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技术论文,第一生产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为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英明的。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 社会变革 增长 脑力劳动 生产力要素 现代化
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已为人们所广知,然而当作第一生产力则是邓小平的英明论断。怎样全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看法:
第一,从对整个文化变革的作用上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变革。社会制度变革了,生产关系适合了和平力,上层建筑适合了经济基础,这就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如某些重大科技进步,往往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17世纪和17世纪从事创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会使全世界的社会状况革命化。18世纪中期以来,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社会后果,使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即进入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时期。所以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电力应用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的社会后果,使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是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伟大杠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必然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造成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本世纪以来以电脑、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成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有力武器,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力武器。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彻底占胜资本主义,就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所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高瞻远瞩的。
第二,从对社会财富增长的作用上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诚然,科学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但它却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个重要条件,一种有力的手段。在现代化社会生产中,依靠科学技术创造物质财富,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消耗,提高产值;二是发展高科技,开发新产业,如信息产业,知识集约型工业等。特别是后者,主要依靠高科学技术和一定数量的信息,无需大量的资源、能源,却可以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据统计,本世纪初,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科技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仅为5%—10%,到五六十年代,其比重上升为50%左右,到80年代,已高达60%—80%,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共取得12万项重大成果,创造经济效益约2800亿元,近几年来实施的“星火计划”表明,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和直接产出之比在1比20以上。在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 由科技成果而增值所占比重已达26%以上,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在30%—40%,可见,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光靠劳动力、资金已经远远不够了,在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中更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教来兴国。
第三,从脑力劳动的地位和作用上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脑力劳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千年来,人的体力变化并不大,但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成就却象奇迹一般,这主要是依靠智力的发展,依靠文化的发展,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劳动中所处的地位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一个报告中指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小学毕业的能提高43 %,中学毕业的能提高108%,大学毕业的能提高300%。在现代社会中,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主要依靠人的知识、智慧和技能。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脑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介绍,劳动者的体力支出与脑力支出的比例,在低机械化程度的条件下为9:1,在中等机械化程度的条件下为6:4,在自动化条件下为1:9。正因为这样,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高级科研人员、 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94年的《世界科学报告》中列举的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人口的千分比,足以说明科学技术人才越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大,日本为4.7‰,美国为3.8‰,欧共体为1.9‰,前苏联为1‰,中国为0.4‰,印度为0.1‰,中近东为0.1‰。日本、美国等经济发展快的原因之一就是科技人才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比,脑力劳动占的比例明显上升。这也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
第四,从生产力要素相互关系上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包括三个实体要素: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要素,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要素,而是渗透在生产力三个实体要素之中的一种特殊要素。科学通过技术发明的途径,物化为劳动资料,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使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发明了各种机器如蒸汽机、发电机、内燃机,还有反应堆等等,使自然力(包括风、水、光、电、磁、核能等)大规模地投入直接的生产过程,构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使劳动对象以全新的面貌投入生产过程,例如通过高分子化学的生产工艺,能够提供自然界本来没有的各种新型合成材料作为劳动对象,劳动对象中渗透了科学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科学技术一旦为劳动者所掌握,生产力的水平必然得到提高。随着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现代化,管理科学、环境保护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五,从科学技术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在一个国家走向工业化社会的历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英国自16世纪以后,一直重视科学,17世纪产生了牛顿力学,科学巨星辈出,18世纪英国成了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出现第一次产业革命,工业居于世界首领地位。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契机,美国的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跃,从而引起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变成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全面崩溃,但由于坚持教育立国和科技兴国,大力吸收和消化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经过短短的20年努力,成为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历史表明:科学技术常常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面,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看来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是一条普遍规律,资本主义如此,社会主义也是如此,所以邓小平强调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于这项重大战略任务,全党同志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我国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就必须更新发展思路,要依靠科教兴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明显地看出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也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现在正处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激烈竞争的世界。国际上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经济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物化在商品中的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现代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为高科技的较量,谁在科学技术上落后,谁就有可能在经济上受制于人,在军事上被动挨打,在政治上成为强权政治的附庸。我们要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扩大自己的影响,争取对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总之,科学技术在今天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从军事到国际关系等等,它推动着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把我们引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收稿 1995—10—20
标签:第一世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