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民营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对策论文,环境论文,经济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入世后将面临一个怎样的新环境,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究竟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哪些影响,是一个值得各方面关注的问题。
加入WTO将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带来新机遇
首先,中国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保障中国企业的出口不受各 种政治、历史、非经济因素的影响,避免各种歧视性的数量限制,排除或减少反倾销,反补 贴等干扰,达到改善出口环境,以增大出口的目的。
其次,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和技术创新环境,有利于吸引国际投资,为国内企业与 跨国公司进行高层次合作、提升科研开发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条件。
再次,世界经济分工细化为我国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和拓展的空间。
最后,加入WTO将会促进引进外资程序和方法的改革和完善。目前中国引进外资法规不够完 善,特别是对外国投资者,在税收等主要项目上给予“超国民待遇”,使国内企业尤其是民 营企业遭受不平等竞争。加入WTO后,我国在税收、土地使用、企业开办、进出口贸易等方 面存在的一切不利于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和歧视性规定,特别是在融资方面的 限 制,都会取消,民营企业经营范围和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加入WTO也使中国民营企业直接面对严峻的挑战
这种挑战首先来自实力强劲的跨国公司和其他国外竞争对手,跨国公司挟技术、资金、人 才等诸多方面的强大优势,在中国抢占市场,收购国内品牌,气势咄咄逼人。
这种挑战也同时来自我们自身,我国民营企业大都处在草创阶段,具有先天的不足:一、 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不适应新经济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多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二、很多企业按国际惯例经营的能力较差,无法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和市场,更不能 占 据国际竞争的前沿位置;三、企业相对弱小,实力不足,装备、技术、管理等科学化组织程 度不高,部分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竞争力明显低于国外同行;四、资金人才紧缺,引进、吸 收、消化、创新能力还不强。所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 内所需面对的现实和挑战。
如何应对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对WTO,在经营理念上必须实现从羊到狼的转变
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如何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如何应对WTO时说,不 论是否自觉,是否愿意,中国的企业已无退路。因为既然要与狼共舞,你就必须成为狼,否 则,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结果只有被吃掉,如果把自己变成狼,还可以拼搏一番。变成 狼意味着,入世之后的企业竞争是你死我活、优胜劣汰的竞争,而不是羊群之间和平竞赛式 的竞争。中国民营企业开展国际经营、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已成为其责无旁贷、无可回避的 必然选择。中国面对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面对挑战,才有机遇。
外国公司在技术、资金、人才等诸多方面确实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 下,这种优势并不是全方位的,而是优势中包含有劣势,在我们总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也 存在着相对优势的领域,例如一般说来,技术密集型产品并不是我们对于发达国家的优势, 但是有的民营企业大规模生产,既是劳动密集型又是技术密集型的“复合产品”——这些产 品发达国家不愿做,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做不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民营企 业不仅不能因外国公司的优势而“气短”,即使在对手总体占优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努力发 现对手的不足,在正视自身差距与不足的同时也应看到自身具有比较优势,并能够利用,以 此扩充自己。把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胜势。
(二)培育民营企业国家队,实现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家在中国设立了企业。跨国公司带来 了资金、现代管理经验、管理观念和技术,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样一批超 重量级选手的出场,全面占据了一些行业的竞争舞台,丰富了市场竞争的实践,也极大地改 变了市场格局。到1997年,国内轿车制造业的100%、软饮料制造业的99%、胶片制造业的99% 都有跨国公司的投资。在市场格局变化的背后是竞争形态和竞争实质的改变。位居全球500 强第2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年销售额为1765.58亿美元,为同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0 61户企业的销售总收入(3134.93亿人民币,折合377.7亿美元)的4.67倍,相当于企业平均水 平的1.4万倍。在企业规模相差万倍以上的竞争,成本价格法则、优胜劣汰法则都会失灵, 规模和实力成为决定竞争结果的主导力量。面对这一格局,以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要参与 竞争,并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加速发展民营大型企业集团,尽快做强做大一批民营 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民营企业的国家队,全面走向国际大市场。
(三)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发展空间由内向外的推进
加入WTO后,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既降低了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也降低了中国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将进一步融合贯通。中国企业既要在国内市 场迎接竞争者的挑战,也要利用国际市场对我开放的机会,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国 外市场的需求、法制环境、贸易制度以及风俗习惯方面等都与国内市场有很大差异,二者经 营环境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应该及早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
在推进国际市场开发,实现跨国经营方面,很多民营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微波炉 市场的龙头老大格兰仕正在通过OEM方式扩展国际市场;而湖南三一集团另辟蹊径,根据本 行业自身的特点,找准突破点,在全球成立了59个分支机构;一方面用产品在海外的租赁业 务来促进品牌的国际化,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寻找海外建厂的机会。看来,海外市场将成为很 多民营企业未来角逐的主战场。
(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 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 竞争优势的基础,民营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并保持自己 的核心竞争力。
