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冲突后俄罗斯中亚政策的走向_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俄格冲突后俄罗斯中亚政策的走向_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俄格冲突后俄罗斯中亚政策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俄罗斯论文,冲突论文,走向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是俄内外政策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其意义不亚于“9·11”事件对于美国。① 这是俄独立以来首次在后苏联地区用兵,表明俄外交风格趋于强硬,内外政策有了新的发展思路。2008年5月形成的梅普组合政权通过俄格冲突向西方发出明确信号,即俄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其在独联体地区的利益。而在整个独联体地区,中亚的战略地位最重要,资源潜力也最大,因此一直都是俄美争夺的重要对象。俄失去中亚,意味着失去独联体。俄格冲突后,俄中亚政策的走向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俄格冲突前的俄罗斯中亚政策

俄独立以来一直未确定中亚战略,也从未通过有关中亚政策的独立文件。对于俄罗斯来说,中亚仅仅是独联体政策的组成部分。叶利钦执政的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实行全面向西看的对外政策,认为中亚是俄发展西方式经济模式的包袱,对中亚地区一直比较轻视。俄单方面颁布“关于物价自由化的措施”,推行所谓的“休克疗法”经济改革,在未与卢布区其他国家商量的情况下独自发行新版卢布,并对中亚国家保留在卢布区的要求提出苛刻条件,导致中亚国家被迫退出卢布区,经济遭受严重冲击。中亚国家对俄产生不信任感,开始重新审视对外政策,寻求多元的对外政治和经济联系。结果,俄在经历了苏联解体这一空前的地缘政治灾难后又人为削减了对中亚的影响,仅实现中亚无核化和在中亚保留一定的军事存在,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大幅下降,这为后来的政策调整设置了障碍。

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多极化成为俄对外政策的目标,中亚在俄国家利益中的地位提升。俄开始把中亚看做是实现地区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依托。1995年俄出台《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的战略方针》,标志着俄中亚政策的初步形成。俄开始全面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加强军事和安全合作,促进军事政治一体化,巩固在中亚能源运输系统中的垄断地位。然而,由于俄中亚政策的不连贯和自相矛盾,到2000年底叶利钦下台时,俄中亚政策的成果仅限于,加强了在塔吉克斯坦的军事存在,以及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国的能源联系。中亚国家希望融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不满俄的管理者姿态,但由于自身力量虚弱,外部支持和援助都很有限,不得不接受俄的影响。中亚五国中仅乌兹别克斯坦坚持反俄亲美的政策,土库曼斯坦选择了中立国地位。

2000年普京上台是俄历史中一件具有标志性和转折意义的事件。俄对外战略更加明确,要成为世界政治与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极,因此要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紧密合作。普京努力遏止中亚国家的离心趋势,扭转中亚国家对俄不信任的局面,采取了更加灵活、务实、稳定和循序渐进的策略。普京首访选择中亚两个离心倾向最强的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访问取得重要成果,俄乌签署了一揽子涉及双边国防和安全合作的文件,俄土决定恢复天然气贸易。俄与乌土两国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9·11”事件把中亚推到国际政治前台,西方势力大举进入中亚,改变了中亚地缘政治的竞争态势。中亚国家趁机与西方发展全面合作关系,俄在中亚的优势地位下降。俄最初希望借反恐合作机会全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因此采取支持美军进入中亚的立场。但当美国在中亚的军事政治影响急剧上升后,俄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005年,“颜色革命”波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政权更迭,乌兹别克斯坦发生“安集延事件”,西方势力在中亚的影响达到高潮。

不过,“颜色革命”对于俄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带来了转机。中亚国家出于政权安全的考虑开始偏重俄罗斯方向。同时,俄感悟到西方决意蚕食后苏联空间的企图,开始加大对中亚国家的投入。主要措施是扩大对中亚国家天然气、电力及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的投资,在中亚国家向俄出口劳务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进一步通过深化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框架内的合作,特别是通过建立关税同盟和共同能源市场来实现与中亚国家的一体化。乌兹别克斯坦外交的转向成为俄中亚外交的重大飞跃。乌兹别克斯坦在“安集延事件”后调整外交方向,把美军驱逐出境,与俄签署联盟关系条约,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吉尔吉斯斯坦没有如其他颜色革命国家全面西靠,而是仍然与俄保持紧密关系。俄对土外交取得重要成绩。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试图改变国际孤立状态,首次于2007年8月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随后在土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会晤。

