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首次尝试药品分销奶酪_药品论文

国外首次尝试药品分销奶酪_药品论文

外资初尝药品分销奶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奶酪论文,外资论文,药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1700亿元年销售规模,年均17%左右速度递增的中国医药市场,外资不可能不怦然心动,大规模涌入是迟早之事。在未来真正的较量中,熟悉市场与资源是内资企业的优势,而外资在资金及运营模式方面,国内企业难以望其项背,这中间的时间差即是国内医药流通企业成长的机会。

第一个吃螃蟹者

喊了多时的狼终于来了!5月16日,商务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医药分销企业——永裕新兴药品公司。永裕新兴由隶属于瑞士裕利集团的裕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新兴医药科技发展总公司共同投资,投资额达1.2亿元人民币,中方占51%的股份,外方占49%的股份,新公司将于3个月后挂牌。

据介绍,合资公司经营范围涉及化学原料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等研制、开发和销售,自营和代理医药品、化工产品和医疗器械以及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科技开发、研制及技术咨询服务等。永裕新兴还将接管中国新兴医药科技发展总公司拥有的大约价值2亿元的分销业务。

裕利医药是瑞士著名产业集团裕利集团的属下企业,在亚洲地区专业从事医药分销已有近百年历史。数十年来,公司始终把经营重点放在亚太地区,在香港、新加坡、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年销售额约为30亿美元。

合资公司的中方东家中国新兴医药科技发展总公司是国内仅有的几家集医药经营和进出口为一体的医药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代理和经销国内外各大药厂产品为特色的经营模式。与国内300多家医院建立了销售关系,在全国各地有4个大型批发公司和7个办事处,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药品分销网络。

对于裕利来说,与新兴合资是其进入中国医药分销市场的一个契机,是裕利分享中国增长迅速的医药物流蛋糕的一个先导。裕利在西方药品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如葛兰素、默克、拜尔、史克、强生等世界著名企业的产品,都由裕利在亚洲代理分销。而新兴的主打业务就是国外药品的代理,作为一家全国性的药品批发商,在北京及其它一些大城市拥有销售网络,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裕利选中新兴的一大理由。而新兴之所以选择与裕利合资,不仅仅关注于其资金的注入及业务上的互补,更重要的是看中裕利有一套相当成熟、并且非常适合亚太市场的药品物流管理体系。

裕利觎视中国医药分销市场已达十年之久。早在1992年,裕利就通过旗下控股子公司永裕股份(香港)有限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上海永裕医药咨询公司。由于没有经营权,其主要业务是帮助一些国外跨国大药厂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和制定进军中国的战略,帮他们联系好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紧接着,永裕股份(香港)有限公司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注册成立了上海苏利基贸易有限公司,主要进行药品进出口贸易,国外一些进入中国的跨国药厂都是此家贸易公司的客户,同时还建立了一个面积达6400平方米的药品物流中心。不过由于没有进出口权,进入国内市场还需要通过国内的医药进出口公司。

实际上,通过设咨询公司和设立贸易公司,裕利为自己以后进军中国市场打开了一扇天窗。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也是其十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各路外资频频试水

对于喧闹的中国药品流通领域来说,近几年来一直就不缺少热点,而外资什么时候能进来,进来之后到底会怎么样则一直是热点中的热点。而实际上,在永裕新兴获得商务部的牌照之前,已经有国内企业以种种变通方式与国外医药分销企业暗渡陈仓。

2002年中,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西门子泰克集团合作建立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打响外资进入医药商业领域的“第一枪”,但有人说,这“第一枪”只是介入医药物流体系,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外资进入药品分销领域。

2002年9月29日,由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 Shoppe International INC公司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的美信国际连锁海王星辰第一家店众孚店正式在深圳亮相,业内顿时哗声一片,有人惊呼此举意味着外资医药零售企业开始了进军中国市场的实质性动作。但是很快也就归于平静,原因很简单,这仅仅是海王星辰购买了外国品牌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权,外方并没有投入一分钱,也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外资进入药品分销领域。

2003年1月24日,宣称要在五年内开1万家连锁店的三九集团在上海正式与日本最大的医药连锁巨头“株式会社八九君泽”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双方将在中国共同发展医药连锁产业。当时有评论认为,这标志着国外医药连锁巨头在真正意义上登陆中国市场,也意味着中国医药连锁业开始洗牌。但到目前为止,双方还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在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的零售业务,外商可以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零售及售后服务,但在2004年12月11日前,药品分销领域对外资的开放是有限制的开放,外资开办连锁药店不能超过30家,也不能从事药品批发业务。此次商务部批准永裕新兴成立,实际上是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入世承诺。这是否意味着国内医药分销业已然提前开放?其是否会重蹈零售业“过度开放”的覆辙呢?

