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沟通;满意度
儿童看病与成人诊疗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具有心智不成熟的特点,因此并不能完全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诊断。与此同时,由于儿童年龄较小的原因,对于一些病症的表达而言,也存在不完整、过于片面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强对儿童患者的沟通,以提高诊疗效率,进而实现对儿童患者疾病的治疗。对于儿童病患的护理而言,由于儿童善于活动,因此,护理工作同样不容易有效进行。基于此,为了使儿童患者能够遵循护理人员的指导,提高护理效率,同样需要充分与儿童沟通,使其能够明白护理工作地目的,进而能够配护理疗工作,加强沟通、掌握沟通技巧势必也能够提高护理效率,最终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本文对儿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效果进行研究,相关研究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某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儿。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儿36例,女患儿24例,年龄范围在6~12个月之间;观察组患儿中有男患儿35例,女患儿25例,年龄结构在6~13个月之间。两组患儿基线资料较少,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及病房基础性护理,强化家长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予以必要的安抚沟通。
1.2.2观察组
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1)体态语言沟通。儿科护士着装整洁大方,颜色选择粉色、天蓝色、黄色等;护士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时,目光平时,面带微笑;巡视病房时,目光应注视每位患儿,视线保持水平,运用充满同情及关爱的眼神,使患儿受到鼓励及支持,促进护患沟通。(2)非语言沟通。因儿童理解能力差,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及沟通时,应面带微笑,表现出爱护、关切、担忧的表情,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适当运用身体动作交流,言谈举止轻柔、不急不躁、纵容有度,态度镇静、充满耐心;处理紧急事件应保持淡定,有条不紊的开展;并运用熟练、高效、精湛的操作技巧赢得家长的信赖。在进行患儿治疗、护理操作期间,可适当运用抚摸、握手、拥抱等动作,增加患儿的安全感,感受到爱的信息。对新生儿,在病情允许下抚摸背部及四肢。在进行检查时,适当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cm以内;在介绍疾病时,选择面对面,距离在50~100cm。(3)运用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沟通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学会赞美、共情等沟通技巧,在沟通时具备服务意识,语言、表情及肢体动作的得体。沟通期间询问患儿及家属是否存在疑问,介绍沟通的目的及方法,掌握沟通意图;礼貌解答患儿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巩固沟通效果,并向沟通对象表示离开。期间运用拍摄成视频等模拟情景方式,将雾化吸入、氧气吸入等操作录制视频,每日不定时播放,以此提高家长的健康认知。
1.2.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行为:比如每日哭闹次数、躁动次数;统计两组家长投诉事件;评价此次护理满意情况,由家长进行评价,制定护理内容满意调查,内容有护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着装举止等,共计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无序分类资料为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半定量资料以(%)表示,采取?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行为比较
较对照组治疗行为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行为明显改善,数据间具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家长投诉事件比较
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无家长投诉事件;对照组家长投诉事件6例,占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86,P=0.036)。
2.3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91.54±3.19)分,对照组家长满意度(82.05±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17,P=0.000)。
3.讨论
医患关系的好坏不仅与医院医疗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与医疗、护理人员的交际能力也有着直接联系。对此,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形象,体现出医疗机构的价值,医院的具体运营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处理好医患关系的方法。在众多方法中,其最为有效的方法及,即提高医患人员之间的沟通质量,使双方都能够明诊疗内容、结果等,进而达成共识,形成患者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对于儿科诊疗而言,由于儿童具有活泼好动,不易于听话的特点,因此,处理好与儿童患者之间的关系则更需要沟通。
儿科诊疗过程中,医疗机构的外在形象即患者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外在形象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质量,则同样影响着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因此,作为儿科机构而言,为了提高儿童患者满意度,首先应重视自身的形象,例如,确保着装整洁、举止大方,则能够为患儿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患者的医疗配合度提升。其次,医疗机构与患儿之间的沟通同样应掌握方法,以使患儿的举止能够自然,以实现对患者的诊疗及护理。具体而言,护理人员在与患儿沟通的过程中,应采用目光柔和、亲切的方法,以拉近与患儿及家长的距离。最后,在具体护理患儿的过程中,应适当采用肢体语言,如适当地抚摸患儿、给予患儿一些拥抱,从而让患儿感受到更多关爱,以有利于开展对患儿的诊疗工作。
本文案例研究分析,观察组患儿每日哭闹次数、躁动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长也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此结果表明,对于儿童患者的护理而言,需要采用良好的沟通方法,以拉近医疗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进而提升患儿及家长对诊疗的满意度。但这也需要护理人员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给予人文关怀,使患儿的医疗舒适度提高,最终形成对医疗过程的满意。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中,由于儿童具有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的特点,因此,在病患的表达上、治疗的配合上都存在问题。对此,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中应抓住儿童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而提高护理阶段的满意度。具体而言,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儿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品质,进而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最终使患儿及家长都能够形成对治疗过程的满意。与此同时,这种护患的沟通护理方法同样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娟.护患沟通技巧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60):223+228.
[2]郑木珍,陈木全,陈兰.人性化护患沟通效果在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00(005):219-220.
[3]宫景霞,赵敏.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A0):330-331.
[4]贾笑非.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253-254.
论文作者:王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