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运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评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运用小针刀治疗,对照组运用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JOA评分平均为(12.3±2.0),RIS平均为(52.1±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JOA评分平均为(10.4±1.3),RIS平均为(34.2±2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小针刀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康复率高,不易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针刀;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066-02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腰腿疼痛疾病,腰椎间盘由于发生退行性变使得身体的这个部位长久的积累慢性损伤,或者由于受到外力影响引起纤维坏破裂等现象,从而刺激压迫神经根,即脊神经根受到了化学性或者机械性的刺激,患者因而容易出现腰痛、下肢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负担[1]。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还没有十分成熟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手段,而每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约占到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人数的15%,因此,探讨一种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则显得至关重要。我院采用小针刀疗法作为治疗手段,观察分析该方案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作如下解释说明。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经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同时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肿瘤、腰椎结核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不能长时间站立,行走受限,疼痛难忍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4~70岁,平均年龄为(49.5±2.03)岁,病程为11d~11年,平均病程为(16.1±1.38)月;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为23~70岁,平均年龄为(50.1±1.87)岁,病程为10d~12年,平均病程为(16.6±1.15)月,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方面无明显不同(P﹥0.05),具有对照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电针治疗,主要步骤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部以下部位,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治疗人员选取患者肾俞穴、阿是穴、大肠俞穴、腰夹脊穴、环跳、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昆仑、悬钟给予针刺,当患者出现针刺感后接好电针仪设备,设置好参数,一般一次持续30min,一周治疗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研究组实施小针刀治疗,主要步骤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可垫高腹部,依据CT诊断出的病变部位对其进行治疗。小针刀的型号选择3号,常规消毒后取患椎间隙和患椎棘突上旁开大约2cm处以及患椎上、下棘间点、椎旁压痛点和阳性反应点,在这些部位做好标记[3]。
应用1%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治疗人员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依照针刀“四步八法”规程[4-5]实施针刀松解。施针后对该部位给予止痛处理,同时用干纱布按压,当不出血后贴上创口贴,患者需遵医嘱在病床上休息半小时方可离院,一周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指标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患者临床病症完全消失,直腿可抬高70°以上;好转:患者腰腿痛等症状有所缓解,基本能行使腰部功能;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JOA评分和RIS:运用JOA(日本骨科学会)推荐的“腰痛评分标准”,总分为15分,JOA评分改善指数(RIS)=(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5-术前评分)×100%。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1作详细介绍。
研究组JOA评分平均为(12.3±2.0),RIS平均为(52.1±28.6)%,对照组JOA评分平均为(10.4±1.3),RIS平均为(34.2±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2作详细介绍。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上发生率逐年上升的一种腰腿疼痛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和日常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应力,正常的人群一般在20岁以后,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变,这一因素会直接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剧烈的疼痛感会刺激腰臀腿部肌肉发生痉挛,对在其周围的神经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挤压,从而使得肌力受到影响,引发不平衡,脊柱由此容易失去外源性稳定机制[6]。
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主要有手术、药物、针灸等,而我院采取的小针刀治疗方案将中医和西医疗法的优点融会贯通[7],小针刀能够有效的分离瘢痕粘连组织,消除组织间的粘连、肌肉痉挛以及周围神经组织受到的挤压力,重新建立脊椎间的生物平衡,促使患者的气血顺畅,活血化瘀、阴阳平衡。在我院的本次研究中,采用小针刀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JOA评分平均为(12.3±2.0),RIS平均为(52.1±28.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患者在运用小针刀治疗之后,无明显副作用,发生感染的概率较低,同时创伤小,患者的舒适度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合理运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能够准确的对疼痛部位定位,治疗时间短,患者病痛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山鹰.牵引结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0(1):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0.
[3]孟国成.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1(18):102-103.
[4]庞继光.针刀医学基础与临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415-431.
[5]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4-111.
[6]金宏谟,岳东文.针刀配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551.
[7]黄叶,杨拯,田芸,等.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9):2420-2422.
论文作者:张鑫,余长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患者论文; 针刀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平均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