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论文_农小花,梁海燕,黄秀圆,黄梅桂,班彩密,黄晓燕

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论文_农小花,梁海燕,黄秀圆,黄梅桂,班彩密,黄晓燕

(百色市人民医院产科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探析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时间。结果:60例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30例,软产道裂伤18例,胎盘因素9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间(7.3±1.2)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9.6±1.4)d,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全面分析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护理工作的落实,以此减少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发生,降低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原因;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92-02

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特别是对于胎儿娩出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的产妇而言,如果未给予及时的抢救与恰当的护理,就会导致产妇失血过多,延长休克时间,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本文通过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33例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研究,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28.1±2.6)岁;剖宫产20例,阴道分娩10例;产后出血量在823~2164ml之间,平均为(1305.4±167.9)ml。观察组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28.7±2.3)岁;剖宫产19例,阴道分娩11例;产后出血量在810~2160ml之间,平均为(1301.8±168.7)ml。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可知,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抢救 取患者平卧位,注意保暖,抬高头部与下肢15~30°,以此促进静脉回流;给予2~4L氧气(浓度为40%)持续吸入,马上进行交叉配血,建立2条静脉通道,1条用于补充血液,扩大血容量,1条用于静滴催产素加葡萄糖,促进宫缩,减少出血[2]。与此同时,根据患者出血量评估输血量,并给予抗生素防感染;留置导尿管时,确保会阴部位清洁,以免出现逆行感染;积极寻找出血原因,针对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抢救,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安全。(1)子宫收缩乏力:按摩子宫,肌注20U缩宫素+0.2mg麦角新碱;宫腔内填塞纱布压迫止血,在此过程中易出现感染,所以,必须保证无菌操作,严格消毒纱布[3]。(2)软产道裂伤:主要给予止血、输血、缝合、修补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子宫破裂情况,那么就要马上进行手术止血。(3)胎盘因素:其主要是指胎盘残留,应先进行导尿处理,在排空膀胱之后,取出胎盘,若胎盘残留,给予清宫术治疗。一般而言,应先止血,再施行手术治疗。(4)凝血功能障碍:应先消除病因,给予抗休克、补充凝血因子、纠正酸中毒、补充血容量治疗,之后给予纤维蛋白原、新鲜全血等方法治疗[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护理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观察组行综合护理,主要包括:(1)原因护理:若患者为宫缩乏力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应马上按摩子宫,压出宫腔中残留的血液、凝血块,并肌注子宫收缩剂;若患者为胎盘因素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应做好手术准备;若患者为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应马上使用急救药物。(2)临床观察:如果患者急需止血处理,应密切观察患者阴道出血情况及病情变化,同时对子宫硬度与子宫底高度予以观察,详细记录患者血压、体温、脉搏、尿量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马上通知医生,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3)呼吸道护理:在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时候,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应叮嘱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舌根堵塞呼吸道。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以免发生感染。(4)注意保暖:在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之后,经常伴有体温下降的现象,应时刻注意患者保暖;如果失血性休克导致患者体温上升,应给予物理降温,不可进行药物降温,因为出汗会加重休克症状[5]。(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介绍病情,从而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同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而有效消除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保证分娩顺利完成,以此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版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观察数据,若P<0.05,表示对比差异明显。

2.结果

2.1 产后出血原因

60例患者中,子宫收缩乏力30例,软产道裂伤18例,胎盘因素9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间(7.3±1.2)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9.6±1.4)d,比较差异明显(6.832,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是致使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有关文献报道,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和人工流产率提升、孕产妇忽视产检、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估计不足等因素相关[6]。为此,应注重围产期检查,评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尽早发现与处理胎盘因素,减少软产道损伤,以此减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最大限度的确保母婴安全。

如果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一定要尽早做出判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抢救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从而改善产后预后。密切观察产妇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是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7]。在抢救护理中,护理人员除了要对患者施行基础护理以外,还要加强心理护理的实施,因为失血性休克患者经常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会对抢救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此增强患者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从而加快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全面分析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护理工作的落实,以此减少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发生,降低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红.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和急救及护理措施[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325-325.

[2]林华英.产后失血性休克继发多脏器损害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347-348.

[3]孙玉梅.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校医,2011,25(5):379,382.

[4]殷燕.产后出血急救和护理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03-204.

[5]牟云艳.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230-231.

[6]王海荣.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43-344.

[7]李丽萍.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4,18(36):118-118.

项目名称: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相关因素研究

合同编号:百科计20140507

论文作者:农小花,梁海燕,黄秀圆,黄梅桂,班彩密,黄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产后出血早期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论文_农小花,梁海燕,黄秀圆,黄梅桂,班彩密,黄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