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浅谈论文_朱江

历史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浅谈论文_朱江

湖北省咸丰县忠堡镇民族中学 4456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验证。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侧重于传授知识点,压抑了学习的兴趣,打击了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整改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运用基本观点去阅读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以趣激学、以疑引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由于初中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因而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知历史人物的“何为”确属不易,出现困惑在所难免。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师如何让不谙世事的初中生去理解、认同某些历史现象的正能量?历史是发生在过去某一时段的客观事实,其所反映的是人类以往的社会生活,不可复生和再现,面对没有情感的文字描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何而言不得而知。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索,允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也可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巧设情境,“再现”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解决“要学”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发挥主导,确立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历史课程严谨枯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生在教师的“填鸭式”教育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主动性受到限制,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课堂教学效果也见效甚微。但是,在课堂中采用故事教学,假若始终片面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无法有效发挥,毕竟教师才是主要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以学生为主体理解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扮演冷眼旁观的看客,这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因此,如何发挥主导,确立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学生遇见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鼓励与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在讲述时要充分调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教师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进而达到“润物无声”的人文教育目的;而且教师还应该将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学会控制教学节奏和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历史故事有效穿插到历史教学中,进而引发学生的灵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大胆提问、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

三、通过设计问题、分组合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的活动可能是幼稚的、漫无目的,但要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师的精心引导,精准的问题激发和调动就显得更重要了。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去探讨历史现象、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从而探究出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然,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思考,所以教师要创设环境,精心设计预习案,先学后做。首先让他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了解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设计问题,带到课上,师生共同解决。

四、巧妙布置作业、激发学生作业兴趣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武器,如不精心设计,一味布置机械抄写,学生会望而生厌,布置越多越反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遵循求新、求活、求近的原则来设计。例如为了让学生在做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想,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改变作业的质量,学生肯定不会对作业产生厌恶感,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

总之,教师要走出传统的“讲授”历史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和目标,从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求来组织教学,不断营造宽松、积极、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论文作者:朱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0

标签:;  ;  ;  ;  ;  ;  ;  ;  

历史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浅谈论文_朱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