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娣[1]2004年在《沧源县翁丁佤族文化生态村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佤族是云南省的世居民族之一。佤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的人文资源。然而,目前对佤文化的研究仅局限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以及人口学等方面,从旅游角度对佤文化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显得比较苍白,佤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还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研究价值。据此,本文以沧源县翁丁村这一典型的传统佤族原始村落为对象,从文化生态旅游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出一条既有利于佤文化有效保护与传承,又实现佤族文化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本文除前言外,全文共六章,分为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一部分内容从文章的研究动因、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五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的立题情况与基本结构,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及框架做了一个简单明了的概括。 第二部分(第二章和第叁章):这部分内容详细地介绍了村寨旅游的开发及其研究情况。第二章分析了前人对村寨旅游开发的研究进展,总结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村寨旅游的发展趋势。第叁章在前一章的基础上:一方面,总结了现有村寨旅游开发类型的开发思想、开发方式及其利弊,并指出民族文化生态村是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文章还总结了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叁种价值观及其表现形式、开发状况和利弊,并指出文化生态村是实现佤文化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第叁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此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作者力求有所突破的章节。第四章通过分析佤文化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开发状况及开发潜力,指出文化生态旅游是翁丁村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第五章在详细分析翁丁村的区域背景、文化旅游资源及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在前一部分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完成了佤文化旅游产品与旅游商品开发、线路设计以及相关支撑系统的开发,是对前面理论部分的一个实证性的应用研究。 第四部分(第六章):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的成果及其以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对村寨旅游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价值观层面对现有的村寨旅游开发类型就开发方式、开发思想及经营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通过对它们的利弊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与不足,为翁丁村的佤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第二,通过对翁丁村内外部的资源、环境、经济等条件的调查分析,结合村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户”和“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保护遗产、弘扬文化”的文化生态村开发经营的模式与思想。
杨家娣[2]2008年在《文化生态旅游村:佤族文化保护性开发的新模式——以沧源县翁丁村为例》文中提出佤族是云南省的世居民族之一。佤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人文资源。目前对佤文化的研究仅限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及人口学等方面,从旅游角度对佤文化进行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比较苍白,佤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沧源县翁丁佤族文化生态村旅游开发研究[D]. 杨家娣. 云南师范大学. 2004
[2]. 文化生态旅游村:佤族文化保护性开发的新模式——以沧源县翁丁村为例[J]. 杨家娣. 思想战线.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