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就职俄总统,普京出任总理,形成梅普组合政权模式,俄的中亚政策得以延续。7月12日,俄出台《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指出“禁止别有用心的人破坏中亚和外高加索局势的稳定”,特别强调与哈萨克斯坦发展经济一体化。② 梅德韦杰夫上任后频繁访问中亚,继续巩固普京时期与中亚国家的良好关系以及俄在中亚取得的成果。5月22日,梅德韦杰夫首访哈萨克斯坦,双方签署一揽子双边合作文件,重点是深化能源合作。梅德韦杰夫指出,他首次出国正式访问选择哈证明两国合作关系和信任程度达到最高水平。③ 7月6日,梅德韦杰夫访问哈土两国。俄哈两国领导人表示,两国是可靠朋友和战略盟友。俄土两国就继续深化能源合作和军事合作达成一致。之后,梅德韦杰夫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在莫斯科举行会晤。据巴基耶夫后来公布的消息,俄准备向吉投资并免除该国债务。8月底梅德韦杰夫赴塔吉克斯坦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并与塔总统举行会谈。应该说,从“颜色革命”至今,俄在中亚的影响不断扩大。不过,因为面临着其他势力的挑战,俄在中亚的主导地位尚不稳固。

二、俄罗斯实施中亚政策的手段

俄通过与中亚国家发展双边和多边两种合作机制来贯彻政策意图,双边合作的重点是军事安全和能源。由于俄方面不积极,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发展相对缓慢,只是到普京时期才开始加快速度。与对付其他独联体国家一样,俄针对中亚国家采取的也是恩威并重、软硬兼施的策略。

(一)安全与军事合作

中亚地区之所以受到国际瞩目,除了其地缘政治地位重要,资源储藏丰富等一些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拥有一些具有外延特质的负面效应,其中最突出的是安全领域的脆弱性。④ 这引起俄罗斯等大国及周边国家的担忧,也是中亚国家寻求与俄加强安全合作的重要原因。应该说,安全利益是俄中亚政策中的首要利益。具体来说,包括实现中亚无核化,维护俄罗斯族人的利益,维护俄南部边界安全,建立安全领域一体化机制。俄的目标是,保障中亚作为俄缓冲区的地位,防止其他势力控制该地区。

事实上,独立后的中亚国家更希望西方向它们提供安全领域的支持与帮助,但西方催促它们加快政治改革令这些国家的当政者不快和恐惧。因此,相对经贸合作而言,与俄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进展比较顺利,特别是双边合作。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传统上努力发展与俄的军事安全合作。2004年俄与中亚国家致力于建立统一国防空间。哈、吉、塔三国原则上同意依靠俄军队使本国防空体系现代化,并给予俄长期利用本国战略军事工程的权利,包括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⑤ 和萨雷-沙甘反导弹试验场,塔吉克斯坦的努列克“窗口”光电太空监视系统⑥,以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的海上军备试验场。根据2001年5月25日集体安全理事会的决议和2003年9月22日俄吉签署的俄驻吉空军基地的地位和驻扎条件协议(有效期为25年),2003年10月23日,俄在吉建立坎特空军基地。该基地作为中亚地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快速反应部队的空军力量,以配合独联体联合防空体系、保障吉的空域安全和预防恐怖组织向中亚渗透为职责。2006年俄同吉尔吉斯斯坦签署协议,在2006-2008年无偿援助吉价值27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2004年10月16日,俄与塔签署关于批准俄军事基地在塔地位和驻扎条件条约(1999年4月16日签订)换文的议定书,正式将俄驻塔第20l摩步师改组为俄第4军事基地,取得永久军事驻扎权。2007年10月俄同塔吉克斯坦达成一致,2008年无偿转让给塔部分军事装备和弹药,这将极大地增强塔军队的战斗力。

从2005年起乌兹别克斯坦将军事安全合作方向转向俄罗斯。同年乌驱逐美国空军基地。2005年7月,俄乌签署了军事合作备忘录,规定俄可以在中亚出现危机时向乌派兵。俄空军可以使用部署在乌南部及边境的10个军用机场。⑦ 2005年9月19至24日,俄乌两国特种兵和空降兵在距离乌首都塔什干250公里的“法里什”山地军事训练场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该演习是苏联解体以来俄乌两国军队举行的首次联合军演。双方均高度重视并决定今后定期举行军事演习。在俄努力下,2006年12月1日乌最高议会参议院批准了有关乌重返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法案。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框架下,俄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合作已开始走向深入。⑧ 土库曼斯坦新任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采取与俄罗斯积极开展军事合作的态度。2008年土俄两国签署10年来第一个大型军事合同,土向俄购买火箭炮系统,合同金额为7000万美元。⑨

