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贵州 六盘水 553400)
【摘要】目的:对我院耳鼻咽喉科首诊收治的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到2017年期间就诊于我院的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结果:9例患者明确诊断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其中7例(77.8%)为男性,2例(22.2%)为女性,中位年龄为38岁(19~63岁)。在诊断之前,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为4.8月(0.5~48月),最长症状时间为4年。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鼻腔、鼻中隔8例(88.9%),其次是鼻咽部1例(11.1%)。结论:中青年男性患者,早期出现鼻部局部病变重,全身状态可,病情进展快,需高度考虑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可能。须同时进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需提高对该类疾病早期临床表现的警惕和强调早期确诊。
【关键词】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092-02
1.临床资料
病例1
高某,女,50岁,工人。确诊时间:48月;免疫表型:CD3(+)部分、CD56(+)部分、CD20滤泡细胞阳性、granzymeB、CK-、TIA-1+、Ki67阳性约30~40%;首发症状:双侧鼻堵1年,加重1月;原发部位:双侧下鼻甲、鼻中隔;腔镜下大体病理解剖:双侧下鼻甲粘膜极肥厚,触之易出血,鼻中隔粘膜糜烂;病情发展:术后鼻腔粘膜糜烂严重,48月后出现咽侧壁新生物、软腭溃疡免疫组化明确。病理诊断结果:NK/T淋巴瘤,鼻型。
病例2
韩某,男,33岁,务农。确诊时间:18天;免疫表型:CD3点状(+)、CD56点状(+)、CD56(+)、Ki67阳性率>50%、Kappa(+)、Lambda(±)、MuM1(-)、TDT(-)、CD138(-)、CD19(-)CD10(-)、Bcl-6(-)、CD79a(-)、CK(-);首发症状:左鼻背部红肿2年;原发部位:左侧鼻背部;腔镜下大体病理解剖:左侧鼻前庭肿胀、糜烂,鼻腔外侧粘膜及鼻中隔粘膜充血、糜烂,左侧下鼻甲大部分骨质及组织破坏,中鼻道白色坏死物;病情发展:术后当晚高热,体温:达39.7℃,药物降温后正常。第二天凌晨再次高热,39.5℃。病理诊断结果:NK/T淋巴瘤,鼻型。
病例3
李某某,男,38岁,警察。确诊时间:24天;免疫表型:CD3ε(+)、CD56(+)、粒酶B(+)、CK(-)、CD20(-)、Ki67阳性率30%、EBER原位杂交(-);首发症状:双鼻堵伴流脓涕5年,加重1月;原发部位:双侧下鼻甲、鼻中隔;腔镜下大体病理解剖:双侧鼻腔下鼻甲、鼻中隔粘膜肿胀、糜烂,表面不光滑、触之易出血;双侧上颌窦腔内粘膜尚光滑,无明显肿胀;病情发展:术后第二天中午高热,体温:达39.2℃,药物降温后。病理诊断结果:NK/T淋巴瘤,鼻型。
病例4
陈某某,男,41岁,务农,确诊时间:18天;免疫表型:CD3(+)、CK(-),CD20(-)、CD10(-)、BKappa(-)、Lambda(-)、MuM1(-)、Ki67阳性率70-80%;首发症状:双鼻堵20天,加重10天;原发部位:双侧下鼻甲、鼻中隔,左侧筛窦体表投影区压痛;腔镜下大体病理解剖:双侧下鼻甲、鼻中隔粘膜肿胀、粘膜增生明显、色白、质脆、触之易出血,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收缩不佳;病情发展:左侧鼻背部稍肿胀,左侧鼻背部可扪及捻发感。左眼眶周稍浮肿。术后第一天体温:达38.1℃。术后一周出现头痛症状,持续约一周。病理诊断结果:NK/T淋巴瘤,鼻型。
病例5
秦某某,女,33岁,务农。确诊时间:18天;免疫表型:CD3(+)、CD3ε(+)、CD56(+),CK(-)CD20(-)、CD138(-)、Bcl-6-、MuM1-1-、Ki67+30~40%、原位杂交:EBER(+);首发症状:右鼻堵伴流脓涕1年;原发部位:双侧下鼻甲、鼻中隔;腔镜下大体病理解剖:双侧中鼻道红色新生物,鼻腔粘膜肿胀明显,双侧筛窦内可见白色新生物,伴白色脓性分泌物,双侧下鼻甲与鼻中隔粘粘较重,触之易出血;病情发展:术后低温:38.2℃。病理诊断结果:NK/T淋巴瘤,鼻型
病例6
朱某某,男,47岁,务农,确诊时间:10天;免疫表型:CD3(+)、CD45RO(+)、CD56(+)、CD20(-)、CD79a(-)、CD30(-)、CD15(-)、Ki6780%+;首发症状:鼻中隔术后12年,1年前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一次;10天前出现高热、右颌下淋巴结肿大;原发部位:鼻中隔;腔镜下大体病理解剖:双侧鼻腔大量干痂附着,鼻中隔见一穿孔,圆形,直径约1.5cm,取鼻中隔穿孔缘多点病理检查;病情发展:鼻中隔术后12年,1年前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一次,自服头孢类抗生素及甘草片缓解;10天前出现高热、右颌下淋巴结肿大,入院前每日弛张热,神志清楚,入院后仍每日高热,达:39.7℃,需药物才能降温。病理诊断结果:NK/T淋巴瘤,鼻型。既往史:12年前我院行鼻中隔手术。
病例7
杜某某,男,63岁,务农,确诊时间:26天;免疫表型:CD2(+)、CD20(B细胞+)、CD3(T细胞+)、CD43(T细胞+)、CD5(T细胞+)、CD79a(少数B细胞+)、CD56(+)、CD138(浆细胞+)、CD38(±)、P53(少数细胞+)、CD3浆(-)、CD7(-)、CD10(-)、CD23(-)、CK广(-)、CK5/6(-)、P63(-)、P40(-)CD30(-)、ALK(-)、Ki-6730%+;首发症状:左鼻堵伴双眼睑肿胀1月,加重4天;原发部位:左侧鼻腔;腔镜下大体病理解剖:左侧中鼻甲已溃烂,不可辨认。左侧鼻腔下鼻甲、鼻中隔左侧粘膜充血、肿胀、粘膜糜烂、触之易出血。左侧中鼻道可见新生物、色白、质脆、触之易出血;左侧上颌窦口、前筛口粘膜糜烂;病情发展:入院后体温不高,双眼睑肿胀逐步较重。病理诊断结果:NK/T淋巴瘤,鼻型。无既往史。
