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生命科学教育研究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生命科学教育研究

符太胜[1]2016年在《4-6岁城乡幼儿前科学概念的研究》文中指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认知发展阶段是领域普遍性的,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既无演绎推理,也无归纳推理,对事物的认知不是从事物本身的特点及其内部关系出发,而是表现出“泛灵论”倾向,受限于知觉相似性和自我中心思维。领域特殊性和朴素理论的研究者有力的批判了对幼儿认知能力的低估倾向,幼儿也能将世界组织成有意义的范畴,儿童早期的概念不单单依赖于知觉外表,而且常常反映了某个范畴的成员间比较深层的不那么明显的关系。幼儿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丰富的前科学概念,逐渐形成一个类似“理论”的知识体系,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理论,但具有理论的性质和功能,能用于解释和预测特定领域中的现象。幼儿的前科学概念,即指幼儿的朴素概念、自发概念或日常概念,是在正式的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途径所形成的对事物、事件和现象的理解、分类、解释与预测,以直观思维为主,体现了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前科学概念能帮助儿童将具体、丰富、零散、孤立的科学经验转化为概念化的认识结构。前科学概念是初级形态的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区别具有相对性,很难找出明显的分界线。前科学概念的研究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和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研究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有利于深入理解幼儿科学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特征,对幼儿科学素养启蒙有重要的教育启示。本研究从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现象出发,选择代表生命过程的四个基本概念——遗传、生长、生病和死亡,从叁种类型的生命体——动物、植物、人体,结合图片和情境设计12个临床访谈题目。从叁所城市幼儿园和叁所农村幼儿园临床访谈159名4-6岁幼儿。本研究从判断水平和解释水平两个方面探索幼儿前科学概念的发展水平。根据幼儿对生命现象的认知理解程度和正确性,对幼儿的解释划分为五个水平,由低到高依次赋予0至4分。从城乡差异、年龄段差异、子概念的认知差异、生命体类型差异等方面对前科学概念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总体水平年龄段差异显着,虽然总体水平城乡差异不显着,但是幼儿对生病现象的解释水平城乡差异显着;幼儿对动物认知水平与对植物认知水平差异不显着,对人体的认知水平显着高于对动植物的认知水平;幼儿的生命概念认知是不同步的,对生长的认知得分最好,死亡次之,之后是生病和遗传。城乡幼儿前科学概念的共同特征是:领域普遍性与领域特殊性共同制约幼儿的前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中有迷思概念;对生命现象持多元解释方式,幼儿对生命现象的解释方式主要有活力论、本质论、环境论、行为论和目的论,能根据不同的生命现象以某种解释方式为主,以其它解释方式为补充。城乡生活环境差异对幼儿前科学概念的发展水平和特征有影响,城市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更多来自于间接经验,农村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更多来自于直接经验,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有更明显的拟人化思维。前科学概念是生态系统综合影响的结果,前科学概念的获得方式是多元的。日常感受的作用最为重要,电视网络媒体对前科学概念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有一定影响,但科学教育效能有待改进。幼儿自身特点也有很大影响,其中幼儿科学思维的特征、知识经验和认知潜能是影响前科学概念的重要因素。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研究编制了幼儿生命科学教育的家长自评问卷和教师自评问卷。研究表明:教师自评总分城乡差异显着,但幼儿前科学概念总体水平城乡差异不显着,教师的科学教育效能有待改进。家长自评总分与幼儿前科学概念总体水平相关不显着,父母职业和家庭经济收入对幼儿前科学概念总体水平的影响不显着,但是父母学历和主要抚养人的影响显着。发展前科学概念需要保障和完善幼儿科学教育条件:保障电视网络媒体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性,家长科学素养的提高,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合理发展,教师科学教育效能的有效提升以及社区科学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持。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整合性、发展适宜性、领域渗透性、生活性、家园合作、探究性。基于研究的过程与结论,本研究提出发展前科学概念的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尊重和探查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注重正式科学课程与非正式科学课程的结合,合理运用概念转变策略,平衡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发展的关系,引导幼儿理解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合理对待科学认知中的拟人化思维。

