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_人民民主专政论文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_人民民主专政论文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公报在谈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时指出:“这种历史性的成就,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是分不开的;也是同开拓进取的群众创造精神的振起和民族自立精神的发扬分不开的。归根到底,是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分不开的。”(199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本文仅就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质和本质的区别

要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必须把社会主义的质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开来。这对我们正确地理解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非常必要的。黑格尔认为质与本质是有着重要区别的。

首先,质和本质分属两个不同的范围。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把质放在“存在论”中,而把本质则放在“本质论”中,这是两个不同的范围。黑格尔明确指出:“质基本上仅仅是一个有限事物的范畴”(《小逻辑》202页,商务印书馆,1980)。质是存在范围内的,质和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而“本质是一个反思的存在,一个映现他物的存在,也可以说,一个映现在他物中的存在。所以,本质的范围又是发展了的矛盾的范围,这矛盾在存在范围内还是潜伏着的。”(同上书,246页)这里明确指出质是存在范围内的问题,本质则是矛盾、发展范围的问题。

其次,质和本质是两种不同的自身联系。质中的联系:“自为存在是完成了的质,既是完成了的质,故包含存在和定在于自身内”,“自为存在作为存在,只是一单纯的自身联系”,“自身联系就是直接性”,它是“排斥别物之物”(同上书,211页)。与此不同,本质中的联系:“本质之所以是本质的,只是因为它具有它自己的否定物在自身内,换言之,它在自身内具有与他物的联系,具有自身的中介作用”(同上书,246页)。“本质阶段中的自身联系就是同一性或自身反思的形式。同一性或自身反思在这里便相当于‘存在’阶段中的直接性的地位。直接性和同一性两者都同是抽象的自身联系。”(同上书,245页)这就是说,质的自身联系是单纯的自身联系,表现为直接性,而本质的自身联系则是与“自己的他物”(列宁:《哲学笔记》,288页,人民出版社,1974)的联系,表现为同一性。这是两种不同的联系,我认为黑格尔的这一思想是深刻的,我们应当把事物的质和事物的本质区别开来,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过去,我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 在实践中,对事物的质和本质的区别有所忽略。在一些词典和著作中在质和本质这两个概念的界定中是有区别的,在本质的概念中加上了“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或“发展趋势”的内容。但这种区别不是很明显的。有一些论著常常把“某物之所以为某物”作为事物本质的根据,混淆了质和本质的界限,把质当作了本质。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

我们应当把事物的质和本质更加明确的区别开来。什么是事物的质?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是使该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的性质。质是通过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自身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一事物保持着自身特定的质,该事物就存在着,失去自身特定的质,就会变成另一种事物。什么是事物的本质?本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中与自身发展有直接的决定作用的要素与自己的他物即新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是通过自身发展的本质特征表现出来的。本质是事物的发展过程,是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使该事物发展成新事物的过程。

二、重新认识的过程是由质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重新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由认识社会主义的质、把质当作本质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过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区别不是那么很清楚,有时把两者等同起来,把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离开它就不是社会主义的部分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基本上是把公有制、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以及人民民主专政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过去在讲到社会主义特征的时候,人们往往强调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29页,人民出版社,1982)其它一些论著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也基本上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质,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无论是公有制、按劳分配还是人民民主专政,都是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社会主义将失去其质,不再是社会主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质,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这些既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它们在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成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起不到直接的决定作用。国内外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只靠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是不能使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的。

邓小平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他指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紧紧地把握住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63页)“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邓小平文选》,第2卷,311页)邓小平同志这里所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主要是指还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没有从本质上去把握社会主义。他也在思索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1980年5月5日邓小平同志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同上书,313页)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同志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同上书,第3卷,172页)1990 年12月14日邓小平同志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同上书,364页)到1992年南巡重要谈话时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上书,373)

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它们是社会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中在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直接的决定的作用的部分,是能使社会主义的质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的质的部分,是在社会主义中与共产主义有直接联系的部分。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时总是把它们同共产主义社会联系在一起的。他说:“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因为物质极大丰富,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原则。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当然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同上书,171页)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了这一点,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由于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榜首。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上了一个大台阶。从这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只认识社会主义的质,把质当作本质,到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过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页)从质的方面认识社会主义只是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只是“解释世界”;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则是告诉我们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由社会主义发展成共产主义,这是“改变世界”。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从本质上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才能更快更好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是从本质上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还是只从质的方面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的重要区别。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三、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在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论提出来以后,有人既承认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正确的,但同时又以种种“依据”把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也列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实质上仍然是把社会主义的质当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都是不正确的。

