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日英雄观——以后羿和须佐之男为中心论文_黄艺超 史伟

试论中日英雄观——以后羿和须佐之男为中心论文_黄艺超 史伟

(东北大学,辽宁 沈阳 110819)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神话英雄后羿和须佐之男考察中日英雄观的异同。二者都是非凡的领袖和救世主,这体现的是人类社会中英雄的共性。但中国英雄观更强调崇高的美德,英雄往往是圣人般的道德模范。而日本英雄观的核心则是战无不胜的能力,英雄往往亦正亦邪。这也体现了中日价值判断体系的不同,前者有绝对的伦理道德基准,后者的基准则具有相对性。

关键词:英雄观;上古神话;价值观;中日比较

1.前言

神话自古以来就集中体现着许多民族思想的深层特征。在探索民族精神、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哲学源头时,无一例外地可以追溯到神话这一圣地。本文以反映民族心理本源的上古神话为研究对象,选取英雄神的代表人物后羿和须佐之男,从英雄形象的分析入手,高度概括中日迥异的英雄观特点,并探讨差异的产生原因。

2.神话中的后羿和须佐之男

2.1后羿射日与击退怪兽

尧的时代有十个太阳,每天有一个升起,他们都是天帝的儿子。但从某天开始,十个太阳恶作剧般同时出现在空中。地面上的影子完全消失,因为酷暑,各种野兽和怪物从山上和河里逃出来,加害于人,人们身陷旱灾和饥荒的绝望深渊。尧每天都向神祈祷,帝俊听了尧的祷告后,命令射术高超的后羿作为使者下界,教训太阳。后羿看到人间惨状,一怒之下射死九个太阳,杀死了众多怪物和野兽,将平和的生活带回人间。但痛失孩子的帝俊非常愤怒,将后羿贬为凡人。后羿虽然永远无法回归神界,但他被人们尊为伟大的英雄。

2.2须佐之男神话

须佐之男是伊邪那歧的儿子,他拒绝父亲治理海原的任命,哭闹要求去母神的黄泉之国,因而被愤怒的父亲驱逐。在与姐姐天照大神告别时被怀疑图谋不轨,以誓约生子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此后,须佐之男在高天原肆意横行,破坏神田等行径使天照大神躲到天岩屋,天地漆黑,灾祸不断,他被众神逐出高天原。旅途中因为愤怒和误解杀死了保食神,稻种桑蚕等由尸体中诞生,这就是衣食的起源。在出云国,八岐大蛇每年都会吞食少女。须佐之男准备烈酒放在洞口,斩杀了喝醉的八岐大蛇,从其尾巴中得到三件神器之一的草薙剑并献给了天照大神。他救出献给大蛇的奇稻田姬,并与之结婚生子。后来须佐之男给女儿一见钟情的大国主神设置了很多可能致死的残酷试炼,才最终承认这门婚事。

3.后羿和须佐之男的英雄形象比较

3.1后羿和须佐之男英雄形象的相似点

3.1.1 勇猛的战士神

提到“英雄”,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印象几乎都是勇敢有力量的非凡人物。后羿和须佐之男都属于这种典型意义上英雄,是勇猛的战神。

引发灾难的怪兽都是身体庞大,力大无比的可怕存在。但当它们面对后羿时,就像愚蠢的大虫一般不堪一击。分析名字可知,这些野兽多是自然灾害的象征。例如,“九升”兽可以喷出水火,比喻火灾和水灾。古代人认为,“大风(凤)”和“修蛇”分别是暴风雨和波涛的形成原因。因此,羿作为救世主出现,于灾难当中拯救了人们。

据《山海经》记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在这种关键时刻,后羿射死了九个太阳,成就了只有英雄才能达成的伟业,可以说后羿的最大特性是骁勇善战。

根据《古事记》关于八岐大蛇的形态的记载,八岐大蛇有着八头八尾,眼睛鲜红,背上则长满了青苔和树木,腹部则溃烂,流着鲜血,身躯有如八座山峰、八条山谷般巨大。面对如此非常可怕的怪蛇,须佐之男凭借智慧和武艺轻松斩杀,说明他拥有绝非常人的武勇。他也因此在出云神话中被视为具有功绩的英雄神。

3.1.2 富有人性的英雄神

后羿和须佐之男比起神是更近于人,富有人性。后羿没有以神的身份摆出傲慢的态度,而是全心全意为人类着想,为了把人们从充满苦难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而竭尽全力。正是出于对人怜悯,他憎恨带来灾害的太阳,才违背天帝的命令射日。由此可见的是人类的爱恨与怜悯。神话的发展到这个阶段,自然和原始的力量逐渐让位给人性,从后羿的身上可以看到神性向人性转变。

