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课”架桥,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论文_1郭修臣, 2陈秀丽,2王世峰

用“微课”架桥,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论文_1郭修臣, 2陈秀丽,2王世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如何利用网络辅助我们的教学最大化的扩大教学效益是我们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的教学观在不时地发生着变化,经过探索,我们尝试着利用微课助学打造高效数学课堂,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

一、借微课助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好的开始是成功是一半。课堂中引起兴趣的关键就是情景设计,一个成功的情景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如,在教学青岛版九年级上册《确定圆的条件》,我录制了这样的微课:一个小男孩踢足球不小心打破一块圆形的玻璃。提出的问题是:拿哪一块碎玻璃可以去把玻璃配好?我们知道,只要能确定出圆心和半径就可以去配玻璃的。利用这个微视频作为教学情境,收到了两个意想不到的效果:1、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欣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关注度很高,学生只要肯听肯想,就有办法提高成绩。2、引发学生思考。

由于问题很贴近生活,学生自然想知道拿哪一块玻璃可以确定出它原来的形状。这样,利用微课设计教学情境,打造了课堂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用微课助学,帮学生进行学习延伸。

我们重视新知的探究过程,重视及时训练,注重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性和解答后的反思,但有时往往忽略了及时进行学习延伸。

例如在学习完配方法和公式法之后的练习课上,有效训练这一环节是八个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1)x2+8x-20=0(2)4x2+4x+1=0(3)x2-3x-10=0(4)3x2+4x-7=0(5)12x2-7x+1=0(6)8x2+3x-11=0(7)6x2-7x+2=0(8)4x2-12x-1=0,其中前四个用配方法解答,后四个用公式法解答,学生解答正确率高,步骤规范。我录制了这样的微视频: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1)观察这些方程的两根和系数,分别求出两根之和、两根之积,探究它们和系数有什么关系?(2)观察方程的特点,右边是0,左边是二次三项式。这些二次三项式能分解因式吗?如果能,怎么分解?分解后方程怎么解?设置的这两个延伸问题,第一个是针对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究。第二个问题是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样自然而然的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他们会主动的预习、查资料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三、用微课助学,帮助学生适时迁移应用,引导学生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产生并解决新问题。这要求我们老师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选定合理的迁移点,注重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或产生新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针对根与系数关系的探究中,有效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微课:分三步进行:1、让学生类比学习了根的判别式后,不解方程就能判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追问: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完成什么类似的问题呢?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不解方程就能得到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并通过下面四个方程进行训练巩固:(1)14x2-x+1=0(2) x2+4x+1=0(3)x2+ x-3=0(4)3x2+4 x-7=0。2、选取第一步中的(1)(2)两个方程,提出问题:这两个方程所有根的和是多少?这时学生们出现了沉默,有的在思考,有的动笔计算,我观察了有的同学的计算,是在匆匆忙忙的解方程。我觉得这时的沉默是积极的,或者叫沉思更准确些,作为老师要沉得住气。“冷场”了一会儿,有些急于表现的同学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也影响了正在解方程的同学的思路,停止了解方程而用新知识解答:先求出每一个方程的两根之和,再把两根之和相加即可得到这两个方程所有根的和。达成共识后,我把设计问题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你还可以根据这两个方程设计怎样的问题让同学们解答?综合学生们设计的题目出现了两大类:(1)增加方程的个数,求所有根的和。(2)这两个方程的所有根的积是多少?学生设计的每一类问题,都展示了对新知识点理解层次的加深。3、针对学生设计问题的情况,我追加了变式运用:又选定了第(1)个方程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这个方程求出下面代数式的值吗?x12+x22=?; + =?。学生通过沉思和讨论解决了问题。

四、利用微课助学,帮助学生知识建构。

在教学完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和性质后,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学生掌握的不理想,主要是对系数a、b、c和函数图像的关系不明了。我就用PPT和语言解说的形式录制了一个专题视频: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抛物线的位置判断a、b、c的符号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1、抛物线开口方向与a的关系: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2、如何确定b的符号:看对称轴的位置,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a、b同号;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a、b异号。3、如何确定c的符号:看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若图像与y轴正半轴相交,则c﹥0;若图像经过原点,则c=0;若图像与y轴负半轴相交,则c﹤0.我把视频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家观看,要尽可能的理解掌握视频里介绍的方法。看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写下来,并完成老师从配套练习册和行知天下精选的题目巩固。第二天组织测试,效果颇佳,学生掌握的很好。据中等生和学困生反馈,有的学生看了四遍才掌握了。反思自己,仅仅课堂40分钟的时间,仅仅数形结合探究一遍,怎能保证大部分同学掌握?

总之,微课助学虽然需要老师付出多一些的心血,但是由于可以在家重复播放观看,毕竟让不同的学生有了可以反复学习的机会,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提升了数学素养,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又使数学教学最优化,打造了有效数学课堂。

【1】黄梅州. 浅谈微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J]. 中华少年, 2018(30).

【2】朱雅苏. 巧借微课,“活”化小学语文课堂[J]. 学苑教育(9):36-36.

【3】韩婵, 马婷, 张彦. 微课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9(25):11-12.

论文作者:1郭修臣, 2陈秀丽,2王世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用“微课”架桥,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论文_1郭修臣, 2陈秀丽,2王世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