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为了探究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的实验对象是在我院进行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住院患者62例,并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的办法,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低分子肝素的治疗工作。并严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肺动脉压的指标状况,并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对比,观察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成功率在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压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及肺动脉压的身体的状况都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的状况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肺心病;心力衰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Methods 62 in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experiment.According to the way of random allocation,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ndexes of arterial partial oxygen pressure,arterial part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and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were closely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the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4.2%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fter treatment,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arterial blood pressure,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and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 0.05);the improv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is very obvious,and it is worthy of vigorous promotion.
[Key words]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Pulm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failure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慢性肺心病作为老年群体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病。患者大多是由于胸廓、肺部组织以及肺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的肺功能和肺组织结构异常,从而使得患者身体内部肺循环阻力不断增大、肺动脉出现高压的症状,导致右心室肥大、从而引起心力衰竭状况的发生。患有晚期肺心病的患者大多会伴随并发症的产生,例如,上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等状况的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现有的肺心病治疗包含氧疗法、利尿的药物等多种常规的治疗办法,但是大多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本文主要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采用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年在我院进行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住院患者62例,并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治疗的办法,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低分子肝素的治疗工作。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52~78岁,平均(63.5±9.2)岁。观察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52~79岁,平均(63.9±9.4)岁。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心理功能等多个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一般的治疗办法,这一内容包括:氧疗法、预防感染、充分休息、止咳、祛痰、调整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并借助强心、利尿、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等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皮下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治疗,5000 U/次,1 d/次,治疗的周期为一周。
1.3 观察指标
要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以及肺动脉压的变化状况和治疗效果。
1.4 对治疗效果的判定
显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咳嗽、咳痰和气喘等状况有明顯的改善;肺部的啰音明显减少,更明显者甚至消失;发绀、腹水、颈动脉怒张等状况基本消失;心室率每分钟小于100次;心脏的恢复能力等级为二级。有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咳嗽、咳痰和气喘等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体态特征明显好转,出现部分减轻的状况,心脏的恢复能力等级为一级。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各种状况并没有好转,体态特征也无好转的状况,甚至严重者可能加重病情。总体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办法
本次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的数据通过x2进行检测,检测出现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成功率在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5)。
2.2 通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状况,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比
总结这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肺动脉压治疗前的变化状况,且这一数据统计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状况都有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状况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慢性肺心病的患者在患病后期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衰竭、缺氧和二氧化碳停止的状况,这些状况都有可能引发呼吸性低分子肝素钠是将普通的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纯化所得。是将普通的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纯化所得。这一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是普通肝素分子量的三分之一,但是比普通肝素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低分子肝素具有很多方面的特点,抗过敏、抗感染方面效果良好,同时能够增强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抑制5-羟色胺的产生,减轻呼吸道的阻力,增强身体内部的通气性和低氧血症,从而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通过研究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患者借助常规的治疗方式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在常规的基础上添加低分子肝素的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身体内部血液的凝状和肺微血栓的形成状况,才能减轻低氧血症,减少血液的粘稠度,缓解肺动脉高压,有效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
综上所述,借助低分子肝素的辅助治疗之后并无出血状况,患者对治疗的效果十分满意。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效果成功率相比,明显更高,但是由于实验对象较少,总体的有效率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低分子肝素的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身体内部血液的凝状和肺微血栓的形成状况,才能减轻低氧血症,减少血液的粘稠度,缓解肺动脉高压,有效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 璠,封辰叶,刘廷威,等.低分子肝素单药抗凝治疗癌症相关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疗效和预后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4).
[2] 刘顺林.血清SAA、BNP诊断AECOPD并发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5).
论文作者:陈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肝素论文; 患者论文; 肺心病论文; 状况论文; 动脉血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