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生产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中国论文,玉米论文,收益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未来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其粮食增产能力将因工业化进程中耕地减少、水资源更趋匮乏而降低,而其粮食需求将因人口膨胀而大幅增加。玉米增产潜力大、生产成本低、用途广泛、经济效益好,被誉为21世纪的“谷物之王”,据测算,未来中国谷物增产的70—75%将来自于玉米,玉米还联结着国家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两大战略。因此,玉米是能较好地协调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目标的最佳粮食品种。
1978~2007年,在稻谷、小麦播种面积均呈现波动下降态势的情况下,玉米播种面积呈现较快上升趋势;玉米产量的升幅也是三大粮食中最大的,1998年以来玉米产量均超过小麦产量,成为中国第二大粮食品种。鉴于玉米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和已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拟基于玉米实际生产收益视角,依据1984~2007年全国统计数据,对玉米生产收益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协整分析,试图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以及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条件下各因素对玉米生产收益的影响方向及程度,以便为政府制定增强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本文得出结论如下:首先,玉米价格和单产水平是促进玉米种植收益增长的两个关键因素。玉米提价和提高单产是促进玉米种植户增收的两个关键措施,其中,玉米提价主要是政策调整的问题,而提升单产既是政策优化调整问题也是生产技术创新与推广问题。玉米提价与提升单产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关联关系,所以妥善协调玉米提价与提升单产之间的矛盾关系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第三,物质与服务费、土地成本的持续过快上涨是阻碍玉米生产收益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尽管物质与服务费的上涨具有成本推进方面的合理性,但在粮价市场化改革一时难以突破的背景下设法抑制农业生产资料及服务价格的过快上涨仍极具现实意义。耕地作为日益稀缺的农业生产要素,其市场价格显然是趋升的,这对玉米等粮食生产收益的提高将构成潜在威胁。
综上所述,我们首先应着力构建玉米价格持续较快提升与玉米单产水平持续提高之间和谐共生的体制机制。其次应继续抑制粮食生产成本过快上涨,为粮价市场化改革提供比较宽松的成本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