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合作和共同体建设:路径及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共同体论文,路径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导论
东亚合作历经10年有余。2001年,东亚展望小组(EAVG)在其报告中首次呼吁,东亚从一个多国家的地区向一个真正的面对共同挑战、拥有共同愿望和命运的地区共同体迈进,“一个作为长期目标的东亚共同体将有助于地区和全球和平、安全、进步和繁荣”①,这一建议业已为10+3诸国家的领导人所接受②。从那以后,东亚合作就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区域共同体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欧洲已经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一个独特模式。东亚不同于欧洲,因此不得不定义其自身模式。当前东亚经济一体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为多层架构下的市场和合作所推进。东亚共同体需要强烈的政治意愿和统一的目标。伴随着这种多层结构和地区合作,如何将众多多方努力汇聚为一个整合性的路线图尤为重要。而随着东亚峰会的发展,对于东亚共同体的主张似乎是更加分化了。
二、地区主义的兴起
东亚地区主义的基础主要是由地区经济一体化来夯实的,目前,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已经为发展起来的地区生产网络所深化。这一基于贸易、资金和技术交流的网络为该地区各经济体创立了一种“平行发展”(parallel developments)的框架,由此对于东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亚经济一体化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1)资金从较发达经济体流向欠发达经济体——首先是从日本,然后是“四小龙”。现在,资金流向在该地区经济体中相互交叉,包括那些从发展中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的资金,这使得资金和技术转移更加便利,在东亚形成了一个垂直增长链。(2)贸易和对外来直接投资友好型政策以及开放市场战略,比如,东亚诸经济体所采用的市场自由化大大减小了经济行为中的交易成本,更加易于形成经济一体化的市场基础。(3)中国的经济增长,由于市场规模庞大,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一个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重塑地区经济一体化模式的新的重要因素。中国无论是从作为一个资本流入市场,还是产品和服务输入市场来说,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中心,基于这样一种重构,一个新的地区性产品和服务网络逐步得以确立。
经济一体化已经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共享利益,这有助于催生一种地区精神和意识。东亚地区主义精神自从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就已经在“东盟+”的框架下逐渐得以培育。主要的架构是“东盟+3”,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合作过程,也有其特定政治含义,譬如说,有助于促进该地区诸国家间的关系。当然也有其他机制——“东盟+1”和东亚峰会,这都可以作为所有成员国通过对话和联合行动进行接触和合作的地区平台。然而,东亚共同体(EAC)似乎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和符号。
三、东亚方式(East Asian Way)
当前的东亚地区主义已经显现出新的特征,那就是以经济为中心、平等参与以及一致同意③。这种模式不同于欧盟模式,它是在一个已经显示了如下一贯特点的东亚方式中发展起来的:
1.机制建设不是要发展一个具有超级地区权力(super- regional power)的地区组织,地区合作以一种功能性机制建设为特征④。渐进主义和实用主义是地区合作和一体化过程中的两个主要原则,东亚共同体建设基于共同利益,而不是基于设定的目标⑤。
2.东盟,以其地区合作的先行经历,在把东亚地区凝聚到一起以及确定其走向方面,起着一个关键作用。东盟提供了一种独特方式(东盟方式),将所有国家逐步带入东南亚地区合作框架,将一个分裂的地区整合起来。东盟价值的要义就在于通过一个基于功能性合作的渐进过程实现地区和解。东盟进程不仅仅是经济合作和整合,也是社会和安全共同体的建设。东盟方式对于实现东亚共同体的路径和方式的影响尤其重要。
3.东亚共同体建设遵循开放地区主义的理念演进,比如,它在推进地区内部合作和一体化的同时,也鼓励单个成员国或者次区域集团发展同外部国家的双边或次地区合作关系。它在允许地区存在多层次框架的同时,也认同现存的双边联盟和其他协定。由此来看,东亚共同体建设进程不是为了创建一个排他或者说内向封闭的地区认同⑥。
