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南昌市 330000)
摘要:本文在当代景区“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文化遗产类景区文化内涵及其价值的分析,以庐山桃花源风景区为例,深入剖析其景区开发价值和开发意义,以期能提升庐山桃花源风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力。
关键词:庐山桃花源风景区;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旅游资源
庐山桃花源位于庐山南麓,在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温泉镇境内,俗名“庐山垄”,又称“康王谷”。桃花源总面积约有一万多亩,是庐山的第一长峡谷,全长约为有15华里。据当地专家认为,此地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的创作原。因其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全面挖掘庐山桃花源风景区的价值及其特征,有利于庐山桃花源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实现景区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一、桃花源风景区的研究意义
庐山桃花源风景区在时代、民族、地域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不同层面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极具个性、特色的自然人文桃花源景区在文旅融合下的开发发展,对于适应当代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时代心理追求以及提高人们对该地区历史的了解和对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均有深远的内涵和积极的意义。
二、庐山桃花源风景区的价值
(一)历史文化的价值
1、陶渊明和他笔下的《桃花源记》
庐山桃花源风景区作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的理想地之一,使得桃花源和乌托邦一起成为人类精神家园的代名词,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和美学价值。而陶渊明作为我国文化史上著名的隐居诗人,桃花源便是他隐逸愿景的一个伊甸园。陶渊明在回到故里后亲身耕种中创作的田园诗在朴素自然中传达出一种深刻、醇厚的人生意趣。他从中领悟到面向天地自然求得自我的解放和张扬的生命精神。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素朴的心胸,在轻松自然之中又活泼广阔,打破了人生自我的有限而回归于天地的无限性,从而求得个体生命的最高程度的张扬和最深刻的意蕴。陶渊明的“任真”和“自得”对当代人的思想以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康王谷的隐逸文化
“康王谷”因康王入谷避难而得康王谷之名。“康村”是谷中十自然村中唯一高踞半山的村落。特殊的地形环境,可仰而难及的位置、半隐半现的村宅、陡险曲绕的小道,以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劳作方式和村俗民习,都为它添加了一层迷蒙的色彩。今而后室的代代相传更是充分体现出桃花源的隐逸佳境,为隐逸文化奠下深厚底蕴和浓浓的情怀。
3、景区的美学价值
沿溪寻至“谷帘泉”瀑布时,朱熹手书“谷帘泉”三个大字刻于进谷路旁的崖壁上。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他为此水写下气势磅礴的联句——“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让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并留下众多华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至于其美学价值,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风光,都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人们通过游览桃花源景区,感受自然的四时美景;感受自然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声音美、动态美;感受人文景观的劳动美、意境美、智慧美,从而增长知识,获取信息,陶冶情操,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二)文化带动的经济价值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文化的重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是因为旅游在从观光游到深度休闲度假游转变的过程中,旅游产品和体验的文化精神供给和对文化的发掘成为目的地留住游客的重要手段,丰富的文化体验成为自然风光之外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文化的开发也是延长旅游产业链运行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极大丰富桃花源风景区的旅游消费和体验,还可以让景区的价值变为真实价值。通过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等载体,以文化为媒介的传播交流和文化的体验设计真正实现旅游的全区域和全季节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有效战略和持续增涨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文旅产业更大规模的开发。“文旅融合”成为人类高质量回归自然与重温历史的生活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桃花源景区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三)地脉资源的价值
因桃花源景区地处庐山山南庐山市境内,地形偏僻,再加上庐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资源环境保护的良好,景区内山水风光也较为完整,以至于景区内田园风光迷人,茶园、树林、桃花源园,楚人村整体和谐,自成一体。康王谷谷中西侧青山叠翠,瀑溪泄流,田园如画,气候尤适,引人入胜,是一处田园揽胜的极佳之地。桃花源谷深镜幽,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与古代文人骚客留下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对游人产生神奇的魅力。桃花源在选址、空间布局、景观要素组合、细节设计等方面都反映出新颖探索,真山真水的空间布局都十分具有特色。谷地间村庄点点,梯田层层,道路阡陌,水网交织,四季花开如锦,果茶桑麻成荫,处处都是诗情画意般的田园景色。置身谷中,给人以“与世隔绝”的感受,使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感意境获得升华。
三、结论
桃花源景区,就其现有景观资源的类型、规模、总量或自然人文景观的奇特性,其优势是拥有极佳的“桃花源”原型环境。加之朱熹书题崖刻“谷帘泉”、陆羽品评“天下第一泉”、谷帘大瀑布、古楚名俗文化以及我过田园派第一人陶渊明故里及其归隐田园活动之地、不朽名篇《桃花源记》的创作,亦为庐山增添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使其具有极高的文化品味与艺术价值,从而构成了庐山桃花源风景区的开发文脉价值。文化旅游是通过鉴赏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从而满足精神和文化需要的一种活动,旅游作为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将文化与旅游结合,以旅游的形式发扬历史文化的同时,加快景区文旅的发展,尽量延续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方式, 是将制订旅游定位和提高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方法。留住文化“活”起来的形态,让文化的种子能够沉淀、生长,使其变成可呈现、可体验的旅游产品,从而更好的促进桃花源景区文旅的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长明,袁袜.星子县旅游系统定位研究[J].九江学院报,2009
[2]崔风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朱琼.庐山康王谷桃花源原型考略及环境资源评注.[J],中国园林.2004.8
[5]郭颜柯. 中国现当代文学旅游资源研究[D]. 西南大学,2016
[6]李江敏,李志飞.文化旅游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吴懿(1995.05-),女,江西省九江市人,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设计学,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论文作者:吴懿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桃花源论文; 庐山论文; 文化论文; 景区论文; 价值论文; 风景区论文; 旅游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