正大集团发展挫折从反面说明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正大集团是靠发展家畜、饲料、家 禽种及肉鸡养殖起家并享誉海内外的,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执着地走专业化的发展道 路 。然而,作为最早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1979年正大率先闯入中国国门后,见到大陆处处都 有投资的机会,到处都有钱可赚,便处处撒网,处处布点。在中国除了宁夏、西藏、青海以 外的各省、区、市投资兴建了近180家企业,投资领域涉及农牧业、啤酒酿造、石油化工 、水产养殖、通讯制造、摩托车、房地产、医疗、金融等十几个行业。由于战线拉得太长, 且行业相关度不密切,导致企业发展多头并行,难以形成拳头产品和竞争优势,在华投资遭 遇重挫,业务锐减,帐面亏空。在剖析正大成败得失时,列举了诸多因素,而其中关键则在 于正大集团至今没能像其他跨国公司那样在自己的核心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核心竞争 力被稀释”。
一项竞争力要成为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即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 的好处或效用。其次,应该具备独特性,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最后,应该具备一定的 延展性,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与之相反,湖南长沙的“远大中 央空调”、“三一重工”等民营企业,由于始终着眼于打造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核心产品 和核心技术,从小到大,不断成长,已经在本行业形成了优势竞争力,成为民营企业参与国 际竞争的佼佼者。
(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在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在推进,企业规范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采用有限责任 公司制度的私营企业已达88万多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58%以上,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已 经实行了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其中有些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然而从企业改革的全局来看,从 应对入世对民营经济的挑战来看,民营企业,特别是那些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建设现代企 业制度的必要性日渐突出。在民营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 何看待和把握家族式企业。中国的民营经济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出家族控制的特色, “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最普遍的老板身份,大部分企业是投资者与经营者一体化,某地区曾 抽查50家私营企业,企业厂长(经理)、营销副厂长(经理)、主管会计等主要管理人员是家庭 夫妻关系的占调查总数的62%;是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直系血缘关系的企业占调查总 数的16%;是叔侄、表亲、姨亲、子舅等家庭非直系血缘关系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10%;而没 有亲属关系的只有6家,占调查总数的12%。这种格局的出现并非偶然:
第一,中国民营经济起步较晚,个人和企业的商业信用不足,融资关系的建立往往需要靠 家族、血缘关系的支持,融资对象主要在家族和亲朋的范围,出资人大都来自家族内部,这 就为家族控制提供了产权基础;
第二,民营经济在草创阶段,经营上往往不规范,财务制度和财务管理也不健全,家族这 个利益共同体比较容易支撑小企业度过起步阶段的难关;
第三,民营企业的所有者面对“经营者持大股”,“资本创造利息,企业家(经营者)创造 利润”的社会舆论,请人打理企业不能不多一分疑虑、多一分谨慎。在这种舆论下,职业经 理人也难以形成健康的职业道德规范。
从外部来看,对家族式企业的看法持肯定态度的有之,持批评否定态度的有之。从所有者 自身来看,长沙三一集团创始人之一的梁稳根主动“稀释”了自己的股权,成功实现了由“ 同仁企业”向“公众公司”的改制,深圳太太集团创始人朱保国则认为,民营企业一股独大 有利于增强所有者的责任心。总的来看,这些家族式企业利弊兼有,其有利的一面是有利于 动员和利用既有的人力资源,降低机会成本,便于理顺利益关系,降低内部沟通成本,降低 监督—代理费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其不利的一面是在人才资源利用方面 具有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不利 于决策信息的正常传递,不利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难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技 术创新的需要。因此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何突破人才资源和知识结构方面的家族 局限,自觉地引进人才,吸纳和利用社会管理资源,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其实 这个问题就是一类具体的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问题。处理这一问题应当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应当遵循所有者决策原则,应当尊重所有者选择企 业体制的权利,应当相信所有者具有优化制度的动力,避免拔苗助长的现象。
第二,加快职业经理人的制度建设和职业规范建设。目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发育滞后, 法规很不健全,聘用契约不完善,对于处理聘用合同问题、侵犯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纠纷、 侵吞公司财产等纠纷缺乏相应的法规依据,老板和经理之间利益关系界定不清,基于规则的 信任关系的难以建立;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尚未完全形成。当前需要从职业经 理人制度建设和职业规范建设入手,为走出家族局限的民营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企业制度要适应实施人才战略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决定企业 成败的主要因素。随着更多的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利用种种优厚待遇和科学高效的人才 管理方式,与中国企业争夺人才,尤其企业专门人才,必将对国内企业构成挑战和压力。面 对这种形势,民营企业有必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突出位置,强化内部管理,理顺用人 机制,加快改革分配制度,研究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用人之道,构筑具有吸引力和凝聚 力的企业制度。
(六)吃透WTO规则,参与用好用足WTO规则的竞争
应对WTO挑战的另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如何努力运用WTO规则规范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一些企业有这种误解,认为加入WTO等同于国际贸易的完全自由化,等同于完全放弃对国内 产业的保护,因此,不懂得如何利用WTO的有关规则发展自己、规避风险。
WTO并不要求其成员国完全实行自由贸易,取消任何形式的保护。而是依据国内工业的竞争 力和发展,主张使用合理的关税保护工业。在加入WTO后逐步开放国内货物市场时,仍可实 行合理保护。
WTO的本质是通过一组规则来调整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维护国际经济贸易秩序。WTO的规则 有一定的灵活性,它是由一系列的“规定”和“但是”组成的,既有原则,又有例外。例如 在发生国际收支困难,遇到不公平贸易等情况,使得国内企业受到实质性损害或威胁时,我 们可以按照WTO的例外规定和有关保障措施,向WTO货物贸易理事会申请实施“某些产品进口 的紧急保障措施”,采取终止关税减让义务、修改关税水平或实行暂时的进口数量限制,以 减轻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出现,降低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WTO给出了一套国家之间的竞争博弈规则,我们即将按照这套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在这种情 况下可以说,入世的机遇与我们对WTO体制规则规范了解和研究程度是成正比的;入世的困 难和挑战与我们对WTO体制规则规范的了解和研究程度成反比;加强对WTO规则规范的研究、 尽快掌握WTO规则,学会利用这些规则规避风险,发展壮大自己,这是我们最根本的着眼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