(二)能源合作

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对于俄有重要意义:一是在满足内部需求和保障本国能源安全的同时,保证对欧洲的能源出口能力,从而掌握在对欧关系及与西方关系中一定的话语权;二是通过能源合作实现影响和控制中亚国家的政治目的。

中亚国家的能源生产、运输和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俄罗斯。截至2007年底,俄在中亚能源领域的投资为40-52亿美元。其中80%-85%的投资在哈,约34-41亿美元,主要是能源勘探和开发,其次是能源加工和管道合作项目。⑩ 俄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投资共5-10亿美元,主要是能源勘探和开发,以及运输基础设施现代化。俄在土库曼斯坦投资积极性不高,仅局限于天然气运输领域。截至2007年底,俄在土投资仅2500万美元,主要是为土天然气开采提供技术设备,以及负责管道、天然气压缩和分配站的修理和现代化。俄在塔吉两国的投资共约5000万美元。未来五年俄公司准备投资140-160亿美元,主要是寻找和开发中亚能源,以及扩大管道运输能力。俄对中亚能源感兴趣,技术层面的原因是中亚能源比西伯利亚开采更容易,经济上更划算。

由于历史原因,俄与中亚国家在能源领域形成结构性相互依赖关系。俄通过苏联时期建成的东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石油管道向中亚国家提供石油。同时,哈萨克斯坦通过田吉兹一新罗西斯克石油管道以及阿特劳-萨马拉石油管道向俄及欧洲出口石油。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通过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向俄出口天然气。2006年哈向俄出口610万吨石油(价值26亿美元),土向俄出口100亿立方米天然气(5亿美元),乌向俄出口90亿立方米天然气(4亿美元)。(11) 2007年5月俄与哈土两国就新建一条沿里海天然气输送管道达成协议。同年,俄、哈、土、乌四国还就建造中亚地区最大的天然气输送设施达成一致。(12) 2007年5月俄天然气工业公司成功获得调度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土国内段的权利,增强了对土天然气运输体系的控制权。俄还通过与中亚能源出口国签署长期供销协议和逐步提高收购价格的办法达到垄断中亚能源的目的。2003年俄罗斯与土、乌、吉、塔四国分别签署长达25年的能源领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三)多边合作

俄通过独联体内部的一体化机制与中亚国家发展多边合作。中亚国家中哈、吉、塔三国对于独联体一体化态度相对积极。目前,俄与中亚国家多边合作机制效率较高的是欧亚经济共同体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2000年俄、白、哈、吉、塔在阿斯塔纳决定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2002年哈、乌、吉、塔四国建立中亚合作组织。2003年俄成功加入该组织。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中亚合作组织并入欧亚经济共同体,宣告中亚国家自主一体化道路失败。从2002年起,哈、吉、塔三国与俄一起在欧亚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委员会下属的交通政策委员会框架内着手解决形成统一关税、扩大物流、简化海关程序和建立跨境交通检查团问题。2003年在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间委员会上签署了多边文件《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能源政策基础》,目的是建立共同的能源综合体。2005年各成员国就建立关税联盟达成一致。2007年10月俄、白、哈三国总统在杜尚别签署一揽子文件,奠定关税联盟的法律基础。

在集体安全条约框架下建立和协调中亚安全体系被俄看做是加强自身在中亚地区影响的主要机制。俄于2001年8月在吉首都比什凯克建立中亚反恐中心分部,协调俄、哈、吉、塔特种部队的合作。2002年在俄的倡议下,在集体安全条约的基础上成立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2002年俄与哈、吉、塔三国以及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在摩尔多瓦首都基希纳乌通过组织章程。2004年该组织获得联合国大会观察员地位。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加入该组织。

