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探析论文_陈健,邹盼,于海洋,肖凯文,徐锐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探析论文_陈健,邹盼,于海洋,肖凯文,徐锐

(国网浙江德清县供电有限公司 浙江德清 313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的趋势明显,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在随着慢慢的发展,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电力系统的运用增多,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对于电力设备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也逐渐被重视。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导致了发展的延缓性和不可延续性。本文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问题相关的电力设备的维护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突出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和措施,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

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是整个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为保证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必须要对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以及相关的电力设备的维护进行加强控制。定期的进行检修,根据各部门的需要进行相关的操作,对电力系统的维护、升级以及相关缺陷问题的处理也要定期有效完成。加强对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以及相关的电力设备的维护的重视,对目前存在的安全性的问题和缺陷要及时的处理和解决,寻找更加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

一、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缺陷

1.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

我国目前存在着的关于电力系统变电工作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和使用的制度基本上比较完善,但仍然无法避免的有着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这就可能会导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得到完善的保证和管理,操作失误就会导致无法预计的安全事故的产生。因此要对变电工作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加强,保证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行为,避免出现因管理制度的漏洞问题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定期对安全制度进行及时的修订和改正。早期制定的很多安全制度会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变化而变得不适应,要由新的安全制度来进行管理和规范。

2.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

保证设备的安全问题是保证电力系统变电工作的关键。随着设备的使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各种问题而产生安全隐患,同时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导致设备的落后性,电力系统的改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再适应老旧设备的运行需求。由于更换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对于一些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因此很多企业为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选择继续使用老旧设备,甚至继续使用已经达到淘汰和报废标准的电力设备。这就会产生极大的设备安全隐患,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和隐患。

3.不同部门对制度的理解偏差性

由于制度的制定是由上级部分决定并发布实施,规章制度到下级各单位,由各单位遵行并按此实施。由于下级单位的不同,每个单位对于规章制度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级单位所要求的执行标准和个下级单位所理解和执行的标准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包括各下级单位之间也会对执行标准有着不同理解。这对安全问题是极大的威胁。整个电力系统必须按照一套规章制度和执行标准进行执行和反馈,才能保证一定的安全系数。因此上级单位在制定执行标准和要求时,必须要站在下级单位实际操作和执行的角度,在确定标准之后,要将各单位负责人统一进行讲解,规定确定的标准和要求,并由下级单位负责人统一下发标准,保证执行的标准的统一性[1]。

二、对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1.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根据电力系统的变化和改进,及时的对制度进行相关的调整和规划,避免因为制度的不适合性而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问题。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情况,及时的对总的制度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改善,由上级同意和批准后实行新的规章制度,避免由于自身的差异性与制度实施的不适应性。制度的制定设计的范围应该广泛,考虑具体的因素,包括目标、内容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对象范围制定相关的制度,避免由于范围过小而导致的制度管理漏洞和缺陷。保证改进和完善后的制度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电力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过程必须由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因此单位应该对相关的设备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定期的教育。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也避免因操作失误而给机器设备带来的损害,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工作人员有着充分的知识专业技能和素养,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及时的处理突发状况。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监督,保证工作人员在操作机器设备以及处理问题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

3.检测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于电力设备的安全问题也有相关的检测技术。例如比较常见的令计算机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当出现问题时,利用检测技术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处理问题,防止产生更大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检测利用的技术和机器等要比人更加敏锐也更加方便,同时也可以避免工作人员检测问题源头时而发生任何安全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碰到危险设备的概率[2]。检测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三、设备维护的措施

1.记录和保存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

设备的维护和使用应该每次都要加以记录并妥善保管。对设备的维修应该记录每次维修的时间、原因以及方法,方便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加以妥善的解决和保管设备,避免出现相同问题对设备造成的损害。对设备使用的次数也要清楚的记录,时间也要写记录清楚,这是为了保证设备的定期检测。设备的使用周期和次数是有限的,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可以保证设备使用的寿命以及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的周期要适宜,避免时间太短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也要避免时间过长增加安全隐患问题。

2.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

在使用次数和维修次数一定的情况下,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保证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等符合要求从而可以继续使用。一旦超出了可以使用的要求范围或者维修的费用过于昂贵,就要考虑是否更换新一批的设备,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必要的评估工作,根据考核体系建立和记录考核状况,最大化的消除每一次使用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使用[3]。

3.完善相关设备维护使用工作的制度

对于电力设备的维修和使用工作,也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来遵循。对电力设备的维修工作,建立制度时应该考虑每个制度本身的特点和性能,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制定相关的检测周期。电力设备的使用则是要对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规范,避免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而造成的电力设备的损坏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威胁。将电力设备的维护和使用通过制度规范化,保证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适当的延长,同时也有效的减少和消除电力设备的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保证工作人员安全规范的对电力设备进行操作,促进工作人员自觉的学习新知识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

结语

本文主要从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对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和设备维护的措施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又包括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不同部门对制度的理解偏差性三个部分;对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又包括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以及检测技术的应用三个部分;设备维护的措施又包括记录和保存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以及完善相关设备维护使用工作的制度三个部分。

参考文献:

[1]汪旭峰,郭勇,周丽群,等.关于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6,(23):181-182.

[2]王志国.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分析[J].低碳世界,2017,(32):139-140.

[3]肖健斌.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10:104,110.

论文作者:陈健,邹盼,于海洋,肖凯文,徐锐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和设备的维护探析论文_陈健,邹盼,于海洋,肖凯文,徐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