须佐之男是日本神话中特别的存在,他不像神一般崇高,而是有其弱点。如吉田敦彦所论述,须佐之男身上有显著的幼儿性。他拒绝离开母亲,不遵从父命履行责任,而总哭着寻求母亲。在须佐之男身上看不到传统意义上所谓的“神性”,他就像一个因欲望和感情而动的栩栩如生的人,没有丝毫虚假造作。这种真诚的性格很符合日本文学史上“诚”的精神。“诚”是“美”的一个要素,以人性为基础,追求“诚”就是追求“美”。须佐之男的任性行为充分体现着人性,对于古代日本人来说,真实的人性本身被看做是美。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英雄观与审美意识之间的联系。

3.1.3 挑战权威的英雄神

天帝原本只想让后羿威吓自己任性的儿子,但是后羿抱着挑战权威的精神,杀死了天帝的儿子们。作为惩罚,后羿被剥夺了神的身份。须佐之男违背伊邪那岐的命令,在三贵子之中,他是唯一不按父亲的意愿行动的人。两位英雄的共同点是不惧怕挑战权威,根据自己坚强的意志行动。敢于打破定规,挣脱陈旧力量的束缚,开辟新的天地,体现出英雄的非凡之处。

3.2 后羿和须佐之男英雄形象的不同点

3.2.1 完美的道德模范与“恶作剧精灵”形象

后羿有着中国众神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人格典范般的完美。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是社会和历史正义的代表,也是完美的伦理道德的象征。后羿有着许多优秀的品格。首先,他站在正义这一边。在相关的神话中,恶作剧般同时出现的太阳与加害人类的猛兽是恶的象征。后羿的强烈责任感让他认识到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拯救人类。他没有私心,认为自己受到惩罚无关紧要,生灵万物的安宁是他值得牺牲自己去换的。后羿有众多崇高的品格,没有负面性格,是中国典型的完美英雄形象。

与此相反,须佐之男并不完美,但个性十足。河合隼雄将其概括为“恶作剧精灵”,神话和民间传承中,他们在扰乱社会道德和秩序的同时能生发新文化,重新调整社会关系。最为典型的情节是须佐之男在高天原时,虽然没有邪恶的动机,但在感情的驱使下制造了很多恶作剧和骚乱。被驱逐出境的须佐之男只因愤怒就杀死了谷物神,但也带来了谷物种子的诞生。这一粗暴的行为引发了谷物的起源,也体现了日本文化独特一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 绝对的善的化身与暧昧的善恶综合体

在中国说起后羿就会联想到“射日”这一伟大壮举。后羿被奉为救世主,无法想象他与邪恶的联系。因为在神话的发展演变中,统治者有意识地将远古神话中的后羿塑造成道德楷模,带有教化百姓的意图。后羿的精神就是古代中国所理解的“善”。

相反,须佐之男的形象则非常复杂甚至充满矛盾。斩杀八岐大蛇,拯救稻田女神尚且能够归为善行,但以中国的标准来看,高天原的粗暴行为,包括侮辱神圣的宫殿、破坏农田、破坏天地秩序等都是不容分说的恶行。简言之,须佐之男是一个无法简单区分善恶的神,形象极为暧昧模糊。如果放宽视野来看,日本神话并没有刻意区分善与恶。

中日神话体系中,同样作为战士神的后羿和须佐之男的形象完全不同。前者是可靠、成熟的绝对善的化身,后者则是孩子气般任性妄为的善恶综合体。

4.从后羿和须佐之男英雄形象看中日英雄观之差异

4.1 以品德为核心标准的中国英雄观

中国英雄的判断标准可以说是极为明确,善恶分明的。汉语中“奸雄”一词是指通过阴险手段或阴谋得到权力和地位的人。所以与之相对的“英雄”一词,原本就包含了“善”的属性。因为中国的伦理观“邪不压正”的支配,中国的英雄是绝对善的形象,一切邪恶的因素都被排除。

无论有多么出色的品质,如果没有道德,不符合的伦理观,就不能称为英雄。也就是说,道德是最基本的标准,如果用数字衡量人的价值,那么道德是最前面的“1”,而其他性质则是其背后的“0”。这种“英雄观”也与美意识有关。回顾中国悠久的历史,品德高尚的人就是美丽的化身,比如屈原就奠定了“香草美人”表示高洁人格和爱国思想的文学传统。中国英雄身上可见的是崇高的人性之美。具体来说包含以下精神,不怕困难直面困难的精神、不牺牲自我为他人奉献的精神、不输给任何人的意志、“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等。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英雄神话背后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英雄身上特别显著的是奉献精神,英雄不谋求一己私利,甚至可以说毫无欲望。因此,中国的英雄往往拥有不真实的圣人之光环。