业内人士猜测,商务部此次做法的目的主要是给国内医药批发企业一个警觉,让人们意识到外资已经大兵压境。国内药品批发企业多年来处于“小、散、乱”的局面,已经显得赢弱不堪。近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亏损面逐年扩大,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外资一旦大规模涌入,必定对全行业造成巨大的压力。

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国医药分销市场这趟水太浑、太深,外资在短期内很难有所作为,医药商业存在的流通环节复杂,地方保护以及资金拖欠等诸多问题使外资不敢轻易进入,药品零售领域开放已半年,还没有真正的外资进入便是明证。

本土化难题

对于裕利与新兴的联姻,有人寄予厚望,认为外资的进入将会带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革命,能够彻底医治医药流通中的痼疾。然而也有国内医药流通商反应平淡,他们认为外资进入极具中国特色的医药流通市场是否能服水土还是个问号。的确,外资在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中国医药流通市场非规范竞争的环境,面对本土化的难题。

外资的优势在于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但这种优势必须外化为覆盖广泛的分销网络才具杀伤力。但外资的扩张首先就要遇到地方保护政策的阻挠。在我国,地方保护在医药流通领域早已不是秘密,其根结在于我国现存的税收制度。医药连锁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大部分不留在当地,使得一些地方不愿外地企业进入而影响本地同类企业的经营,因而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制造障碍。这一现象在零售药店的扩张过程中尤为明显。

另外,即使外资的资金再雄厚,在全国范围内的网络建设也要颇费些时日。医药流通领域具有特殊性,其运作需要很多的基础,如销售渠道、物流体系等建立都需要时间,即使拥有巨资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经过多年的经营,国内一些优势企业已经掌控了完整的网络及终端系统,这些将成为与外资抗衡的资本。

而中外企业文化的整合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外资的进入往往要借助本地企业,这样就可能带来企业文化上的冲突。以永裕新兴为例,新兴作为一家军转民的纯国营公司,是一个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的企业,体制的陈旧和落后严重掣肘了它的发展。而裕利则是一个在完全市场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运作规则为第一要义,双方在经营模式、市场理念与管理方法上截然不同。业内人士指出,企业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将要度过相当时间的磨合期,而这也是几乎所有进入中国寻求合作的外资需要经历的过程。

不过,从长远来看,外资还是有明显的优势,其先进的管理和强大的信息系统是它竞争的资本。还是以裕利为例,裕利在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用的是同一个系统支撑,整个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管理,总部对各种数据可以追踪、查询,在这里公司的科学决策和快速运行决非虚言,如果能快速顺利地熟悉市场,并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一套高效运营机制,那么与国内医药流通商的较量将在本土化过程之后一见高下。

迎来竞合时代

随着裕利医药的抢先卡位,国内医药流通企业与世界先进的管理手段与营销方式同台竞技、短兵相接的时代已经到来。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淘汰,迅速做强做大是国内企业的唯一出路。

对于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外国公司来说,我国的许多医药流通企业只是一棵稚嫩的小草。全国1.4万多家药品批发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的企业总销售额只占市场总额的20%左右,批发企业的平均年销售额只有1000多万元。而药品市场规模约为我国10倍的美国只有近百家医药批发企业,大公司年销售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排名前3位的公司销售额占全美的90%以上。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业务量的95%以上。我们目前500家零售连锁企业共有1.3万家门店,平均每个企业只拥有25家,而发达国家的医药连锁企业动辄上千家门店。

比规模差距更为惊人的是质量差距。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对象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目前均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国内企业之间更容易沟通,更容易取得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国内企业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已经构筑起市场覆盖面广、触角灵敏的营销网络,并与终端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而这些恰恰是外资所欠缺的,加之外资对我国医药行业的规则需要有一个熟悉了解的过程,因此它们在中国的发展是渐进的,这恰好为我国企业将优势变为动力、做大做强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就行业而言,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壮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是可行之策。最近国资委批准了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并入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的重组方案,一艘销售额超百亿的航母浮出水面。去年8月,华润集团斥资11亿参股国内最大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加上此前广药集团已兼并国内最大的化学药生产厂家之一白云山,国内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已完成了初步的整合,市场份额得到明显提升。而近年来,国内制药巨头三九集团、海王集团、同仁堂、复星实业、太极集团、石药集团、华源集团等纷纷投巨资建设医药连锁店,也从整体上提升了国内企业与外资抗衡的能力。

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大的途径。广州药业现正与太极集团雷允等企业建立销售战略联盟,将各自属下的连锁店设置为对方产品的特约经销点。

对国内企业而言,与外资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竞争。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种种困难,最明智的选择是先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国内公司与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的关系将呈现“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格局。竟合的伙伴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与潜在的竞争对手建立联盟,把威胁转变为机遇。

标签:;  ;  ;  

国外首次尝试药品分销奶酪_药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