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砀山县供电公司 安徽宿州 235300)
摘要:35 k V 架空线路很容易遭受雷击危害,会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结合具体情况,应用一系列的防雷保护技术,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水平。简要分析了 35 k V 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技术,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35 k V 架空线路;防雷保护技术;输电设备
架空输电线路地处旷野,绵延数千千米,很容易遭受雷击。雷击是造成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同时,雷击线路形成的雷电过电压波,沿线路传播侵入变电所,也是危害变电所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地方35kV线路分布很广,铁路应用35kV线路供电相对较少。35kV电力线路在雷雨季节遭受雷击机会很多。线路遭受雷击有3种情况:①雷击于线路导线上,产生直击雷过电压;②雷击避雷线后,反击到输电线上;③雷击于线路附近或杆塔上,在输电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无论是直击雷过电压还是感应过电压,都使得导线上产生大量电荷,这些电荷以近于光的速度(每秒30万km)向导线两边传播,这就是雷电进行波。直击雷过电压,轻则引起线路绝缘子闪烙,从而引起线路单相接地或跳闸,重则引起绝缘子破裂、击穿、断线等事故,造成线路较长时间的供电中断。雷电进行波顺线路侵入到变电站,威胁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避雷器爆炸、主变压器绝缘损坏等事故,直接影响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1 雷电过电压种类
1.1 感应过电压
在雷云对地放电过程中,放电通道周围的空间电磁场将发生急剧变化。因而当雷击输电线附近的地面时,虽未直击导线,由于雷电过程引起周围电磁场的突变,也会在导线上感应出一个高电压来,这就是感应过电压。感应过电压包含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个分量,一般以静电感应分量为主。由于感应过电压对各相导线来说基本相同,所以不会发生相间闪络。又由于感应过电压是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的,其极性与雷云电荷,即与雷电流的极性正相反.因而绝大部分感应过电压是正极性的,这一点与直击雷过电压不同。另外,感应过电压的波形较直击雷过电压更平缓,波头由几微秒至几十微秒,波尾则可达数百微秒。避甫线由于对导线有屏蔽作用,因而能降低导线卜的感应过电压幅值。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辆合系数越大,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就越低。
1.2 雷击导线过电压
无避雷线的线路,当雷闪放电过分靠近线路时,发生的就不是雷击地面的感应过电压,而是雷电直击导线的过电压。在我国110k V 及其以上线路一般都架有避雷线,以免导线直接遭受雷击,但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仍有可能发生避雷线屏蔽失效.雷电绕过避雷线而击中导线的情况,通常称绕击。
1.3 雷击塔顶过电压
雷击塔顶 (包括雷击塔顶附近的避宙线)时,杆塔电感与接地电阻的存在将使塔顶电位瞬时升高,其电位绝对值甚至大大超过导线电位,引起绝缘子串闪络,即反击,造成线路跳闸,同时在线路上形成向线路两侧传播的过电压波,过电压波侵人发电厂、变电站。
2 雷电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危害
因为雷击会使输电线路发生高热效应,同时,还会释放较高的电流,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雷击处的温度较高,就会熔化输电线路的金属,严重时,还会发生火灾和爆炸。电流导致的高压效应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压,高达数十万伏。因为电压较大,就会损坏电力设备,击穿输电线路的绝缘,输电设备就会出现短路的问题。电流效应是由雷电引起,那么,被击中物体就会出现扭曲、撕裂和爆炸等情况,进而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 提升 35 k V 线路防雷水平的措施
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因大气过电压造成的危害,对35kV架空线路应采取以下防雷保护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降低线路的接地电阻
杆塔接地装置连接着避雷线,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雷电电流导泄扩散于大地中,这样,就可以保证线路的耐雷水平。要想有效避免雷击闪络问题出现,就要严格控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值不同,雷击闪络的次数就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杆塔接地电阻在 20 Ω以上,与接地电阻 10 Ω以下的杆塔相比,其发生雷击闪络的概率较高。这说明,接地电阻在 20 Ω以上就会影响线路的运行。鉴于此,需要降低杆塔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进一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如果没有较好的接地条件,有较大的接地电阻,杆塔引下线就会产生较高的反击电压。在确定杆塔接地电阻值时,要充分考虑土壤电阻率。连续伸长接地体是将2 根接地线埋设于地中,并且连接下一基杆塔的接地装置,但是,在此要严格控制接地线的长度,保证其在 500 m 以内,这时,就不需要限制工频接地电阻。
3.2 提升线路的绝缘水平
如果装设输电线路的地方有较为频繁的雷电活动,就会提高落雷发生率,同时,因为有相对较高的塔顶点位,所以,受绕击雷攻击的概率就会相对较高。鉴于此,需要增加绝缘子的片数,适当增加导线和避雷线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通常情况下,如果有地线杆塔在 40 m以上,那么,每增高 10 m 就需要增加 1 片绝缘子。现阶段,开始大力推广同杆塔架设双回线路时,一般的防雷措施不符合相关的要求。这时,就可以应用不平衡绝缘方式,在避免遭受雷击的同时,双回线路中出现跳闸问题。
3.3 有效避开雷击区域
如果输电线路处于山区或者丘陵地区,就很容易出现雷击问题,而我们将这些地区称之为雷区。这些地区,土壤电阻较低,还会有导体性矿产存于地下。因此,在布设输电线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条件,尽量避开雷区,如果必须经过雷区,就要将一系列的防雷措施应用到输电线路中,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
3.4 定期检查和维修输电线路
如果仅对输电线路作防雷处理,就无法充分发挥其避雷效果,所以,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输电线路。如果电线被损,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在检查和维护输电线路的过程中,要严格贯彻将相关规章制度。如果部分输电线路已经进行了防雷设计,依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线路,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雷击事件发生的概率,有效减少雷击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5 预防雷电绕击线路
为了避免雷击绕击,如果输电线路中存在短路现象,就可以将一定的耦合地线架设在雷区。将避雷线安装在 35 k V 输电线路之后,需要增设 1 条架空地线,并且严格控制新增地线和下层导线之间的距离,使其保持在 3 m 左右,尽量避免输电线路受到雷击的影响。如果雷电击中了输电线路,就会出现闪络问题,而输电线路互相碰撞,最终会导致输电线路出现短路的问题。因此,要将架空线架设在 35 k V 输电线路的杆塔下方。这样,雷电击中了输电线路,架空线就会向地下输送电流,避免杆塔受到损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雷保护技术是保证 35 k V 架空线路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科学选择防雷保护措施。雷击发生在架空线路附近,或击在避雷针上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此交变电磁场的能量将感应于线路并作用到设备上,对用电设备造成极大危害。架空线路的施工应在满足有关规范、规定要求的条件同时.要高度注意防雷保护技术的应用,尽可能的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佳桐.对 35 k V 架空线路防雷保护技术的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3,2(4):123-125.
[2]唐家园.浅谈 35 k V 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J].大众科技,2007,2(2):99-101.
[3]应伟国,架空线路状态运行检修技术问答.2009.
[4]李祥超,防雷工程设计与实践.2010.
论文作者:张孝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1
标签:过电压论文; 线路论文; 导线论文; 杆塔论文; 防雷论文; 避雷线论文; 雷电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