2002年俄提供给成员国优惠条件在俄军事院校培训军事干部,以及有权按照俄国内市场价格购买俄武器装备。2003年俄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坎特军事基地,作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集体快速反应力量的组成部分。同年,俄提议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签署多边协议《关于合作保障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对外边界》。从2004年起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每年在地区开展一次边境演习,目的是预防地区安全威胁。(13) 对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来说,2007年秋在杜尚别召开的峰会具有重要意义。俄提议签署两个一揽子文件,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建立维和行动机制和扩大军事技术合作。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与上海合作组织就相互协作达成一致。2008年8月21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国防部长理事会在埃里温讨论了该组织军事合作、2010年前联合建军计划、在中亚地区部署快速反应部队的活动细则等近20个议题。9月5日,梅德韦杰夫总统在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首脑记者会上说:“如果不强硬执行某些决策,不加强军事整合,本组织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如果各种潜力得到发挥,本组织将成为世界上最有威望的组织之一。”(14)

无论是双边合作,还是多边合作,俄在与中亚国家的不对称相互依赖关系中都处于强势地位。俄事实上主导了中亚国家的安全体系以及能源生产、运输体系。与军事安全和能源合作相比,俄在经贸合作领域的积极性和力度都不大,这与俄的国力有限以及国内存在“中亚无用论”的声音有关。即便是这样,俄在中亚国家的经贸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除了安全军事和能源合作,俄还拥有很多影响中亚国家的杠杆,如劳动力移民、债务、交通和通讯体系、贸易联系等。

三、俄罗斯中亚政策的走向

预测俄中亚政策的走向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为存在太多的不可预见因素。不过,从俄格冲突后俄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互动,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一)俄格冲突后俄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互动

2008年8月13日,经过与格鲁吉亚5天的激战,俄取得了战术上的全面胜利,占领了格境内一些战略要地。8月26日俄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并与两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之后,俄与南阿政权签署协议在两地设立军事基地。西方对俄除了恐吓,无计可施。俄与西方最终达成妥协,俄军队从南奥塞梯冲突“安全区”撤出。欧盟派驻观察员,在靠近阿布哈兹及南奥塞梯冲突地区的格方区域履行职责。

俄格冲突后,中亚国家做出不同反应。哈萨克斯坦始终是俄中亚政策中的最优先方向。这一方面基于哈在中亚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源于两国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近几年哈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哈独立外交的信心与能力。俄与西方对于哈萨克斯坦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哈没有听从来访的美国著名中亚问题专家斯塔尔“沉默是金”的劝告。哈外长塔仁表示,哈不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独立,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解决高加索冲突的惟一可能就是逐步执行俄法两国总统制定的计划。事实上,格鲁吉亚是否稳定对于哈萨克斯坦非常重要,因为哈在格的投资超过10亿美元。而且,哈需要通过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汗管道出口一部分石油。9月22日梅德韦杰夫抵达哈萨克斯坦进行工作访问,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会谈。这是梅德韦杰夫总统上任4个月以来第3次访问哈,可见对哈的重视程度。10月初美国国务卿赖斯访哈,指出哈不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15) 明显是想给俄哈关系打楔子。哈善于在大国之间找平衡。哈外长塔仁指出,俄格冲突不会改变俄哈关系。俄是哈的战略伙伴,两国关系非常好,在政治上是正确的。(16) 由此看出,无论西方如何努力,哈仍坚持把俄罗斯作为第一战略伙伴。未来俄哈之间的合作将继续加强,虽然两国之间的摩擦和问题仍会不时出现,但不会影响主流友好关系。

乌兹别克斯坦目前正努力与西方缓和关系,打破西方的孤立,因此未单独对俄格冲突表态。2008年9月2日,普京总理访乌,卡里莫夫破例亲自到机场迎接。俄乌双方就能源合作、军事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达成一致。俄将参与在乌境内建设新的天然气管道,两国就天然气贸易价格达成一致。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将投资增加乌能源管道的输送能力。双方还就乌契卡洛夫航空生产企业并入联合航空制造公司事宜进行协商。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在中亚处于较弱的地位,对俄存在既想摆脱依赖关系又害怕得罪对方的心理。两国一方面努力维护与俄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不放弃任何与西方接触和提升关系的机会。吉塔两国表面上支持俄在格鲁吉亚的行动,但是从心里并不赞同俄以保护国民为由使用武力的做法,没有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2008年8月29日,梅德韦杰夫访问塔吉克斯坦。俄塔决定进一步实施能源项目以扩大双边经贸合作。俄将优先发展与塔在水电领域的合作,帮助塔建设水电站。土库曼斯坦坚持中立,没有对俄格冲突表态。9月2日俄第一副总理祖布科夫访问土库曼斯坦。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在会见祖布科夫时表示,“俄是土的好朋友和战略伙伴,土希望全面发展土俄合作关系”。