4.由于东亚合作的政治动力源于促进地区关系以及确立地区长期稳定和繁荣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建立一个超级地区组织,东亚合作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地区关系在一个新的国际和地区背景下培育越来越多的共同原则和规则。
四、共同体建设
东亚合作始于实用需要,而没有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政治目标,某种程度上,甚至是没有共识建设。经济合作和一体化为东亚地区主义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利益基础。
该地区内部凸显的多样性是一个需要提出的关键因素。东亚共同体在寻求和谐的同时不得不尊重彼此间的差异,这意味着不应该设立一些共同价值或原则,要求所有成员都遵守⑦。
东亚共同体建设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包括经济、政治以及社会诸多领域的机制建设,就经济领域而言,在实现东亚自由贸易区(EAFTA)和一个地区金融合作架构方面应该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强化清迈倡议以及朝着一个地区货币基金方向迈进)。东亚自由贸易区应该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并同WTO原则相一致,即地区市场的高度融合。但是在政治(也包括安全)领域,地区制度化建设应该更加灵活,地区制度机制的主要作用应有助于地区成员国间的团结、和解和合作,而不是进行超国家层次的干预。在社会领域,东亚共同体需要发展一些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制,这将有助于减少分歧和不满,以及发展出一种共享的共同体精神和文化,东亚共同体需要民众支持。
东亚制度化建设在平衡地区机制与次地区规则的冲突时必须克服一些困难。例如,东盟在东亚制度化建设过程中的身份和作用必须得到尊重,但是,东盟本身也必须适应东亚地区的新发展。至于东亚政治合作,如何在不损害现存的区内、区外一些关系的情况下界定和确立东亚政治合作机制以及安全机制,这需要集体的智慧⑧。
东亚共同体的政治意义在于实现地区政治和解、塑造和平。考虑到东亚内部极大的多样性,东亚应在尊重政治体系、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属性中的差异性原则下,探寻自己的政治联合模式。
东亚合作和一体化的过程在共同体建设、国家和解以及成员培植中起着一个双重作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在缩小差异,减缓地区紧张局势(如朝鲜半岛、台海关系、领土和岛屿,还有专属经济区的划界争端等方面),在帮助各国加入以东亚共同体为支撑的地区合作框架方面,都应该起一个积极的作用。
东亚共同体建设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影响其进展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东盟共同体建设的现实成就如何,这将使得东盟是否有更大的信心继续领导该地区前行,并整合成为一个更大的地区架构。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中日关系。尽管近年来中日关系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对于地区共同体建设,中日仍未达到一个高层次的共同战略阶段。似乎哪一方都不会被接受为唯一的领导者,它们的合作和共同努力至关重要⑨。如果中日在东亚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安全战略以及地区机制建设方面不能享有共同利益和彼此联合,东亚共同体就不可能建成。
经济一体化对于东亚合作和东亚共同体建设来说仍是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东亚国家仍忙于它们的双边关系和区内、区外的次地区自由贸易区建设。东亚自由贸易区(“东盟+3”)的可行性研究已经由联合专家小组完成,专家呼吁尽早开启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但是,他们的建议仍未被领导人接受并列入即刻行动的议事日程。另一个关于东亚紧密经济伙伴关系(CEPEA)(基于东亚峰会)的可行性研究也已完成,似乎现在也很难被领导人接受。东盟似乎是在其共同体实现前没有太大的兴趣去领导东亚走向一个要么是东盟+3,要么是东亚峰会那样的一体化自由贸易区。
目前,地区成员国主要关切是如何处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全球金融危机,东亚国家应该加强它们在宏观经济管理和金融稳定方面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确立地区金融机构的金融合作,比如说设立一个服务于金融稳定的地区基金,应该推进的更快。
五、中国的政策和作用
作为一个地区大国,中国具有很强的地区战略。以下因素促使中国采取积极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政策。