唐敬芬[2]2001年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生命科学教育研究》文中认为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实施基础,本文从生命科学的特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儿童学习特征出发,研究儿童学习生命科学的规律,在使儿童获得初浅的生命科学概念和经验的同时,感受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性,激发儿童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兴趣,从“做”科学中,初步理解科学,从而意识到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论文分析了国内外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寻找当前幼儿科学教育的症结。探索按照生命科学的特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建构的特点,设计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并在幼儿园进行了实验,探讨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使幼儿在获得初浅的生命科学概念和经验同时,感受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并使儿童意识到探究生命科学奥秘的科学方法,培养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态度和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团体合作精神,探索儿童学习科学的规律,提出了发展生命科学教育的对策和思路。

李媛[3]2018年在《现代日本幼儿科学教育发展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幼儿教育除了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音乐、绘画等感觉的发展外,通过与自然接触,发展对自然的感受、理解等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面。现代日本(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幼儿教育中也十分重视幼儿与自然接触、认识周边事物的教育,培养幼儿接触身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智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待周围环境的积极态度,即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使幼儿科学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事实上,日本的国民科学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民科学素养的水平也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目前,通过科学绘本来进行科学教育已成为现代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方法。科学绘本以极具特色的“引导性语言”,成为了联系幼儿的自身经验和周围世界的桥梁,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对于身边环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让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从现代日本(本论文指二战后)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变化、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及主要论着及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叁个层面上论述了战后日本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史。通过以上叁个角度对现代日本幼儿科学教育地发展进行探究,能够窥探出二战后日本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特点,总结战后日本幼儿科学教育的规律和成功经验,尝试从中汲取优秀经验,试图为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实地考察与访谈法等方法,查阅并翻译了大量的历史文献,阅览了相关的官方网站,对资料进行审阅、比较,获取了真实有效的参考资料。笔者在日本爱媛大学做交换生期间,还针对科学绘本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对日本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获得了珍贵的一手资料。论文分四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本次研究的缘起及意义、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研究中的重难点。第一章主要论述战后日本幼儿科学教育的变化,从日本文部省公布的幼儿课程文件的变化来看战后幼儿科学的发展。第二章主要论述了现代日本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论着及理论,对二战后的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第叁章主要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对日本几本着名的科学绘本的编撰方法和语言特点进行了剖析,并通过对日本幼儿园教师的采访来了解幼儿科学绘本在日本幼儿园中的运用情况。并从日本绘本的现状和我国引进科学绘本的现状以及科学绘本交流与运用的前景等角度进行了论述,探究日本科学绘本发展对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刘书辉[4]2015年在《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文中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了国内外持续重视。1996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科学课程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2013年颁布了《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2000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DFEE)和资格与课程委员会(QCA)颁布了《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010年澳大利亚课程设置、考评与报告管理局(ACARA)颁布了《幼儿园至10年级科学课程标准草案》。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2年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和国外幼儿园科学教育相比,虽然我国把科学领域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课程指南,还没有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导下幼儿园科学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本文作者所查到的资料,我国在针对幼儿园的政策文件中没有出现“生命科学”的描述,只是刘占兰、朱家雄等专家在他们的着作里有关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部分出现“生命科学”的描述。另外,我国“做中学”科学探究项目也倡导生命科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部分内容。综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科学教育,生命科学贯穿幼儿园和小学、中学整个阶段,这为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提供了启示。生命科学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求适宜的生命科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又可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可操作性。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实施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外已有生命科学教育的经验,进而提出我国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的优化策略。对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实施现状分析主要经过以下步骤:第一,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生命科学教育进行梳理与分析,了解我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方面的差异;第二,根据已有研究综述和本文作者幼儿园见习经历的基础上编制《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实施调查问卷》;第叁,根据《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实施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再进行教师访谈。根据《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实施调查问卷》和《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教师访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运用spss20.0和扎根理论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得出:幼儿园需要开展生命科学教育、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安排未形成常态化、幼儿园教师生命科学知识结构有待优化等。在明确了幼儿园教师对生命科学教育的倾向、对生命科学教育的理解、对生命科学实施中影响因素等的事实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生命科学教育进行比较,根据科学的本质、科学教育的科学性、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特殊性,从借鉴幼儿园优秀生命科学教育的典型案例、美国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教参的特点、我国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等方面,本论文拟初步构建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刘武惠[5]2007年在《融生命科学于幼儿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去探讨提高幼儿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中、外幼儿教育家们对幼儿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目的是把这些教育理念的精髓部分,尽量多地融入我的幼儿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建立适合我国幼儿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让我国的幼儿从幼儿园起就更接近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水平。根据我国幼儿传统教育的现状,文章从以下叁方面对幼儿素质教育进行了策略研究:一是生命科学中幼儿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此研究中,采用了讲童话故事的方式进行幼儿性教育,让幼儿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原本高深复杂的性别问题;二是用生命科学激发幼儿好奇心的实践与研究,在这个研究中顺应自然规律和孩子们的天性,将他们在生活中的无数个为什么编成科普小故事,来一一解答,呵护并不断激发孩子们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叁是用生命科学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与研究,人们常说: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采用的策略便是采用我国古代孙子兵法攻心为上的理念,让孩子们心服口服愉快地接受这些好的生活习惯。该研究还从幼儿心理及自身发展的关键期着手,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们懂得怎样对待不同时期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创造力、想像力、观察力及注意力等问题。通过将生命科学融于幼儿教育的方案的具体实施,数据分析表明该策略是有效的,它有利于使我国幼儿园传统教育中注重技能学习转变成注重悟性的开发,即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去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认识自己,从而使幼儿悟出生命的本质及人生的真谛。