一种观点认为:“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把握它的本质。这样,事物本质有何种规定性,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视角。最常见的视角是对比两类事物,从寻找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中揭示事物的本质。”“我们可以把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都列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们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区别开来。”(王锐生:《探究事物本质的两种不同视角》,载《哲学动态》,〈7〉)

首先,事物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会以人的“视角”为转移的。认为“事物的本质有何种规定性,取决于人们采取什么样的视角”,人们有多少视角,事物就会有多少本质。这就把事物的本质看成是随着人们的视角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本质是全面的,人们要正确认识它必须是全方位地观察认识事物,从整体上去认识事物,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只从某一个“视角”去看本质只能是坐井观天,其结论必然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本质和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列宁:《哲学笔记》,159页,人民出版社,1974),本质是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它绝不是只从某一个视角就能看得到的,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靠实事求是求出来的,绝不是靠所谓转换视角得出来的。

其次,所谓“不深刻”的本质是不准确的。列宁在《辩证法十六条要素》中所说:“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深化的无限过程。”(同上书,239页)这里说的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是说客观事物的本质本身有深刻不深刻或一级二级之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特别是对复杂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不清楚、不正确、不完全清楚、不完全正确,到清楚、正确的过程。所谓“不深刻”的本质并不是本质。认为公有制、按劳分配、无产阶级专政是由“第一种视角”得出的“不深刻”的社会主义本质,实际上只是社会主义的质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把社会主义的质,当作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因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和无产阶级专政都是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了一个,社会主义就不再是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的质,而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再次,这里还有一个如何理解黑格尔提出的“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的问题。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某物的存在,必有其充分的根据,就是说,某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说某物是自身同一或异于对方,也不仅在于说某物是肯定的或否定的,而在于表明一物的存在即在他物之内,这个他物即是与它自身同一的,即是它的本质。这个本质也同样不是抽象的自身反映,而是反映他物。根据就是内在存在着的本质,而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黑格尔:《小逻辑》,259页,商务印书馆,1980)黑格尔在这里明确指出,根据不在于对某物的肯定或否定,而在于自身的对立统一,向自己的他物的发展,不在于存在而在于发展。而王锐生同志在文中所说的“根据”是,“社会主义之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只有前者才能解放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而不能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也因为,在资本主义一旦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枷锁之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继续发展生产力。”(王锐生:《探究事物本质的两种不同视角》,载《哲学动态》,1994〈7〉)不论结论如何,这无疑是以社会主义的肯定方面为“根据”,是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中寻找“根据”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事物的真正本质所不在于的方面。因此,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种理解也是不正确的。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正是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是从社会主义向自己的他物一一共产主义发展的方面去规定社会主义本质的。比如,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当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370页)解放生产力讲的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而不是指社会主义“能解放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而不能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讲的是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而不是“在资本主义一旦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枷锁之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继续发展生产力”,是从社会主义的存在,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相区别中,把社会主义的质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还是从社会主义的发展,从社会主义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发展中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区别之一。只有从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发展成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去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才能对“根据”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才是合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的、科学的概括,这里只是强调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也是而且是更重要的社会主义本。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为什么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没有讲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没有讲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在别的文章里已反复讲过,不仅如此,还因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已经建立,政权已经是人民民主专政了,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没有实现共同富裕,这还不能叫完善的合格的社会主义。”(邢贲思:《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一一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载《人民日报》1996—06—06)我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

首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的科学的概括,而绝不是只强调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全面概括,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部分,正如我们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不能说客观实在只是物质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倒过来说成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其次,说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没有提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在别的文章里已反复讲过”,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从1982年到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重要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概括,这10年间,邓小平同志在别的文章里已反复讲过的、一再强调的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而是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只要翻开《邓小平文选》第3卷,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点。

再次,说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没有讲公有制、按劳分配是因为“已经建立”;没有讲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政权已经是人民民主专政了”,而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解决”,讲共同富裕是因为还“没有实现”。这是牵强附会。讲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应当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就讲什么,绝不会因为有的部分“已经建立”而不讲;也绝不会因为有的部分“没有解决”、“没有实现”而只讲这一部分。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是不会以“没有解决”、“已经建立”为依据的。

标签:;  ;  ;  ;  ;  ;  ;  ;  ;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_人民民主专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