1.中国在东亚具有重大的利害关系,超过60%的对外贸易和资金流入来自该地区。以东亚地区生产网络为基础,中国经济已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的一部分,一个开放、安全和稳定的地区市场是中国的利益所在,这将鼓励中国在参与和促进地区贸易协定方面推行积极政策。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倡议中的东北亚三边自由贸易区和东亚自由贸易区。尽管对在初期进行一个更高层次的金融制度化合作安排持谨慎态度,中国还是乐于参与和提升地区的货币和金融合作,如清迈协议,地区资金市场的扩展。
2.东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大地理意义,因为“睦邻政策”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外交原则,以便同邻国的关系可被进一步提升和强化,这为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创建了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将该地区国家凝聚在一起,朝共同体方向发展的东亚合作既服务于中国的经济条件,也有利于中国的政治关系。
3.尽管东亚的地区主义不是为了创建一个反对任何大国(比如美国)的排他性集团,但它或许有助于确立一个有关地区和全球关系的更加平衡的结构。如果东亚认同,如东亚共同体得以实现,东亚立场或许可以更好地得以表达。
4.中国由于被许多不同地理归属的大区域所包围,因此,中国对于地区主义具有广泛的理解。尽管中国把“10+3”视为东亚共同体的核心路径,但对于接受和参与多层体制架构又持灵活态度,比如东亚峰会(EAS)⑩。同时,中国在发展非东亚机制上也做出了努力,比如上海合作组织(SCO),一种建基于六方会谈成功之上的可能的东北亚安全机制。
5.中国的经济成就受益于其全球开放政策,这样的话,中国支持多边体系(WTO),而且,中国在亚太地区也有重要利益关系,所以也很感兴趣参与APEC和其它亚太协议,如能源协议、金融合作机制等等。从这方面来说,中国的地区主义是灵活而开放的。
6.中国坚持认为东亚应该寻求其自身关于合作的方式和领域。东亚安全不是要创立排他性集团将美国挤出。美国和东亚有许多沟通和合作的渠道,例如,除了双边联盟和自由贸易区,APEC、ARF还有六方会谈等,还有SCO的潜在对话伙伴。
注释:
① East Asian Vision Report:“Toward East Asian Community- Region of Peace,Prosperity and Progress”,2001.
② 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Ninth ASEAN Plus Three Summit Kuala Lumpur,12 December 2005.
③ Prapat Thepchatree博士称其为平等,共识与适度层次。Towards an East Asian Community,Paper Presented on NEAT II,2004.Bangkok,p.5.
④ 来自新加坡的Simon Tay认为新兴的东亚共同体意识应该建立在一个没有例外论的功能性的相互依赖和机制性认同之上。Reader,Singapor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4,No.1,p.32.
⑤ EAVG报告非常清楚地指明通过渐进过程迈向和平、繁荣与进步这一目标。
⑥ Mark Hong认为东亚地区主义由市场力量驱动以及由诸如开放地区主义、灵活性和自由化等原则引导。Mark Hong,ASEAN community building in the context of East Asian regionalism,Paper Presented on NEAT II,p.11.
⑦ 有些人认为东亚共同体应该建立在诸如人权与代议民主等共同价值的基础之上。参见Hitoshi Tanaka,The“10+3”and East Asian Summit:a two- tiered approach to community building,East Asia Insights,JECIE,No.1,2006.
⑧ Hitoshi Tanaka建议设立东亚安全论坛,这一论坛不仅仅是作为现存双边联盟的替代物,也应该得到执行。东盟地区论坛也应继续发挥作用。Tanaka:East Asia Community building:Toward an East Asia security forum,East Asia Insights,Vol.2,No.21,April,2007,JCIE,Tikyo.
⑨ Simon Tay认为,由于该地区缺少一个被广泛接受、也确能力胜任的单一领导者,所以他建议东亚地区主义应以问题为导向。Reader,P.39
⑩ 对于东亚安全,许多领导人将其视为支撑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战略论坛,但现在似乎也朝着具有现实设计的方向发展,比如日本倡议东亚紧密经济伙伴关系(CEPEA)和能源项目等,使APEC运输工作组(TPT)和东亚安全(EAS)成为补充十分重要。
标签:自由贸易区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共同体论文; 东亚共同体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东亚文化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