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辛置小学 261300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初始阶段,接受什么样的熏陶至关重要。而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选择能力有限,需要长辈的指导。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在此,浅谈几点做法:
一、阅读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阅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阅读是孩子通往世界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的阅读面有多宽广,他的视野就会有多宽广,思想就有多全面、多成熟,人生境界就有多高。“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等名人名言不胜枚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阅读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爱”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孩子自己的事,而是由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完成的,三者缺一不可。有些不负责任的家长把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殊不知,孩子无论在校在家,无时不在学习,无时不在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感染。甚至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分数和名次,一好百好,其他都不重要,这些都是不足取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强调孩子的个性培养,所以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尤其家长,更要主动承担起引导孩子课外阅读的责任,切莫敷衍应付,甚至撒手不管。
虽然教育孩子以学校为主,家庭为辅,但有时辅更重要,两者必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这样才能建立全方位的教育链,保持良好的循环。
英国著名评论家李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提出,要让经典占据个人的阅读空间。儿童处于成长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只有在一定的指导下方能获得健康的成长和得到有益的滋养。专家建议,应让孩子优先阅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每一个儿童都有特定的性格、兴趣与独特的智能,而每一种儿童读物对孩子的启迪作用也不尽相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典文学,更倾向于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赞颂,孩子读这些纯净的文字,更能提升人性善的一面。通过阅读,可以间接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
阅读是儿童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是他们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整体人格成长的过程。而我们平时强调的德育,与良好的阅读有很大关系。道德品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会他“爱”。孩子们从意味隽永的故事中会产生共鸣,从而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周围应该爱的一切。
三、阅读是写作之母
虽然读书多不一定能写好作文,但作文写得好的一定是平时读书多的孩子,因为阅读是写作之母。著名作家秦文君把小学生的作文分为四个等级,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四个阶段:第一是“麻雀”作文,即把短小的作文写得具体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第二是“老鹰”作文,即写作文可以写得夸张一点,飞得高一点;第三是“孔雀”作文,即可以把作文写得生动一点、绚烂一点,敢于虚构;第四是“凤凰”作文,即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作文写得生动、优美。要想写出这样的“凤凰”作文,孩子平时要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集腋成裘,积沙成塔,方能写得出来,搞突击训练是绝对做不到的。
四、阅读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等于跟高尚的人对话。可见,阅读选材很重要。专家建议让孩子读得杂一些,如儿童诗歌,节奏感强,技巧丰富,语言凝练,加上富有乐感的韵律,能把孩子带入美好的意境中;还可多读一些人物传记,伟大人物的成长经历,可以帮助孩子从小树立人生目标,对自己起到一定的励志作用。另外,科普读物也是阅读重点,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经常看到有些孩子的书包里装着乌七八糟的刊物,感到无聊,就像玩某些电脑游戏一样,除了低级趣味毫无益处。但正儿八经的优秀读物孩子却不感冒,所以,如何正确引导是极为关键的。
五、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
为进一步激励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的兴致,学校还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如“争做文明好少年”演讲比赛、“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征文比赛、“我的读书梦”手抄报比赛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们创造一个阅读环境,制造一个成长空间,让文字飞扬,情感飘动,感受到心灵的碰撞,从而让孩子喜欢上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同时,学校定期开放图书阅览室,学校的文化墙、班级黑板报上都以读书为主题,形成主题文化,让人感觉到处都有书籍的陪伴,仿佛在书的海洋里徜徉,让孩子们沉浸在读书的气氛当中,逐渐养成书卷气质。
总之,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潜移默化,由浅入深,不可急于求成。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引导,激发渗透,逐渐让孩子从读到愿读,再到喜欢读,最后到爱不释手的层次递进,养成一种终生读书的好习惯。
论文作者:韩云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8
标签:孩子论文; 写得论文; 小学生论文; 儿童论文; 孩子们论文; 有多论文; 学校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2月总第2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