病例8
严某,男,19岁,务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确诊时间:5月;免疫表型:CD2(+)、CD3(+)、CD56(+)、CD7(+)、CD8(+)、CD30(+)、CD4(-)、CD5(-)、CD20(-)、CD79a(-)、Ki-67(70%+)。原位杂交:EBER(+);首发症状:右侧鼻塞5月,右面部肿胀、发热、盗汗4月;原发部位:右侧咽部;腔镜下大体病理解剖:右侧咽部明显增厚;病情发展:无。病理诊断结果:NK/T淋巴瘤,鼻型。无既往史。
病例9
文某某,男,30岁,务农。确诊时间:20天;免疫表型:CD3ε部分(+)、CD56部分(+)、CD2(+)、CD7(-)、CD5(-)、CK(-)、Ki-67(60%~65%)。原位杂交:EBER(+-);首发症状:右侧鼻塞伴淡血水20天;原发部位:右侧下鼻甲、鼻腔;腔镜下大体病理解剖:右侧鼻背部膨隆,右侧下鼻甲内侧面灰白色新生物,凹凸不平。病理诊断结果:NK/T淋巴瘤,鼻型。
2.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NHL在临床表现、病理学分型、个体化治疗上都比较复杂,在我国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1],目前发病率在不同年龄阶段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常见恶性肿瘤排位中在前10位以内。NHL病变是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脏、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发生在淋巴结外的淋巴组织和器官的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依据细胞来源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B细胞、T细胞和NK/T细胞NHL。以鼻部为原发部位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发生于淋巴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与鼻部慢性炎症非常类似,极易和普通炎症混淆,它们常有鼻腔炎症和黏膜坏死相伴随存在,这些病人就诊时,通常以鼻堵、流脓涕等鼻部症状为主,容易误诊为“鼻炎、鼻窦炎”[2]。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早期以鼻部为原发部位,早期症状不具有特征性,容易被患者及医务人员所忽视。从本组病例资料中:以鼻部为原发部位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病例共9例,其中7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中位年龄为38岁(19~63岁)。在诊断之前,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为4.8月,最长症状时间为4年。首发症状为:鼻堵、脓涕、鼻部红肿、眼睑肿胀、嗅觉减退、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
原发于鼻腔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结外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在鼻部首先发生病变的一个独特类型,早期病变多局限在鼻腔,原发部位在鼻部,多以鼻腔、鼻中隔、下鼻甲为主。表现为鼻堵、脓涕、鼻出血、局部黏膜溃疡等。随着疾病进展可侵犯对侧鼻腔或邻近的组织和器官,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咽痛、声嘶、面颊部肿胀等。肿瘤进一步发展可破坏骨质造成鼻中隔、硬腭穿孔等相应的症状。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首发症状多种多样,本组病例中以鼻堵为主,可伴有脓涕、发热、局部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早期与普通鼻腔炎症不易区别。查体:多表现鼻腔粘膜肿胀、糜烂、充血,表面不光滑,早期无明确肿块。病理镜下多为坏死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病灶中心多为坏死组织。本组病例的最终确诊:均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下才能确诊。本组病例从发病到就诊,最早的1月,最晚的24月。即使就诊,门诊多先误诊为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本组病例中高某从发病到确诊为48月,期间给予手术治疗后,鼻堵无改善,到多家医院就诊,一直按照难治性鼻窦炎处理,症状时轻时重。直到48月后出现了咽侧壁新生物、软腭溃疡,咽部新生物取病理行免疫组化才明确诊断。因此对于逐渐加重的鼻堵、常规抗炎或手术治疗无效的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患者,应考虑本病,在清理新生物表面坏死组织后,达到一定深度后,多部位取材送检,尽量在患者早期能够明确诊断,早期干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由于该病以面中线部位的破坏为主要特征,故以往命名为多形性网状细胞增多症、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鼻T细胞淋巴瘤、侵袭性NK细胞淋巴瘤等[3]。