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环境审计实践_审计委员会论文

内部环境审计实践_审计委员会论文

内部环境审计实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务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部环境审计,就是对内部环境要素的检查和评价,具体包括对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等方面内容的审计。

一般来说,内部环境审计要点包括:一是查明组织是否科学界定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各层面的地位、职责与任务,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制衡机制;组织相关机构是否切实发挥了其职能作用;组织有无为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结构保障和工作机制保障。二是查明组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无形成有效的精神、意识和理念,并查明它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和组织管理目标实现的影响。三是查明组织人力资源政策是否科学、规范、公平、公开与公正,是否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查明组织是否有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应重视和加强其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和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管理氛围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认为,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控制环境,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重点审查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等,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意识与态度。在审查控制环境时,审计人员应注意:构成控制环境的方式和手段是多样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具有唯一性。健全的内部控制环境并不恪守于形式,而着重于最终能否满足控制目标。内部环境审计不同的规范要求不一致,实践中做法也不完全一致。

基于基本规范的内部环境审计内容及要点

(一)治理结构

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3.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4.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5.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6.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7.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8.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9.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10.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

11.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12.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二)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1.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2.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3.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遵循信息通畅、反应灵敏、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原则。

4.企业应注重管理层及员工之间的沟通,建立相应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并确保员工获得与其责任和权限相关的信息。

5.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职能和监管要求,分配责任和授权,确保员工所承担的责任、所获得的信息与其职权相适应。

6.企业应制定《权限指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应承担的权力和责任,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

7.企业根据营运目标、职能和监管要求,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8.企业在明确部门职责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员工岗位职责描述,将部门职责分解到具体岗位。

9.通过对岗位职责描述的规范和完善,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

10.企业规定授权人有权对受托人履行授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受托人有不当行为时,应及时给予批评并纠正。情况严重的,应撤销对其的授权。

11.企业规范信息系统的授权,以确保相关人员获得相关信息系统的权限。

12.企业应当根据其发展战略变化、业务经营内容和方式的变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调整其组织结构,以适应变化。

(三)内部审计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具有独立性。

2.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及其报告关系恰当性。

3.内部审计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4.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规范内部审计程序,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并保证严格执行。

5.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6.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继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7.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应有的客观性、独立性和职业谨慎。

8.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避免对自己提供咨询的事项实施监督和评价。

9.管理层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对内部控制重要缺陷进行纠正。

(四)人力资源政策

1.企业是否制定和实施企业可持续发展能人力资源政策。

2.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

3.企业应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4.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5.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应当明确规范,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应当科学合理。

6.招聘及离职程序应当规范,人员聘用应当引入竞争机制,培训工作应当能够提高员工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

7.人力资源考核制度应当科学合理,应当能够引导员工实现企业目标。

8.薪酬制度应当能保持和吸引优秀人才,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薪酬发放标准和程序应当规范。

9.根据战略目标,企业通过《员工岗位职责描述》明确对各岗位所需能力和知识的基本要求。

10.企业通过绩效考核,找出员工能力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组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员工水平。

11.企业定期补充完善岗位职责描述,并随着经营战略、运营方式的变化与发展,适时进行岗位培训。

(五)企业文化

1.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2.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3.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4.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5.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

6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

7.在确定风险容限的过程中,管理当局要考虑相关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并使风险容限与风险容量相协调。

8.风险管理理念是风险管理中总体层面的内容,是相对静态的,需要管理当局关注。

9.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应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严格防控纯粹风险、审慎处置机会风险、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等意识和理念。

基于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内部环境审计要点及内容

(一)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

1.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审查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所在行业的情况、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越复杂,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越大。

(二)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

如果管理权限都集中在一个或若干个高级管理人员上,那么决策的科学程度就降低了,相应会带来较大的决策风险。

(三)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需要明确的制度,健全并得以有效运行的管理行为守则可以使得管理的活动制度化,有利于其他几项控制要素达到效果。

(四)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

在内部控制中,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会影响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如果管理层经常逾越既定的控制程序,那么就将给组织中其他人员带来不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将受到很大影响。

(五)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和认同

在现代组织中,组织文化影响着管理者及所有员工的思想。如果组织建立积极、健康、有良好道德价值观的文化,并且被所有成员所理解和认同,那么组织内部控制的执行就有了良好的环境。

