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燕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211
【摘 要】目的:对心肌梗死急诊治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疗效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给予对照组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给予观察组静脉滴注尿激酶前用25%的硫酸镁30mL加10%葡萄糖溶液30mL静脉滴注,再给予机化液500mL加25%的硫酸镁20mL静脉滴注,分别视两组患者的病情给予阿司匹林或肝素。结果:对照组的再通率显著低于观察组,RA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前加入镁剂进行静脉滴注,有利于对RA的预防,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诊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主要在于对心肌梗死面积的控制,溶栓再灌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式之一。冠状动脉再灌注逐渐恢复缺血心肌,但同时也会导致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可表现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我院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对32例患者应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加强了对RA的预防,获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4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心电图示≥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1mV;持续胸痛>30min;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呈完全闭塞;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排除标准[2]:梗死动脉再通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者。心电图检查:前壁梗死24例、下壁梗死18例、正后壁梗死22例。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1.5±5.8)岁;观察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2.5±2.4)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溶栓治疗之前对患者的适应证机型选择,排除溶栓禁忌症、硫酸镁过敏及房室传导阻滞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尿激酶150万U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min,依据患者病情及体征变化对阿司匹林进行使用。实验组使用10%葡萄糖溶液30mL加25%的硫酸镁30mL进行静脉滴注,再使用25%的硫酸镁20mL加机化液500 mL进行静脉滴注,之后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min,依据患者病情及体征变化对肝素和阿司匹林进行使用。
1.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观测
两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前行心电监护,溶栓开始至结束5h内持续监控,对心律变化情况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症状进行记录[3]。记录患者入院和溶栓开始时的12-18导心电图,并做好标记,每隔30min进行一次记录,持续监测时间为5h,每天监测一次,持续一周。每4h对患者的心肌酶水平进行一次监测,每隔30min对患者血压进行一次监测。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参照冠脉再通的指证对再通后的心率失常进行确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和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4例患者的总再通率为68.7%,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再通率分别为63.6%和36.4%,观察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生RA患者40例(62.5%),对照组RA发生率7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此外,40例RA患者中,20例RA持续时间<2h发生,12例于2-6h之间发生,8例>6h发生。静脉溶栓成功,4h内消失RA的患者为27例。
表1 两组RA发生率与冠脉再通率的比较[n(%)]
3讨论
RA是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是细胞内进入钙离子含量较大,细胞内钙超负荷,对心肌细胞电机械偶联造成干扰,引起缺血部位的心肌过强收缩,微血管在痉挛状态下,血管受阻导致心肌供血障碍,继而发生RA。再灌注手术使得儿茶酚胺释放,对α受体进行了激活,随之增加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使其电生理处于不稳定状态[4]。研究显示,发生RA的40例患者中,20例RA持续时间<2h发生,12例于2-6h之间发生,8例>6h发生。说明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于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受心肌梗死的影响,其与心肌电生理不稳定状态的发生有关。多数患者RA的发生时间为2h内,说明急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相关研究显示再灌注前缺血持续时间及程度均与RA的发生情况相关,再灌注损伤不断减少的情况下,RA的发生率也会随之降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再通率及RA发生率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A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镁具有预防RA发生的作用。因为镁是细胞膜Na+-K+-ATP的激活因子,能够促使电生理稳定性的维持,同时具有拮抗Ca2+的作用,进而限制了Ca2+超载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了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内钙超负荷现象的出现。因此,静脉溶栓治疗前加入镁剂,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能够有效预防RA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军,邓虹,王文耕,等.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0,10(8):48-49.
[2]陈文兰,宋孚家,王家奎.AMI患者82例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3):285-286.
[3]刘建立,姚荣国,李敬田,等.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1(2):165-167.
[4]蒋智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4):123-124.
论文作者:秦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论文; 发生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