面中线部位破坏的特殊病例还需与Wegener肉芽肿相鉴别,Wegener肉芽肿:以血管为中心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血管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病例早期可表现为慢性鼻窦炎症状:以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通常表现是持续性流涕、鼻塞和疼痛。严重者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通过血清学检查AN-CA有助于诊断。病理活检加免疫组化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有独特的地理分布,亚洲(中国、日本、韩国)、中南美洲(墨西哥、秘鲁)高发,占这些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约占鼻腔淋巴瘤的74%,而在西方国家非常罕见。大多数肿瘤细胞表达NK细胞表型,少数表达细胞毒性T细胞标记,故名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来源于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免疫表型为:肿瘤细胞常表达T细胞分化抗原,如胞浆型CD3、CD45RO、CD43等,强烈表达细胞毒性颗粒,如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TIA-1(T-cell-restrictellularantigen-1)和grazymeB;肿瘤细胞表达NK相关抗原CD56;肿瘤细胞不表达膜型CD3抗原及B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如CD68、Mac387、CD19、CD20等[4]。
EB病毒检测EBER1/2原位杂交检测为多为阳性。EBV可能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有关:EB病毒主要通过上呼吸道感染,首先感染鼻腔和咽部,散布于鼻腔粘膜内的NK/T细胞易被EB病毒所感染,可能刺激T淋巴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有关,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常原发于鼻腔鼻中隔的解剖学因素[5]。
血管中心性病变是本病非常显著的组织学特征,另外显著的血管侵犯/血管破坏和组织坏死也是本病的特征。组织的坏死一般是源于肿瘤细胞导致的血管阻塞,一些细胞因子(TNFα)及化学因子可能也参与其中。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预后差,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多数专家认为局限型患者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化疗后再给予原发部位放疗[6]。放射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对放射线敏感,早期治疗以放疗为主,可采用大剂量连续性放射治疗,总剂量通常为40~50Gy,可取得较好疗效。化学药物治疗:目前报道的资料以非蒽环类方案为主流。
原发为鼻部症状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早期症状不典型,同时该类疾病发病率低,早期与鼻部慢性炎症不易区分。中青年男性患者,出现症状为鼻堵、流涕、涕中带血、面部肿胀或鼻部外观红肿。查体见鼻腔内黏膜肿胀、糜烂、易出血、干痂及坏死、及鼻部新生物、鼻中隔穿孔时等。CT早期表现:鼻腔广泛软组织影,不均匀强化。全身状态可,局部病变重,病情进展快,需高度考虑该病。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原发部位以鼻腔、鼻中隔为主。须同时进行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需提高对该类疾病早期临床表现的警惕和强调早期确诊。
【参考文献】
[1]冯云海,殷善开,周慧群.原发性耳鼻咽喉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现代耳鼻喉杂志,2004,1(2):122-124.
[2]田秀芬,李瑞成.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方法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92-93.
[3]吴润叶,李晔雄.早期节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与结果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20(1):80-82
[4]勇威本.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5,3(1):39-44.
[5]纪文静,包永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09,49(28):105-106.
[6]袁斌,郭晓丽,李斓.节外NK/T细胞鼻型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2):115-117.
论文作者:段成规,肖鹏,王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淋巴瘤论文; 细胞论文; 鼻中隔论文; 病理论文; 鼻腔论文; 鼻甲论文; 症状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