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影响;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多个内容,主要包括人才招聘、员工薪资管理和员工培训等,这些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由于涉及的管理内容较多,在日常管理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面临繁重的工作量,所以为了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维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一、人力资源与信息化综述
人力资源这个专业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而人事管理应该算得上是它的前身,人事管理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不过人力资源管理又不同于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指得是一个单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相关政策以及对所相应活动的管理。具体来说,人力资源所做的工作内容有很多,比如说,员工的招聘与考核、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员工之间关系的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内容从而达到对于企业人员的安排与管理的目标。人力资源之所以能够这样迅速得到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很多企业与学者看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所具有的价值以及它的重要性,他们认识到人才才是一个企业立根的基本。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枝节繁多,内容宽泛,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在后期的工作中不断优化,不断提高管理管理水平。大概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在各行各业得到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提高的技术管理水平,为企业整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利用等就是信息技术本身存在的特质,而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于这些应有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这就是信息技术能够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最大原因所在。
二、信息化支撑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效果
1、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之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繁重、枯燥,而且效率也非常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类目涉及到员工的方方面面,比如,员工个人信息的管理、员工的考勤休假的记录、员工薪酬的结算和处理等等,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之前,所有这些事情都是纯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不说,而且也容易出现错误。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出错的情况也解决了,把管理人员解脱出来了,也方面了员工。比如,在员工的个人信息上,如果有变更,员工个人可以去更改,没有必要借助第三人,降低了出错率;员工的考勤都是打卡,计算机记录的很准确,员工休假的原因,休假时间都清晰无误。
2、规范了业务流程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了出来,这样就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得到了完善。过去员工的招聘、绩效的考核、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员工的流失和退休再加上日常的管理事务,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力不从心之感,琐碎的事情比较多,不系统,常常是很多事情挤到一堆,在那种情况下业务流程是什么样的可想而知。信息技术的应用,一下把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各个项目都涵盖了进来,而且每个业务包含哪些东西都分的清清楚楚。比如,员工薪酬的结算、现有员工的数量,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只要找到相应的模板,就一清二楚,很多工作满意必要到现场去,直接在电脑上就可完成,甚至领导对于一些行政审批就可在计算机上完成。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的规范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有效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
在过去企业员工的招聘、培训等方面都要到现场去,这就产生了很多的差旅费用,员工到现场去听课,既繁琐又浪费时间、金钱,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后,很多企业直接在网上招聘,对员工的培训也实行网络的方式,既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财务的支出。其它的诸如此类的举不胜举。
4、有助于企业留住人才
企业是一个平台,员工有多大能力,就可以发挥多大能力,能者上,庸者下,是最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但是前提是公平。任何一个企业的员工都是流动的,但是引起流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环境、发展前景、企业的体制、薪酬制度、竞争机制等等,很多人认为薪酬是留住人才的关键,那是误解,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不要指望用金钱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也明白这一点。员工最看重的是企业的竞争机制和发展前景,说白点就是说,企业能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凭实力吃饭的舞台,只有大家都站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才可能尽可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忠诚度。过去人力资源的管理都是不透明的,很多事情的处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难免引起部分人的误会。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一切都是透明的,员工的薪酬是多少,请假的天数,考勤的次数都是可查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的满意度就会提升,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在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留住人才。
三、对应用信息技术转变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思考
1、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人力供求的信息资料库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规划相关的产品信息和消费需求,并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从而准确地对市场环境进行预测,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与生产制定清晰而明确的发展道路。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人力资料的定量和定性等多种分析方式,最后通过科学的计量模型,预测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相关信息快速而全面的收集,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类和管理,结合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特征,建立相应阶段的人才供给信息资料库和产品需求信息库等,这些资料库包括产品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目前的市场占有率等,可以为企业进一步的销售指明方向。
2、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工作岗位的科学分析和合理配置,从而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岗位进行测评,可以确保人员各司其事、各尽其责,从而实现人员的最优化配置,这是企业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工作分析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充分了解岗位需求和员工的工作意愿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人事的全方位把握,从而进行合理的岗位和人员匹配,确保人岗一致。此外,通过信息技术对岗位进行测评,制定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职责要求,可以使得员工更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起到良好地指导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进行岗位和工作分析时应用信息技术,使得岗位说明实现规范化和程序化,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不仅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效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加大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茜.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与作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8,37(10):134-136.
[2]伊朋.谈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与作用[J].经贸实践,2018(18):233.
[3]牙向阳.谈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与作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7):239-240.
论文作者:崔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员工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