务输出发展迅速,人数日益增多,领域不断扩大,劳务工种逐渐增加。截至1994年末全州累计派出劳务人员15854 人次(不包括州外“窗口”单位在我州组织派出的各种零散出去的劳务人员),创收外汇4000多万元, 仅1994年外派人员达6300多人次,比1989年的270人增加了23.3倍。 主要派往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关岛、塞班岛、利比亚、约旦、新加坡、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劳动工种由原来单纯的捕鱼业发展到建筑、机械加工、铸造、印染、运输、服装、海员、厨师、种菜、森林采伐、农业种植管理人员等30多种。
1989年以前,因没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国际劳务合作的“窗口”公司,都要通过吉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或其他省外“窗口”公司向国外派遣劳务人员,限制了劳务输出的迅速发展。
1991年5 月经贸部批准延边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开展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业务;从1992年11月,扩大到原苏联、东欧及朝鲜等国家;自1993年5 月该公司开展世界各地的承包工程及劳务输出任务;1993年4月, 经贸部批准珲春国际技术合作公司开展对原苏联、东欧及朝鲜等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输出业务,最近该公司已申报经贸部技术合作公司开展对亚洲各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业务。
除以上三家公司外,州内有易货贸易经营权的外贸公司、工贸公司,如与各户发生易货有关的经营合作项目,可从事单项合同额在140 万美元以下的承包工程或派出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劳务合作业务。
为了发展海员业务输出事业,1991年成立了全省唯一的延边海员学校,该学校已培训了1500多名海员,累计外派海员2000多人。
1994年7月,经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了延边出国人员培训学院, 该院主要负责出国劳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以提高出国劳务人员的素质。 从1994年10月1日起,未经培训的劳务人员不得出国。
随着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业务的发展,目前全国的 400多家企业有权开展对外承包劳务和咨询业务。为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劳务输出做出了贡献。同时应提及的是,一些企业和个体经营企业非法招收出国劳务人员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二、延边州劳务输出的有利条件
1、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州城镇尚有待业人员3—4万人, 农村有相当的剩余劳动力。职工队伍中有4—5万名富余人员处于不充分就业状态。对于如此大数量的人力资源,一方面要靠国内发展经济,调整就业结构等多项措施提供就业机会,同时还必须到国外寻找就业机会,使其得以充分利用。另外,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与较高的素质构成也是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
2、改革开放政策为劳务输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 人们在观念上的变化有利于发展劳务输出。其次,开放政策为劳务输出提供了各种物质、设备条件,大批特区和开放口岸的设立,沿海、沿江、沿边各省市参加世界经济大循环,为劳务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渠道;再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建立,必然对劳务输出的长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在国际劳务市场上, 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劳务价格即工资是一个核心要素。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一个根本导因也就在于劳务价格的差异。总的来看,在国际劳务市场上我国劳务人员的工资较低,特别是在技术劳务价格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4、延边州已经造就了一批熟悉国际劳务合作的业务骨干, 开辟了多条合作渠道,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5、从外部条件看, 西方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不同层次的劳务人员,有利于我国劳务人员进入当地市场。
延边州在劳务输出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同韩国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占有地理、历史、血缘等优势。
三、存在的问题
在劳务输出的实践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劳务输出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 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间协议渠道尚不够畅通;二是境外就业的“窗口”过小;三是输出方式单调。劳务输出领域主要局限在建筑、运输、修路等重活行业,而且目前主要集中在创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2、尚未形成大规模、长期而稳定的国外劳务基地, 严重地影响了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和发展。
3、管理体制问题突出。 劳务输出的管理上缺乏宏观统筹和综合协调。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环境中丢掉一些合作的机遇。派出劳务人员的中间管理层次过多,审批程序、手续繁杂。仍有一些非法窗口单位和个人乱招劳务,扰乱市场。
4、劳务人员素质令人堪忧,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劳务市场的需要。
5、劳务成本上升,竞争力减弱。 其原因:一是对劳务人员的费用包揽过多;二是管理层次多,层层收费导致劳务成本上升。由于有关劳务人员的费用发放过多,成本上升快,使得竞争力下降。
6、一些国家劳务输出政策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劳务输出业务。 如俄罗斯于1994年对所需劳务的引进实行许可证制度,对入境人员实行签证制,给劳务输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四、发展劳务输出的方略
扩大延边州劳务输出就是参加世界劳务市场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战胜对手,这是一个主要课题。这里提出几点方略:
方略一:劳务输出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整体优化,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的管理体制。为使有关政策法规、管理办法服务体系等相互衔接与配套,需要建立“劳务输出管委会”,专门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职责。
方略二:扩大劳务输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些环节:(1)瞄准市场,重点经营。即根据各个公民本身的优势及特长在综合研究各国市场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经营的市场战略。利用我们自己的优势不断扩大势力,尽快打入东北亚经济圈,还要进一步开拓日本、新加坡、中东、独联体各国的劳务市场;(2)超前服务, 由单纯的被动投标向主动承揽发展。要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做好前期工作,在业主有初步打算之时即为其提供咨询服务,然后通过投标方式,把工程的设计、供货和建设一揽子拿到手,成为总包人。
方略三:优化结构是现阶段扩大延边劳务输出的根本途径。首先要转变观念,变小劳务输出为大劳务输出。其次,优化输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战略产业群。把劳务输出产业作为同商品输出产业同样重要的输出战略产业来发展;再次,鼓励州内其他贸易及工贸“窗口”公司以工贸交叉形式开展对周边国家的劳务输出业务。要鼓励州内“三资”企业(至1990年共有1592个)进行本行业具有劳务性质的出国研修。继续鼓励州内单位和个人,为劳务输出牵线搭桥。优化输出渠道,官方和民间渠道并举,发挥两个优势和两个积极性。
方略四: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调整政策,为扩大劳务输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从税收、信贷、外汇、企业经营自主权、劳务人员出国审批、海外融资权、海外分支机构设立权等方面对劳务出口企业放宽限制。国家要制定政策,把加快劳务输出和国际移民等方面的立法提到议事日程。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加强协调管理,保障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方略五:提高劳务人员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以国际劳务市场劳务需求为导向和基准,优选和培训人员。实行公开招募择优选派。要从基础工作抓起,做好各种海外劳务职业教育,为未来扩大劳务输出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