(六)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有效的管理需要权力的多方制衡,治理结构就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手段。在股份公司中,法人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各个层次之间需要相互制约,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危险的,容易突破既定的控制程序而使内部控制整体失效。

(七)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制定出良好的内部控制只是第一步,其最终效果还取决于控制的执行,而执行效果则取决于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越高,对控制的理解就越深入,执行控制的效果越好。

(八)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

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有助于达到内部控制目标。在组织结构设置中,应考虑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有机结合。管理层次是从组织最高管理机构到各项具体职能执行岗位的层次,管理幅度是每个上层管理者需要负责的下属职能或部门的数量。这两方面的关系一般是此消彼长的,要根据组织特点合理设置,从而使每个岗位能够承担合适的职责和权限。

(九)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

对重要岗位职责进行设定时,需考虑该岗位的责任和权力是否相当,二者不相匹配会影响控制效果。而重要岗位人员的胜任能力决定了权责的应用情况,胜任能力的缺乏会削弱该岗位的作用,甚至可能使控制成为空谈。

(十)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

为了帮助员工达到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聘用和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在聘用环节需根据各级人员的品德、业务技能委派工作。制度化的培训,尤其是对关键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能提高人员的胜任能力,并长期地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果。

(十一)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考核和激励机制是组织管理的重心之一,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促使其努力达到组织的目标。但是,过于刺激的奖惩制度,往往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容易造成急功近利,诱发舞弊发生。

基于中国企业实践的内部环境审计内容要点及方法

(一)治理结构

1.治理方针

(1)审计要点:

组织是否制定了一套单独的治理指导方针,并符合有关公司治理准则的要求;组织内部的文件是否有治理指导方针的内容;组织的股东是否可根据需要便利地打印治理指导方针的内容。

(2)审计方法:

了解是否制定了独立的治理方针,编制公司治理方针调查问卷工作底稿;调阅对公司治理方针进行规定的文件,并对照有关公司治理准则等规范,审查是否符合要求;与公司内部法律部门及外部法律顾问座谈探讨公司治理方针对相关法规的遵循性。

2.董事会

(1)审计要点:

董事会的组成和选聘过程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定;董事会成员兼职情况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定;董事成员是否拥有的必要技能和经验;是否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董事会章程及下设的委员会章程;董事会是否有明确的董事职责和义务,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是否批准所有管理层关于业绩的激励计划;有关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权力、职责等的规定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董事会是否根据有关规定履行职责。

(2)审计方法:

了解关于董事会的相关情况及规定,编制董事会相关情况调查问卷;调阅对董事会进行规定的文件,并对照有关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规定,审查是否符合要求;与公司内部法律部门及外部法律顾问座谈探讨董事会对相关法规的遵循性;调阅董事会会议记录,判断董事会是否有效地履行了相应职责。

3.监事会

(1)审计要点:

是否有明确的制度阐述监事会的职责权限、具体工作规则和议事程序以及人员任职条件等事项,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监事会中外部监事和独立监事的数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外部监事是否向股东大会独立报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诚信及勤勉尽责表现;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相互重合的职能是否得到协调,以避免资源浪费或监管真空。

(2)审计方法:

了解关于监事会的情况及规定,编制监事会情况调查问卷;调阅对监事会进行规定的文件,并对照《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查看是否符合监管要求;与公司内部法律部门及外部法律顾问座谈探讨监事会对相关法规的遵循性;调阅监事会工作记录,判断监事会是否有效地履行了相应职责。

4.审计委员会

(1)审计要点:

审计委员会是否有明确的书面章程,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审计委员会是否明确其宗旨;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否全面明确;审计委员会的组成、独立性和胜任能力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审计委员会成员兼职的规定和披露是否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

(2)审计方法:

了解关于审计委员会的情况及规定;调阅对审计委员会进行规定的文件,查看是否符合监管要求;与公司内部法律部门及外部法律顾问座谈探讨审计委员会对相关法规的遵循性;调阅审计委员会工作记录,判断审计委员会是否有效地履行了相应职责。

5.内部审计独立性

(1)审计要点:

内部审计是否保持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项目时,是否在取得材料范围和获取途径方面受到限制。