季奎奎[6]2012年在《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领域,科学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载体,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科学教育的质量。然而科学教育内容广泛而庞杂,教师在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时存在内容不够均衡、随意性较大、适宜性不够等问题。因此,构建适宜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对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对福州市A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进行了量和质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A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虽然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兴趣,但内容还存在缺乏科学性、完整性、均衡性和适宜性等问题。本研究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构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采用问卷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查,运用SPSS11.5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影响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构建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趣味性、适宜性、发展性、探究性等基本原则,从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四个方面出发,初步构建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基本框架,并列出各项内容的关键经验和活动建议,为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参考和指导。

葛江宇[7]2017年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幼儿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幼儿一定的科学情感态度、掌握科学方法和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科学教育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大班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为研究的切入点,具体从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和对幼儿评价四个方面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以提高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本研究以保定市叁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4个大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分别从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教育内容、实施方法和对幼儿的评价四个部分分析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现状。通过对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非参与式的观察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通过整理收集到的教案,获得很多的信息,填补笔者不能进行全部科学教育活动观察的缺陷;通过对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为本研究提供了真实客观的数据。本文针对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提高科学教育活动质量的建议。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提高教师科学素;教师要科学的制定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教师要科学的选择科学活动内容;教师要合理地使用科学教育的方法;提升教师的评价水平;幼儿园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支持力度。

欧阳嫣妮[8]2017年在《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科学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为教师指明了将教学内容知识、教育对象知识和教学方法知识融合的专业化成长道路。幼儿期是“科学的启蒙期”,在科学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科学知识?如何将教师知识转化为幼儿知识?怎样选择适合幼儿科学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重要性问题,需要对幼儿教师科学领域学科教学知识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首先,在理论上对幼儿教师科学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进行分析,指出幼儿教师科学领域学科教学知识由教学内容知识、教育对象知识和教学方法知识叁部分构成,同时,本研究从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科学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科学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科学教育教学评价的采用四个方面分析和研究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学科教学知识。其次,本研究选取了长沙市G示范性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长沙市G示范性幼儿教师对科学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的认识情况,科学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基本状况,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状况。研究发现,大多数示范性幼儿园教师对科学领域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能将学科教学知识视为多种知识的有机融合,能认识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性。在科学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构成方面,大部分示范性幼儿园教师认为科学领域学科教学知识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学科的教学内容知识和幼儿科学教育领域某一特定主题或内容的知识,对一般的教学内容知识认识不足。在科学领域的教育对象知识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一致认为教育对象知识包括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其次认为是人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最后认为是个别班级和个别幼儿的特征。在科学领域的教学方法知识方面,示范性幼儿园教师认为科学领域学科教学方法知识主要是指幼儿科学教育领域教学方法的知识,其次是幼儿科学教育领域某一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方法知识,最后才是一般教学法的知识。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学科教学知识,首先,在科学领域教育目标的确定方面,能注重情感态度、科学方法、知识经验叁维目标的确定,注重特定科学主题或内容活动目标的适宜和全面,但一些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够恰当。其次,在科学教育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注重将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和原有经验紧密相连,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其他领域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整合,但对幼儿所需掌握的关键经验把握不准。再次,在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使用方面,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适切性,活动过程的组织,活动环节的把握,技术手段的使用,安全心理环境的营造,材料选择的目的性和关联性,但材料的操作性不强。最后,在科学领域教学评价的采用方面,注重科学教育目标的达成,注重评价目的的发展性,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待扩展,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够,评价内容具体化有待提高。本研究还发现,影响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科学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对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自身的素质,如主体意识、个人努力程度以及自身反思能力等;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机会等。据此,本研究提出了促进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科学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建议,具体而言,一是加强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二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知识的认识;叁是注重实践活动开展,促进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

