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之要点论文_王涛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之要点论文_王涛

济南舜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停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不停的增大,大多数的高层多功用型的建筑在城市中破土而出。因为建筑物各个部分的使用功能和要求都存在比较很大的差别,相对的对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布局要求也拥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必须要达到非常高的施工技术。为了可以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的基本技术要求,转换层也随之产生了,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前言:高层建筑具有节约用地的优点,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是高层建筑的形式创新和结构优化,使高层建筑的工序更为繁琐,例如,高层建筑的大尺寸转换层的施工难度较高。高层建筑中的转换层能够使建筑的负荷量增大,因此需要以大尺寸的转换层来减轻上部建筑的负荷压力。由此可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对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技术要点分析

1.1侧压力控制

关于侧压力控制的研究,除了要分析转换层模板的侧压力控制之外,对于其大模体系对拉螺杆的受力影响分析同样不可忽视。在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需要采用组合大模板,因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采用的深梁会增大梁的高度。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控制侧压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一般情况下,刚度和负荷力是模板结构的两个较为重要的因素,此外,内部振捣器则大多被采用于转换层浇筑混凝土。

1.2支撑体系控制

九层板的转换板底模和侧模、混凝土转换板厚度分别为18mm和1.6m。在此住宅楼的9.95m处设置混凝土转换板,间距为1.0m×1.0m的20b工字钢被设置在9.95m~4.95m之间以支撑模板,除此之外,在4.95m~5.00m之间,则以普通钢管分层卸载来支撑模板。其中剪力墙设置间隔、立杆间距、横杆步距分别为4m,1.0m×1.0m和1.0m。在建筑工程中,横杆及脚手架连接转换板支撑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效益高、可靠性强等优点。这种支撑体系完全符合高层建筑工程对转换层支撑在安全、经济、效果等方面的要求。除此之外,关于高层建筑的支撑系统,其方便与否同样是很重要的。在对其组合采用前,要注意到各种会因工程实施情况改变而改变的因素,例如,支撑架的种类、大小、构件性质和计算等。在通道洞口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此类特殊情况,如需要改变外形或者其他施工条件时,其支撑架的部分拉结点及杆件设置绝对不可随之而作出改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支撑架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前,必须加强对各方面的审核力度,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施工人员的各种情况,以及设计材料等因素。

2裂缝控制要点

2.1混凝土强度

在此次高层建筑工程中,为了使1.6m高的混凝土转换板可以充分地膨胀混凝土,需要对其好好维护。因此,需要采用相关有效措施来做好养护工作,如制定相关制度、培养专业的养护人员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做好混凝土转换层的保护工作,可在其终凝后对其采用14d的保湿养护,在此收平后,需要用水使其湿润,此外,借助薄膜、干麻袋、草袋等并对其喷洒水雾,使其湿度不低于80%,以免出现干缩和干裂的情况,在日常当中,高层建筑的转换层一般使用强度适中的预拌混凝土,与普通的混凝土相比,预拌混凝土强度适中,施工难度不大、较好控制、质量好不易出现裂缝,除此之外,对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技巧要求也没那么高,可以避免因为对混凝土的专业知识不熟悉而导致失误。因此,为了保证转换层的质量与工程施工的质量,高层建筑大多使用预拌混凝土。

2.2后续养护控制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养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在一般情况下,典型的养护就是尽量避免混凝土与空气接触,把其内外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保证转换层混凝土的质量,如保温法和蓄水法。所谓的保温法,就是把薄膜、干麻袋、草袋等此类保温材料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或者外围上,使其温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所谓的蓄水法,就是保持混凝土的湿度以避免出现干裂,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一般情况下,保持湿度的蓄水法运作方便,且经济实惠,多应用于建筑中的偏小、中等性梁式转换层。

2.3温度监控工作

关于监控温度的研究,除了监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相对湿度、降温速度之外,还需要对水泥水热化进行相关测试。关于温度监控工作,科学合理的监控方法尤为重要,至于其规模的问题,则可以以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及其规模来确认。除了科学的监控方法之外,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监控温度也是可以的,不过只有在专业技能强的施工人员操作下才能采用。为了保证转换层的质量,需要通过进行以上的温度监控工作来及时了解混凝土状况以有效开展养护工作。在开展温度监控工作时,当监控人员发现转换层混凝土的温差接近预警值25℃,或者下降到其预警值,即10℃时,需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来减少其温差,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把固定了测温原件的钢筋安置在转换层的混凝土的表面上,此外,为了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还需要让专业的工作人员管理钢筋上的测温元件,避免元件受到磨损;为了使混凝土的温差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在其表面覆盖各种保温材料,使其温度不会大幅度下降或上升,在采取此措施后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碘钨灯架对混凝土加温。关于检测混凝土温度工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测温点还是测温仪器,都要选择些代表性强、可靠性高的,比如选择测温仪,先进温度传感器和手持式温度测量仪对测量的准确性较为重要,对测温点的选择,如只集中分布在某处是没可比性的,理应分散选择测温点,此外,还需要注意测温点之间的距离,垂直方向必须合理控制在500mm~800mm之间,平面则在2.5m~5m之间。在此次高楼工程中,因为混凝土转换板长度、宽度与其厚度相差较大,当其厚度超过两倍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基底传导、表面辐射和对流进行散热降温。由此可见,测温点的分布形式相似度较高。通过以上的分析,为了有效监控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以保证其质量,得出了以下的测温点分布方案:对混凝土设置18个转换层测温点,1个大气测温点。其中在转换板表面分布6个向上的测温点,在每个平面测温点上下和中间分别分布3个测温点。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科学先进的转换层施工技术优化了高层建筑上部负荷结构。但是随着技术的提高,建筑设计也趋向新颖化,这使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按照设计图纸以及工作计划方案进行施工,以确保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质量,此外,还要求施工人员掌握专业的知识以及技能,在转换层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谢文东,王晶.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及设计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5(3):94-95.

[2]郑育新.高层建筑混凝土柱整体置换混凝土加固施工方法[J].施工技术,2011,40(21):91-93.

[3]张进南.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筑,2014(26):86.

[4]张小明.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13(9):42-43.

[5]邢通,陈会萍.浅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0):174.

[6]莫宏波.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产生裂缝原因及控制的探讨[J].四川建材,2009,35(6):38-39.

论文作者:王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之要点论文_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