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秧歌文化品牌推进人文胶州建设_胶州论文

打造秧歌文化品牌推进人文胶州建设_胶州论文

打造秧歌文化品牌 推进人文胶州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胶州论文,秧歌论文,人文论文,品牌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东省胶州市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隶属于中国帆船之都——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的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历代以来的遗迹遗存众多、古书典籍丰富、名人大家辈出、艺术积淀深厚。特别是以胶州大秧歌、胶州茂腔、胶州八角鼓、胶州剪纸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民间、艺术性强、传承久远,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奇葩。2006年,胶州大秧歌和胶州茂腔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2007年,胶州剪纸和胶州八角鼓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当前文化大交汇大竞争大发展的背景下,胶州市委、市政府清醒的认识到:传统文化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人文社会建设、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文化品牌的引领,传统文化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跟,创新发展、发扬光大更是枉谈。为此,胶州市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做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决策,把品牌创建作为宣传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中国秧歌之乡”文化品牌并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秧歌节。节会经济是推动文化品牌创建既简捷又有效的方式,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在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山东省委宣传部等上级协会组织、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胶州市于今年5月8日至10日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秧歌节,这是打造“中国秧歌之乡”的一记重拳。首届中国秧歌节利用青岛举办奥帆赛的大好机遇,突出“扭起秧歌迎奥运”的主题,第一次荟萃了国内一流水平、不同流派的秧歌队伍同时展演,让青岛和胶州市民“足不出户”饱享全国优秀秧歌表演的盛餐。第一次荟萃了全国舞蹈界专家、教授齐聚胶州,就中国秧歌的发展、秧歌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创新进行交流讨论。中国文联发起并通过了《胶州宣言》,对外高调宣布,中国秧歌节每两年一次在胶州召开,由中国文联、山东省委宣传部、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舞蹈家协会、山东省文联、胶州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以规约的形式让中国秧歌节扎根胶州,同时授予胶州市“中国秧歌之乡”荣誉称号。

二是切实做好秧歌文化的传承保护。加快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设,制定实施胶州大秧歌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抢救保护方案,为秧歌文化的传承发展撑起“保护伞”。加大财政投入,设立每年100万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积极开拓多种筹资渠道,通过企业冠名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秧歌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组织人员记录、整理,用录像、录音、文字、照片等方式,对一些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典型秧歌资料进行存储保护。建立全市秧歌艺人档案,通过命名、授予称号、物质奖励等多种方式加强保护,提高传统秧歌艺人的社会认可度和地位。正式发行胶州秧歌教材,全市中小学生人手一册,让胶州大秧歌进学校到课堂,真正从青少年抓起。定期聘请专人对后继者进行专业培训,邀请老艺人进行传帮带,指导年轻人学习秧歌艺术,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三是不断拓展秧歌文化的生存空间。基础设施和活动队伍是秧歌文化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胶州市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对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对秧歌城和秧歌广场进行整体完善,并积极实施新农村“文化家园工程”,继续加强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庄文化活动大院建设,提高了市镇村三级秧歌展演交流活动场所的硬件建设水平。全力扶持1个专业表演团体——青岛茂腔剧团,2007年起剧团的人员经费、三项保险等由市财政全额拨付,对新创作剧目实行补贴。重点指导50支村级秧歌队,面上指导500支村级秧歌队,全市811个村庄80%以上的建立了秧歌队,11000多人直接参与其中。定期组织全市18个镇处进行秧歌比赛,组织67支村庄群众秧歌队伍全市巡演,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秧歌镇、秧歌村和秧歌传人,带动一大批基层群众学秧歌、扭秧歌,扩大了秧歌文化的群众基础和生存空间。

四是努力营造强有力的宣传舆论氛围。为营造一种全民扭秧歌的氛围,不断扩大宣传力度,日常的对内宣传工作中,在胶州电视台、《金胶州》、胶州新闻网等媒体网络上开辟专栏专刊,在进出胶州的主要路口、市内主要街道、主要公共场所等设置多处大型秧歌公益广告。在老城区改造、新城区三里河文化公园、少海新城等建设过程中,做好相关建筑小品、旅游景点的规划建设,有机融入秧歌雕塑、秧歌宣传墙、秧歌文化一条街等元素,使城市处处彰显秧歌的印记。首届中国秧歌节举办前后,重点做好对外对上的宣传工作,在北京和胶州分别召开两次新闻发布会,对节会进行全方位推介宣传。主动邀请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50多家中央、省和青岛市级主流媒体进行集中采访,连续3天刊载首届中国秧歌节的相关新闻。《香港文汇报》、《澳门星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海外媒体也分别刊载刊登首届中国秧歌节的专题报道。节会期间,共有100多家新闻媒体刊发相关新闻600多篇次,能搜索到的网页23000多个,有效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首届中国秧歌节、关注中国胶州的目光,大大提高了胶州大秧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秧歌文化的长久发展繁荣,最终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变“输血”为“造血”,靠自己养活自己。为改变胶州市的文化产业相对薄弱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审批、信贷、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由发改、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分头宣传推介,吸引和鼓励多种力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竞争,并注重与其它产业的联动配套发展,使文化产业项目成为胶州经济新的增长点。牢固树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可持续办节理念,组织发动全市各行业、各部门利用中国秧歌节的机会,举办产品博览会、交易会、经贸洽谈会、民间艺术展会等,开展多层次的经贸活动。秧歌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其他各种展会,以及社会宣传广告等活动,均通过招标,由企业冠名、赞助、承办,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办节成本,实现了“秧歌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 以会养会”的长效办节模式。

标签:;  ;  

打造秧歌文化品牌推进人文胶州建设_胶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