俞芳[9]2010年在《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幼儿科学教育改革卓有成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幼儿教师最大的困惑在于如何选择适宜的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什么样的科学教育内容,科学教育内容框架不够清晰是当前幼儿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本论文拟通过文本分析、活动观察、教师访谈等方法考察幼儿科学教育的现状,了解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幼儿科学教育有效实施的原因,并且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为重新架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本研究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以及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发现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科学教育目标如何定位?”“科学教育内容如何选择?”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如何组织?”上述困惑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在于缺少系统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标准的指导与支持。为了考察现阶段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构成特点,论文以上海市为例,通过文本分析法对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文本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二期课改中的学前教育课程尚未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出明确要求,没有体现出系统的、层级清晰的科学教育内容框架。”做中学”内容标准的设置也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总的来说,当前幼儿科学教育侧重于幼儿的探究过程,强调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出发,但是对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是如何学习的,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与科学素养毕生发展的关系把握尚不甚清晰。只追求形式而缺乏内容,必将导致一线教师对科学教育如何具体实施缺乏行动的方向和准则,从而直接导致幼儿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弱势和边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适宜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内容框架的架构必须建立在对幼儿年龄特征以及科学学习特点本身的理解之上。我们认为,内隐学习是幼儿获得科学“大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科学教育应该以探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在探究具体内容的背后,由自然科学的若干一般规律构成内隐学习的基本内容框架。与幼儿日常经验相结合,整合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核心概念分别为:多样性、变化、循环与相互作用。以这四大核心概念为主线所架构的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不仅能给幼儿教师提供课程实施上的参考,更能为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与帮助。

钱愿秋[10]2013年在《农村幼儿园教师科学领域教学准备研究》文中提出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科学素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科学教育的启蒙,幼儿园科学教育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科学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更能使幼儿有效的获得科学知识经验和技能、激发和保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以及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行为和习惯。但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在科学领域教学准备上存在许多困惑。在科学领域教学准备上,农村幼儿园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主题选择主要依据教材,有应付检查之嫌:第二,教学过程设计缺乏探究性:第叁,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种类较为单一;第四,教师自身科学知识技能储备不足。农村幼儿园教师在科学领域教学准备上之所以会存在诸多问题,除了经济、政策等宏观影响外,主要还是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农村幼儿园教师自身科学素养较低;其次是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缺乏;再次,幼儿园教师多为女性,其生活重心在家庭而非工作:最后,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责任重大且琐事繁多。考虑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科学教学准备上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尝试架构农村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准备的框架,以期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科学教学准备提供参考。其中主要教学准备包括设计科学活动教案以及准备适宜探索的教学材料,而辅助教学准备则需要教师了解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情况、作好自身的准备、与同事合作交流以及创设鼓励幼儿探究的教学环境。除此之外,笔者基于影响农村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准备的诸多因素,对幼儿园领导、幼儿园教师以及幼儿家长提出建议,希望对农村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准备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4-6岁城乡幼儿前科学概念的研究[D]. 符太胜.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2].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生命科学教育研究[D]. 唐敬芬.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3]. 现代日本幼儿科学教育发展史研究[D]. 李媛. 上海师范大学. 2018

[4]. 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现状及优化策略探究[D]. 刘书辉. 陕西师范大学. 2015

[5]. 融生命科学于幼儿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 刘武惠. 上海师范大学. 2007

[6].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研究[D]. 季奎奎.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D]. 葛江宇. 河北大学. 2017

[8]. 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科学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现状探究[D]. 欧阳嫣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9].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D]. 俞芳.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10]. 农村幼儿园教师科学领域教学准备研究[D]. 钱愿秋. 西南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生命科学教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