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学龄前儿童肥胖与膳食习惯研究论文_胡超英

福建省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361003

【摘 要】为了了解厦门市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情况,分析其肥胖的发生率和膳食习惯,提出改进的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方法,由专业人员测量儿童身高和体重,并对儿童的膳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本次体检中,发现6734名男童中共有535名检出肥胖,肥胖的检出率为7.94%,5773名女童中共有289名检出肥胖,肥胖的检出率为5.01%。在分析膳食习惯时发现饮用甜饮料和进食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童比女童的肥胖发生率要高,家长和幼儿园需共同努力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率。

【关键词】厦门市;学龄前儿童;肥胖;膳食习惯

儿童单纯肥胖不同于病理性肥胖,是一种由生活习惯所导致的一类全身脂肪分布较均一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的机制不是由于代谢或内分泌紊乱所造成的。而且若不对儿童单纯肥胖进行干预,其可发展成成人肥胖,使成人患心血管类疾病的风险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国儿童肥胖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未来成人的健康。在一九八六年我国调研城市儿童肥胖率为0.91%,十年后检出的发病率为1.76%,到二零零六年检出的肥胖率猛增至14.4%,可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展趋势,已经非常与发达国家的检出率靠近。

虽然现在也有众多学者研究儿童肥胖,但还未揭示其发病的具体机制。虽然家族性的肥胖史会对儿童肥胖的发生有促进作用,但肥胖的发生还与众多的环境因素有关,例如膳食习惯、进食速度、运动过少等等因素。为了能了解我国厦门市学龄前儿童的健康状况,笔者根据2015年5月-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对管辖的39所托幼单位儿童进行全面的体检结果来了解该儿童的肥胖率,并设置了问卷调查分析其膳食习惯。

1.实验对象及方法

1.1实验对象: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管辖的39所托幼单位共12705名儿童,实际的体检人数为12507人,体检率为98.44%,其中男性学龄前儿童为6734名,女性学龄前儿童为5773名,其具体的年龄分布如下表1.1

1.2实验方法:

身高测量:身高的测量工具为立式身高仪(正丰鸿旭生产的 LI型,身高的测量范围为30cm-200cm,精确度为0.1cm)。测量前确保儿童未穿戴鞋帽,立正姿势,双臂自然下垂,然后读数记录。

体重测量:体重的测量采用数字电子体重计(精确度为0.1kg),测量前要求儿童未穿戴鞋帽和外套,站立于体重计的中间位置,勿使其接触他物,待读数稳定后由工作人员记录。

肥胖的定义: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测量10岁以下儿童肥胖的最适宜方法—身高标准体重法,根据本法认为轻度肥胖为超过标准体重的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九,中度肥胖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九,重度肥胖为超过标准体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10]。

1.3问卷调查内容:

抽取体检出824名肥胖儿童为实验组,再按照相同幼托单位、年龄、性别的原则选择824名非肥胖的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膳食习惯的调研。其问卷的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1)每周食用洋快餐的次数:0、1-2、3-4,(2)每周喝过甜饮料的次数:0、1-2、3-4、5次以上,(3)每周所食用油炸食品的次数:0、1-2、3-4、5次以上,(4)进食时间:10min以下、10-20min、20min以上。

1.4统计学方法:审核完所有收集的数据后,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比较男女儿童肥胖率的差异

在本次体检中,发现6734名男童中共有535名检出肥胖,肥胖的检出率为7.94%,5773名女童中共有289名检出肥胖,肥胖的检出率为5.01%,经X2检验,男女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不同年龄组别的儿童肥胖率差异

本次调研基于幼托单位进行,所有的儿童的年龄都在2岁以上,研究发现:从3岁儿童开始,肥胖的检出率依次随年龄递增,3-6岁儿童肥胖的检出率依次为2.93%、3.92%、7.09%、11.34%,不同的年龄组别的肥胖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而笔者认为2岁组别由于样本容量不够大(只有105人),数据缺乏准确性。具体情况见下表2.1

2.3比较不同年龄组别男女儿童肥胖率的差异

经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男女儿童的肥胖检出率各不相同,并且差异较为明显,在5个年龄段中,男性肥胖率均比女性高,且从3岁开始男女儿童的肥胖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具体情况见下表2.2

2.4膳食习惯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共有824名肥胖儿童和824名非肥胖儿童参与调研,应完成1648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了1608份有效问卷,问卷的回收率为97.58%,其中非肥胖组的问卷有800份,肥胖组的文卷有804份。问卷的具体情况见下表2.3

3.结论

3.1男女儿童肥胖率检出的差异:在本次调研中发现男童的肥胖检出率为7.94%,女童的肥胖检出率为5.01%,男童的肥胖率比女童高;并且发现在2-6岁每个年龄段男童的肥胖检出率均比女童高,这与发达国家报道的情况类似。为何男女儿童在肥胖的发生率上会有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这可能与我国的文化观念有关,还与重男轻女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肥胖代表健壮,可以少生病,而且在青春期孩子会随着长高而消瘦下来,所以现在无需控制体重,这样错误的观念导致家长纵容儿童长胖,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3.2男女儿童肥胖检出率在年龄段上的差异:在本次调研中发现,除2岁组以外,男女儿童的肥胖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5-6岁是儿童检出肥胖的高发年龄段。笔者认为本次调研中2岁组别的样本容量过小,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判断造成影响。

3.3肥胖率与膳食习惯的关系:在本次调研中,笔者共调研了4种膳食习惯,分别为每周食用洋快餐次数、甜饮料次数、油炸食品次数、进食时间等。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X2检验发现,每周食用甜饮料的次数和进食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两种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家长需在平时生活中控制孩子喝甜饮料的次数,并且需嘱咐儿童吃饭时细嚼慢咽;幼儿园教师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也需注意这两个方面。只有经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才能控制柱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但在问卷的调研中,还发现有一部分家长会用食用油炸食品或甜品来奖励孩子,导致儿童摄入过高的卡路里,促进了儿童肥胖的发生。笔者认为保健院、幼儿园和社会有责任对家长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纠正家长的不良观点,控制我市儿童肥胖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Goyal RK,Shah VN,Saboo BD,et al.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Indian adolescent school going children: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associated lifestyle factors[J].J Assoc Physi-cians India,2010,58:151-158.

[2]许韶君,陶芳标,苏普玉,等.不同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出生队列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6):499-501.

[3]魏梅. 上海市2002年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基线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7):349-351.

[4]马冠生,胡小琪. 影响我国四城市儿童少年肥胖的环境和行为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3):114-116.

[5]周乐山,何国平. 长沙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病例-对照研究[J].卫生研究,2007,36(6):755.

论文作者:胡超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厦门市学龄前儿童肥胖与膳食习惯研究论文_胡超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