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南口前中学 113304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即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素质教育。
实施新课程初期,我们只在改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法上下功夫,开展引导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学习,搞得“轰轰烈烈”。可是,走访一些教师、学生、家长,每每谈起“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常常会听到“学生不配合,家长不重视”,“什么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还不是靠一张考卷定命运”“换汤不换药”“形式主义”“花架子”。
这些说法可能带有偏见,或者存有怨气,但是,它反映了实施新课程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用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去评价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有人自嘲道:“带着脚镣跳舞。”
为了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根据课改实验的需要,依据课标精神,对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评价,坚持终结性评价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师评、互评(生与生之间),自评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学生考核评价手册”(以后简称“评价手册”),在教学中应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检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顺利完成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各科教师的关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评价手册”简介及使用说明
1.本评价含两部分:(1)过程性评价(40分)。①探究能力方面(10分);②实验技能与观察分析(10分);③资料收集整理与制作(5分);④校外调查与实践(5分);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0分)。(每个方面分七个项目:即分值、评价形式、评价项目、细则、得分、评语及签名、评价日期);(2)终结性评价(书面测试)(60分)。
2.使用说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评价手册成绩,作为本校学生本学期的期末成绩;(2)评价要求公平、公正、公开,并可以对学生进行二次评价;(3)评价者对评价项目评价结束后要有评语和签名;(4)每学期初,对“评价手册”进行一次讨论修改,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客观条件等,规定本学期每方面所要考察的内容、具体项目、分值、评价形式、评价细则;(5)每学期每名学生需上交的存档材料:①最佳探究报告一份;②最佳技能训练材料一份;③生物简报一套;④小论文或小调查报告一份;(6)每学期末统计每名学生的评价总成绩,老师书写综合评语。
二、“评价手册”使用体会
1.规范了教学评价体系,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评价手册”是在研究《标准》的基础上,把平时评价分成:(1)调查;(2)实践能力;(3)探究能力;(4)表达力;(5)信息收集;(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方面,权衡各方面在教材、《课程标准》中的比重,确定各方面的分数比例,结合每学期教材的具体内容,给每一方面确定具体考核项目、测评时间范围、打分点的分数分配、评价操作方法等,因此,比较科学可靠。这样的“手册”在开学初发给学生每人一份,教师一份,学生能主动地,有计划地准备和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和考核,使考核工作能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规范了评价行为,方便了教与学。
2.重过程评价,强化了学生参与意识。“评价手册”将评价分成两大部分:(1)过程性评价;(2)终结性评价。二者分数比例为40:60,即平时成绩40分进入学期末个人成绩中,学生感到自己的每一点一滴的成绩都能被大家认可并赋予一定分数,无疑是及时的鼓励与反馈。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再提高。“评价手册”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给学生打分,还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语,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指出不足,帮助学生不断向《课程标准》要求靠近。例如,在调查校园内生物种类的活动中,甲乙两个学生得分都是9分,但甲存在的问题是调查不够细心,发现种类少于26种(“手册”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的要求),乙存在的问题是调查报告项目不全。给甲、乙以不同的评语指点,做到因材施教。
4.自评、互评、师评、组评相结合,完善了评价机制。“评价手册”中提供了自评、互评、师评、组评等几种评价形式,让师生选择使用,由于学生参与评价,自然也就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评自己、评他人的过程中又强化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教师的评价只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师一人评价的局面,更能客观地、全面地、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更好地体现民主管理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5.严肃的评价制度保证了评价的科学、公正、严肃。只有规范的评价体系,完善的评价机构还不够,为了使评价工作科学、公评、公正,还要制定评价制度:(1)没有评价细则不评价;(2)没有经过培训的组长不得随意评价;(3)学生互评要说出评价依据;(4)评价结果公开;(5)学生可以要求进行二次评价。是对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是对学生上进心的认可和鼓励。
这种评价行为体系、评价结构、评价制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评价机制,改变了多年来评价方面存在的“理论性强调多,方法性指导少;总体要求多,具体措施少;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等问题,较好地贯彻了素质教育思想下的《课程标准》要求,出现了教师乐于引导、学生愿意探究,大胆创新,积极向上的教学新局面。
论文作者:王秀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评价论文; 学生论文; 手册论文; 评语论文; 教师论文; 生物学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