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牡丹栽培繁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荷包论文,牡丹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荷包牡丹是罂粟科,荷包牡丹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产中国北部及日本、前苏联等。荷包牡丹花期较长,叶丛美丽,花朵玲珑,形似荷包,色彩绚丽,可作林带配置、花坛、盆栽,根药用。荷包牡丹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也适宜布置花境和在树丛、草地边缘湿润处丛植,景观效果极好。荷包牡丹属有147种,分布于北美和亚洲,变种有白花荷包牡丹。我国有美丽荷包牡丹、大花荷包牡丹两种,主产西南,以秦岭以北地区栽培较多。
1 繁殖技术
1.1 分株繁殖
此法为常用的方法。北方地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新芽萌动之后,新叶长出之前进行。分株时将整个植株挖起,抖净泥土,切去嫩根茎,带根,分为2~3株,栽于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中,覆土2~3cm,灌透水。置阴处,长新叶后按常规管理,当年5月即可开花。分株要注意两点:一要适时,若老株的新叶已展开再分株,易伤根系,成活率低,深秋休眠期亦可分株,方法与早春分株相似;二要相隔2~3年才能分株一次,不能年年分株。
1.2 扦插繁殖
有芽插和嫩枝扦插两种。扦插基质选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作基质,PH值5~6,使用前最好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花谢后剪去花序,7~10d后剪取下部有腋芽的健壮枝条10~15cm,插床用沙壤土。插后管理:插后用细眼喷壶浇一次透水,使插穗与基质密切接触。床面扣拱棚,上覆塑料薄膜,盖上草帘子,创造半荫环境。温度控制在25℃左右,过高时应适当通风降温,经常保持床土湿润。30~40d生根,逐渐去掉棚膜、草帘,翌春即可移栽定植,当年开花。
芽插:选腋芽比较饱满的枝条,剪掉花序,每节带2cm的枝条作插穗,疏去部分小叶,平插入基质中,深5cm,叶片露出土面,株行距5cm×10cm。
嫩枝扦插:待花全部凋谢后,剪去花序,取枝条下部有腋芽的嫩枝,按2~3节一段剪开,留上端一片叶,疏去部分小叶,插入土中2节,上部一节带小叶露出土面,株行距10cm×10cm。
1.3 播种繁殖
适于大量繁殖或培育杂交新品种。家庭繁殖一般不用,园林部门为大量繁殖或培育杂交新品种时采用。
播种育苗6月下旬种子成熟收获后,随即撒播于苗床中,灌足水,15d出苗。苗期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冬季覆盖,保苗越冬。翌年3月施一次稀薄的粪尿水,定植,株行距30cm×50cm,实生苗3年后开花。
生长期管理。荷包牡丹生长季节保持土壤湿润,7~10d灌水1次。越冬苗返青、分株苗缓苗后施一次腐熟的粪肥或尿素150kg/。花蕾形成期施0.2%的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1~2次。夏季适当遮阳或与高秆作物间作。荷包牡丹易受介壳虫为害,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喷雾防治。越冬前灌水或挖出植株在5℃、半墒状态的窖内湿沙贮藏。
收获留种。6月下旬至7月在果荚变成黑色,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将花序剪下晒干,脱粒,精选干净。种子不宜长期贮藏,在常温、干燥条件下发芽力容易下降。
2 栽培与病虫害
2.1 栽培技术
地栽应选地势较高的地方,栽植前要深翻床土,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生长期可结合灌水进行追肥,夏季高温,茎叶枯黄进入休眠期,可将枯枝剪去,霜降前浇1次透水有利于防寒。冬季浸冻水后,覆盖稻草或树叶保温。盆栽时要用加肥的轻质培养土上盆,栽后浇透水,放在向阳处养护,在生长期要给以充足的肥水。花期少搬动,以免落花影响观赏价值,花后如不需要留种,应及时剪去残花。
盆土。荷包牡丹既可地栽,也宜盆植,家庭种植一般以盆栽为主,以选用稍深大、通透性较好的土陶盆种植为佳。如用塑料盆、瓷盆,可在盆底垫层碎木炭块或碎硬塑料泡沫块,增强透气排水。它喜生于含腐殖质较多的壤土中,可用腐叶土与菜园表土等量混合作培养土,在沙土和黏土中均生长不良。
水肥。荷包牡丹系肉质根,稍耐旱,怕积水,因此要根据天气、盆土的墒情和植株的生长情况等因素适量浇水,坚持“不干不浇,见干即浇,浇必浇透,不可渍水”的原则,春秋和夏初生长期的晴天,每日或间日浇1次,阴天3~5d浇1次,常保持盆土半墒,对其生长有利,过湿易烂根,过干生长不良叶黄。盛夏和冬季休眠期,盆土要相对干一些,微润即可。荷包牡丹喜肥,上盆定植或翻盆换土时,宜在培养土中加点骨粉或腐熟的有机肥或氮磷钾复合肥,生长期10~15d施1次稀薄的氮磷钾液肥,使其叶茂花繁,花蕾显色后停止施肥,休眠期不施肥。
光温。荷包牡丹喜散射光充足的半阴环境,比较耐寒,而怕盛夏酷暑高温,怕强光暴晒,因此宜置于庭院的大树下、葡萄架下、高大建筑物的背阳面、东向或北向阳台。夏季休眠期要置于通风良好的阴处,不能见直射光,并常向附近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降低温度。霜降后移入5℃左右的低温温室。
2.2 病虫防治
虫害常见介壳虫,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有时发生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
荷包牡丹病害常见叶斑病(又称褐斑病),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叶上病斑圆形,后扩大呈不规则状大病斑,并产生轮纹,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茎和叶柄上病斑褐色、长条形。叶斑病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有:①及时除去病组织,集中烧毁;②轮作(温室内可换土);③不宜对植株喷浇;④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常用药剂有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50%的1000倍液、40%胶悬剂600~8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液,70%代森锰500倍液、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50%克菌丹500倍液等。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虫害常见介壳虫为害,其吸食荷包牡丹汁液,在被吸食处会呈现黄白色或黄褐色斑点或晕圈。单独存在的介壳虫在叶上的吸食可能造成点点的斑痕,多数群聚在一起的介壳虫因吸食量大,则使叶片或茎部整块呈现黑褐色。介壳虫以口器刺吸植物组织的伤口,又可造成病菌感染,使受害株易于罹病。
联系电话:0451-8262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