另外,中亚四国(除土库曼斯坦)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两个组织的声明也反映出上述国家的立场。2008年8月8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处发表声明,指责格鲁吉亚发动战争。9月4日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莫斯科外长会议通过决议,同意俄方阐述的冲突原因,支持俄在维护高加索地区稳定和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5日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首脑峰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俄提出的关于禁止向格鲁吉亚提供武器的建议。梅德韦杰夫在评价此次峰会结果的时候说,集安组织成员国首脑对格鲁吉亚针对南奥塞梯采取的行动一致持否定态度,并支持俄所采取的行动。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的声明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支持俄在促进这一地区和平和合作中的积极作用”。

(二)俄罗斯中亚政策的未来走向

俄格冲突的标志性意义在于,俄在经济实力恢复的背景下,将实施更加主动和强硬的外交政策。俄将联合一切反美、反对单极世界的国家,形成一个共同抵制霸权、推动多极世界到来的阵营。俄格冲突后,俄与委内瑞拉的合作反映出这一趋势。

目前,俄与西方在独联体的较量中,已经失去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俄在西部所谓新东欧地区和外高加索地区的地位发生严重动摇,只剩下中亚地区一直与俄保持基本稳定的友好关系。俄格冲突后,俄必然继续巩固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以守住独联体内最后一块阵地。而西方,尤其是美国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实力受到重挫,可能减少对于中亚地区的投入,这有利于俄恢复对中亚地区的传统影响,也有利于上海合作组织内的多边合作。一旦西方在中亚贸然侵犯俄的传统利益,俄的回应可能比以往更坚决、更迅速、更大胆,更具有进攻性。而中亚国家在经历了俄格冲突后,对俄的疑心和恐惧有增无减,在向西方靠近时可能顾虑更多,要价更高。

从俄与中亚国家之间的互动可以看出,俄目前已经在中亚地缘政治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因此不需要对政策做大幅调整。目前俄的中亚政策中存在一些变与不变的因素。不变的是,至今俄仍未明确中亚在俄外交战略中的位置,尽管它经常被表述为“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俄国内关于中亚是俄发展包袱的思想仍有一定市场。中亚政策仍然服务于已有的“多极世界构想”,以及保障俄的能源安全,而不是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保持和增加俄工业革新潜力。俄在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能源除外)方面的消极态度将促使后者努力实现对外经济联系多元化,而俄由于自身经济结构的问题未必能长期维持住目前在中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变化的仅仅是策略。除了继续巩固在安全和能源领域的优势地位外,俄可能还要采取更多的策略。首先,俄更加重视与中亚国家领袖和政治精英之间的沟通。俄官方频繁’访问中亚国家,并邀请中亚国家领导人访俄,多次在独联体、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下举行与中亚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会晤,这有利于俄准确把握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意图,增强互信,为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与以往不同的是,俄吸取“颜色革命”的教训,开始效仿西方,重视与中亚国家政治精英(包括反对派)的接触,通过教育、文化援助与交流等多种渠道,吸引并培养中亚国家优秀青年成为亲俄派,这有利于俄左右中亚国家的政局。

其次,俄中亚政策的针对性更强,注意根据中亚国家不断变化的形势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哈萨克斯坦是俄在中亚最重要的伙伴,俄对哈政策力度最大。哈随着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有意作为中亚代理人与俄平起平坐,俄对哈的态度相当尊重。哈外交部长塔仁在对俄格冲突表态时指出,在是否承认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独立问题上没有遇到俄方任何压力。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国家中外交政策最不稳定的国家。俄的对乌政策以拉拢为主,在拥有重要利益的问题上并不迁就乌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经常有求于俄罗斯,俄对这两国的政策弹性不大。吉学者在媒体上透露,吉在俄承认南阿独立后曾面临俄方巨大压力。(17) 另外,俄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方向也反映了同样特点。哈、乌、土三国能源最丰富,是俄能源外交的主要对象,俄在这三国的能源合作以勘探、开发能源为主,同时强调控制能源外运管道。吉塔两国能源储藏有限,俄在这两国的能源政策则以托管或参与能源加工项目为主。

