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技师学院 山东 青岛 266229
摘 要:现在,诸多职业院校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学院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了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 心理问题 实施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现在经常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发生的一系列恶性事件,让人们不得不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加以重视,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关注问题。
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多为初中毕业学业不理想的,从九年义务教育转为为迈入社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这是其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在这里他们将面临着如何接轨社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适应激烈的职业竞争、如何释放日渐增大的职业压力等一系列义务教育所没有面临的问题。这就急迫要求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团队协作、求职择业、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如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正常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必要的心理适应能力,以促进学生正常的人格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培养他们一定的职业兴趣、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心理品质,努力提高挫折应对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如何解决其青春期成长问题,都成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一、存在的心理问题
1.对环境的变化适应困难。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生源多数是周边地区,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家住校,第一次离开长期依赖并且时刻约束自己的父母的不同情感、由在家里的独立空间到与同学一起的集体生活等的种种变化,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结交一些“兴趣一致”的学生逃学、扰乱纪律;一部分学生为了“适应”环境,采取了“入乡随俗”的态度;另一部分则出于无奈,求得表面上对环境的适应。这些都是在面对新环境时,丧失自我积极性,拒绝自我心理素质提高和发展的表现。
2.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厌学严重。学生大多数是由于中考或者高考失利而不得已选择职业院校学习的,他们多数是原来就让老师头痛的“问题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学习缺乏兴趣,部分学生多数是父母根据哪个专业热门、哪个专业好就业选择的,而不是自己根据兴趣选择的,导致好多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从内心抵触专业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对与人的交际欠缺厉害。职业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体现在与同学、与老师及与父母的交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现在多数同学是家里的独生子,特别是男同学往往是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的,个个都是小皇帝,在与同学交往中往往不考虑别人感受,自私自利,导致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此外,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不同,学生对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从而形成对立情绪而“叛逆”。另外,在与父母的特殊人际关系中,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直接决定亲子交往的质量。青春期叛逆的心理让他们厌烦父母的“唠叨”,行为上反对父母的干涉和控制,有的甚至盲目抵触,只要父母要求的就不按要求做。
上述的几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自我认识不全面,自我评价不合理,自我体验不积极等自我认知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类学生往往在中学阶段都是学习较差经常受老师批评,逆反心理严重、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想学习,又听不懂老师讲课,这种冲突便引发了心里的抑郁、焦虑、恐惧、空虚、苦闷等诸多心理问题。笔者发现班级里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的学生多存在冷漠、孤僻、懦弱、早熟和仇视的心理;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的学生容易胆小、敏感和忧郁;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容易自卑、信心不足;溺爱和保护过度的学生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新环境适应能力不足。
二、我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使教育成为个人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优雅的品质,训练科学思维能力,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动作协调能力、合作能力、意志力的训练等。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责任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班主任用爱心去激励、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示范、用人格去陶冶,通过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熏陶,让学生具备合理的认知、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适度的情感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熏陶给予学生的是潜移默化的情景感染,是一种细雨润物的情操的陶冶。如校园中的名人雕像,楼道里的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教室里的班级板报等。
4.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针对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例如青春期性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职业选择教育等,聘请有关的心理学专家做专门的报告,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某些心理问题的认识。
总之,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职业学校教师的一项经常化、制度化、持之以恒的工作。
论文作者:于蕾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问题论文; 父母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职业院校论文; 潜移默化论文; 兴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