(2)审计方法:

了解关于内部审计方面的情况及规定;询问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公司管理层座谈,了解其对内部审计作用及职能的了解;调阅内审办公室的审计档案,检查项目计划是否经过总公司审计部的批准、报告是否上报;向总公司审计部询问是否存在分公司重要信息未及时上报的情况。

(二)组织机构设置

1.职责认知

(1)审计要点:

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对其职责有明确的认识,并就其对该职责的理解认识进行沟通交流;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具体工作的员工是否清楚了解该项工作的职责、目标及应该遵循的规章制度。

(2)审计方法:

了解公司关于加强职责认知方面的工作;询问公司管理层及员工对其工作职责、目标及遵循的规章制度的理解,并做好记录;查看岗位说明书是否明确了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目标及遵循的规章制度;查看人力资源部的培训记录,确定是否将有关员工岗位职责及控制责任传达到相关岗位。

2.胜任能力

(1)审计要点:

公司是否根据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的主要管理人员任职要求,对其进行充分的培训,以使其顺利地履行职责。

(2)审计方法:

了解公司关于加强胜任能力方面的工作;询问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的主要管理人员对其应具备的知识、经验的理解,及所需的培训,并做好记录;询问公司员工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的主要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经验的理解。

3.组织机构的调整

(1)审计要点:

管理层是否在经营状况、自身发展和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对企业的组织架构的运行状况进行效率评价,必要时进行调整;公司是否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调整政策或程序,设立相应的审批权限,以保证组织机构调整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2)审计方法:

了解公司关于组织机构调整方面的工作;调阅公司对组织架构的评估的文档,评价有效性;询问公司近期是否开展了组织机构调整方面的工作,并对上述工作进行审阅。

(三)人力资源政策

(1)审计要点:

企业是否根据发展战略和管理要求,制定长期和短期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招聘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招聘岗位、要求、信息发布等流程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明确应聘人员的测试程序、标准;是否建立适当的批准录用权限,并对录取程序进行规定;对应聘人员的资料是否制定相应处理、保存、利用程序;新员工试用期内是否得到良好的督导。

(2)审计方法:

了解关于人员聘用方面的规定和情况;查看公司最近一期的短期和长期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进行差异分析,判断计划的可操作性;抽取最新入司的员工,询问试用期是否得到适当的指导与培训。

(1)审计要点;

公司是否根据岗位实际需要和员工的业务素质情况,制定培训计划;是否对培训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是否对培训资料进行归档保存,建立培训资料库以方便未来的培训工作;是否针对不同培训,制定/执行相应的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内容、参加人员、地点、预算等内容;是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审计方法:

了解关于人员培训方面的规定和情况;抽选部分最近一次参加培训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询问其对培训的满意度;抽选部分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询问距其最近一次培训的时间间隔;审阅最近一次举办培训的相关文件,查看是否按照规定进行。

(1)审计要点:

是否使用适当的工作评价指标,并保持运用的一致性;岗位责任发生变化时,是否重新设立评价标准;部门考核和人力资源部考核是否相结合;是否建立、执行了对现行考核办法的评价程序。

(2)审计方法:

了解关于人员晋升方面的规定和情况;抽选部分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询问其对现行的业绩评估是否满意、使用的评价指标是否合理、运用是否一致;调阅对现行评估体系的反馈意见,查看是否得到落实。

(1)审计要点:

公司是否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晋升渠道,并为员工所了解;是否通过定期业绩评估推动人员的轮换和提升,实现公司将需要人员及时提升到更高级别的承诺;公司激励政策的执行是否公平;公司激励方案的制定是否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是否对激励方案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评估。

(2)审计方法:

了解关于人员激励方面的规定和情况;抽选部分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询问其对晋升渠道是否有明确的认识;与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就同一问题进行沟通,并进行差异分析。

5.问责:

(1)审计要点:

公司是否针对员工的工作成果、执行岗位职责的具体情况建立、执行先进有效的问责机制:

公司问责机制在正式发布实行前是否充分征求公司工会的意见;是否对全体员工进行问责的培训。

(2)审计方法:

了解关于人员问责方面的规定和情况;调阅根据同责制处理相关问题的文档,查看是否遵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内部环境审计实践_审计委员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