再次,对中亚的投入更多。中亚的天然气资源对于俄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俄格冲突一方面加强了俄对于中亚和里海能源的控制,另一方面使西方国家意识到中亚和里海能源出口多元化的重要性。因此,俄在中亚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必然面临来自西方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俄决定逐步抬高收购价格,以欧洲能源价格公式为诱饵,吸引中亚国家与俄签署长期购销协议,垄断中亚能源出口。针对中亚国家对于俄安全保障方面的依赖,俄力图加强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内的多边安全合作,建立俄主导的中亚地区安全体系,以提高俄在欧洲安全体系中的地位。除了向中亚国家军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优惠价格甚至无偿向中亚国家提供武器装备以及开展军事演习外,还将建立由多国军事力量组成的军队,使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从军事政治组织转变成为多功能的国际组织。

最后,双方合作领域将更加广泛。梅德韦杰夫在新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特别强调人文领域合作、教育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并把它看做是保护境外俄罗斯民族利益的重要工具。“构想”指出,“以保持和增强共同的文化、文明遗产为基础,俄罗斯积极促进发展和独联体成员国在人文领域内的合作。重视支持居住在独联体成员国的俄罗斯同胞,在相互间协议的基础上协商保护俄罗斯同胞在教育、语言、社会、劳动、人文及其他方面的权利和自由。”(18) 应该说,俄语和俄罗斯文化在中亚地区有着重要的传统影响,是觊觎中亚的其他大国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俄加强与中亚国家教育和文化领域的联系,将与安全军事和能源合作一起,起到继续巩固和扩大俄在中亚影响的作用。长远来看,这项措施的收效会更大。

注释:

① 2008年9月1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同“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与会者见面时说:“对于俄罗斯而言2008年8月8日就如同美国2001年的9月11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1029/42356/8007802.html。

② http://www.ln.mid.ru/ns-osndoc.nsf.

③ http://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duiwai/20080522/42150354.html.

④ 赵会荣:《大国博弈——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战略设计》,光大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⑤ 2004年初,俄哈两国达成协议,将俄租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的使用期限再延长50年。按协议规定,俄租赁拜科努尔发射场至2050年,每年的租金是1.15亿美元,租金总额达53亿美元。俄将利用该发射场发射重型火箭和载人飞船。

⑥ 俄以冲销2.5亿美元债务为代价,将前苏联遗留在塔的努列克“窗口”光电太空监视系统这一战略性军事设施收归己有。2004年,俄租得该系统,租期49年。

⑦ 其中包括乌吉边境的费尔干纳机场、安集延机场、乌哈边境的奇尔奇克机场以及位于乌西南部的哈纳巴德机场等。

⑧ 郑羽主编:《中俄美在中亚:合作与竞争(1991-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版,第162页。

⑨ 《中亚信息》,2008年第7期。

⑩ 目前,俄罗斯在哈能源勘探和开发项目超过10个,其中最大的是卡拉恰加纳克油气田(探明储量天然气超过1.35万亿立方米,石油12亿吨)。俄罗斯在哈的能源加工合作项目有两个,包括奥林布尔克的天然气及其冷凝物加工厂,以及里海天然气化工综合体。管道合作项目有四个,包括扩大阿特劳-萨马拉石油管道和田吉兹-新罗西斯克石油管道运力,就运输土乌天然气经过中亚-中央管道和布哈拉-乌拉尔管道,以及俄罗斯天然气经过奥林布尔克-新普斯科夫和联盟管道进行合作,连接友谊管道和阿德里亚管道。

(11) Владимир Парамонов и Алексей Строков,РоссияЦентралъная Азия:состояние и возможные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торговли углеводородами.http://www.da.mod.uk/colleges/arag/documentlistings/ca/08(03).

(12) 2006年的情况特殊。其他年份土向俄平均年出口天然气约500亿立方米。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5/13/content_6091052.htm。

(13) 第一次联合演习“边境-2004”在哈和吉境内举行,之后在塔举行了“边境-2005”和“边境-2007”军事演习,在哈举行了“边境-2006”军事演习。

(14)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9/28/content_10126484.htm.

(15) Сфера влияния.США и Россия“борются”за хорошие отношения с Казахстаном.news.liga.net/news/N0853505.html.

(16) События на Кавказе не приведут к пересморту отношений Казахстана с РФ.www.rian.ru/politics/20081005/151874533.html.

(17) А.Власов/С.Михеев:Есть ли будущее у СНГ?http://www.centrasia.ru/newsA.php?st=1223196480.

(18) http://www.ln.mid.ru/ns-osndoc.nsf.

标签:;  ;  ;  ;  ;  ;  ;  

俄格冲突后俄罗斯中亚政策的走向_哈萨克斯坦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