4.2 以力量为核心标准的日本英雄观

作为日本的代表性英雄,须佐之男本身就令人生畏,他是超越善与恶的不可归类的英雄神。他没有道德意识,甚至会做出破坏伦理的近亲相奸行为。但是在日本神话中,须佐之男除了被驱逐之外,没有受到太大的指责,他仍然是是出云国的英雄。从这一点上看,日本的英雄观中没有包含泾渭分明的善恶标准。

日本英雄观以力量为核心标准。须佐之男在神话世界中被认为是战士神,战无不胜,无所畏惧。所以他也被奉为无病息灾之神。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善良和慈悲,而是因为他是力量大的强者才值得信任。因此,日本的英雄观是强者即为英雄,受人尊敬。而在中国,帮助弱者的强者才可以成为英雄,两国的核心标准明显不同。

日本的英雄神话基本不涉及道德和伦理。与中国的禁欲且理想化的英雄不同,日本的神话英雄似乎更接近于原始的无意识。因为伦理和美德都是文明的产物,日本的英雄更接近自然本身。

4.3 中日英雄观差异的原因探究

为什么同属于东方文化圈的中日两国英雄观如此不同呢。

从经济角度来看,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甚早。虽然和日本同属于农耕文明,但是其发展程度有别于日本。神话体现着人类的幼年时代,中华民族是马克斯所指出的“早熟的孩子”。早熟的农业生产很早就为道德、伦理的诞生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中华民族在生产方式的改革后站在了时代的前端,率先唤醒了理性和自我意识,开始重视道德和伦理,这些都体现在英雄观之中。

从社会结构来看,以宗族和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经济形成的是分散的社会结构。在原始社会末期,许多部落被华夏民族统一。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作为规范的忠孝等道德和人伦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神话被统治者改写,成为统治和团结人心的重要手段。

在规模小的农耕社会中,易于形成勤劳朴素、内向自省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在追求内心的美和进步期间逐渐重视道德,抑制了原始的冲动,趋于理性化。而后世的知识分子继承了这一传统,追求高尚的人格。所以不只是英雄观,价值观中道德也非常重要。

与此相对,日本的英雄观在另一种环境中形成。频繁的自然灾害在大和民族心中深深埋下了“无常”的种子,他们怀有更强烈的生死存亡的不安和对自然的敬畏。生活在这种不安定环境里的日本人需要的是绝对力量的持有者的护佑。在这个无常的世界里,日本人不太可能依赖虚幻的道德伦理。不论善恶,只要力量足够强大,即使是可怕的东西,能保佑自己的话就会被奉为神灵,被当作英雄而憧憬着。

其次,与很多宗教不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教没有经典,也没有最基本的教义。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原则”成为日本的原则。河合隼雄归纳的“中空构造”理论认为,日本文化并不是以稳固的中心而将整体结合起来的结构,而是以“空”为中心的结构,这使得很多对立的存在能并存而且保持平衡。所以日本能够吸收很多外来文化,更追求相对价值,评价标准也是多元化的。所以在日本的英雄观中,善与恶的区别并不重要。

5.结语

由于早熟的经济发展,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度。而且中央集权的统治也需要规范人伦和道德。此外,农耕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培植了中国人的道德意识。与此相对,多灾多难的日本受无常观支配,希望拥有可靠的绝对力量。而且无原则无核心的神道教决定了相对化的日本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英雄观看到的中日文化的差异是君子文化和武士文化的差异。君子要求崇高美德,武士要求强大力量。君子和武士这一概念的诞生虽然离神话时代遥远,但其实源自是神话,尤其是神话英雄。

参考文献

[1]河合隼雄・湯浅泰雄・吉田敦彦・日本の思想――スサノヲ論[M].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1983

[2]稗田の阿礼・太の安万侶.古事記 祝詞[M].倉野憲司・武田祐吉(校注).東京: 岩波書店,1979.

[3]袁珂.山海经校注(2015 年 5月最终修订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杨阔.中日英雄神话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15..

作者简介:黄艺超(1994.12—),女,辽宁省大连人,沈阳市和平区东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史伟(1993.07—),男,山西省晋中人,沈阳市和平区东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论文作者:黄艺超 史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试论中日英雄观——以后羿和须佐之男为中心论文_黄艺超 史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